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提要: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关键词: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 国际比较
  
  建国之初,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显性的体现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差距之上,为了赶超英美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国有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了满足实施赶超战略和工业化战略的要求,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由于种种原因,1958-1978整整二十年,中国社会的主题不是发展经济,居民的生活水平很低,生产力没有多大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其中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即是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对内开放就是改革,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等全面的改革。改革开放之后,从本质上讲,中国推行的是模仿东亚新兴经济体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规模的迅速扩张
  
  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出口,希望通过赚取竞争对手的外汇迅速实现国家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行的这种重商主义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见图1)。1980-1990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2.78%,1990-2000年为14.4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出口更是获得了迅猛增长,2001-2008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24.71%。高速的出口增长为中国积累了巨额的顺差规模和外汇储备,1980 2008年,中国累计贸易差额为10840.61亿美元,其中1980-1990年的贸易差额为-355亿美元,1991-2000年为1718亿美元,而2001-2008年,仅八年的时间,中国积累的贸易顺差规模高达9477.61亿美元。随着贸易顺差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也获得了急剧膨胀,截至2010年9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2.6万亿美元。
  
  二、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变迁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见图2)。1980年,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位居世界第26位;到1990年和2000年,该比重分别上升到1.8%和4.0%,在世界出口中的位次分别上升到第15位和第7位。到2007年,中国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迅速上升到8.7%,2008年上升到8.9%,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到2009年,中国第一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三、中国各类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
  
  中国政府推行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中国各类制成品或各制造业行业的出口规模都在迅速扩张,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参照Pavitt(1984)和OECD(1994)的方法,Lall(2000)将240类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2.0版)统计的三位数产品,集结为五个技术层次的产品(每个技术层次的制成品包含的三位数产品情况,可向作者索取),分别为:第一类,初级产品(primary products),包括农林牧渔初级产品和能源矿产初级产品;第二类,资源制成品(resource-based
  manufactures),包括以农林牧渔为基础的制成品和以能源矿产为基础的制成品;第三类,低技术制成品(low-tech-nology manufactures),包括纺织、服装、鞋帽等和金属制品、纸制品、家具、玩具等;第四类,中技术制成品(medium-technology man-ufactures),包括中高技术制成品-(如电动机械、汽车、化工、铁路机车及其他机械)以及中低技术制成品(如船舶制造和橡胶塑料等);第五类,高技术制成品(high-technology manufactures),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制成品(如办公、会计、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以及航空航天和医疗、精密、光学仪器等。
  利用Lall(2000)的分类方法,我们在表1展示了中国等经济体各技术层次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我们看到,第一,中国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在2000年以来得到迅速提升,其中200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国。中国的低技术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一直较高,并从2000年以来成为最重要的低技术制成品出口国。但中国的中技术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虽然上升较快,但比重较低。从统计上看,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来源于高技术制成品和低技术制成品。与中国显著不同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则主要来源于中技术制成品。第二,除了资源制成品之外,中国各技术层次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都远远地超过印度、巴西、俄罗斯、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转型经济体等。表明中国推行制成品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表2反映的是各经济体典型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信息、通信和计算机产品以及纺织、服装和鞋帽等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远远超过了表2中的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明显不同,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汽车、化工和机械制成品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显著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四、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3.0版),将按《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l988年版)统计的47个经济体(其中30个为OECD成员国)的产品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集结为行业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从而获得行业层面的双边贸易数据库(BilateralTrade Database,BTD)。在此基础

之上,OECD根据生产或增加值中的研发密度(R&D intensity),将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以及低技术等四个层次,各技术层次包括的行业情况如下。一是高技术行业:航空航天器制造,制药业,办公、会计和计算机设备,广播、电视和通信设备,医疗、精密和光学仪器。二是中高技术行业:电气机械和设备,汽车、挂车及半挂车,化学制品(不含制药),铁路机车及其他交通设备,其他机械设备。三是中低技术行业:船舶制造和修理,橡胶和塑料制品,焦炭、炼油产品及核燃料,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基本金属(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金属制品。四是低技术行业:其他制造业、再生产品,木材及制品,纸浆、纸张、纸制品、印刷和出版,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纺织品、皮革及鞋类制品。OECD(2003)以研发密集度划分制造业技术层次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从图3中可以看出,研发密集度越高的行业,技术层次也更高。需要指出的是,以OECD的划分标准归类为高技术的行业,在一些发展中经济体,其研发密集度较低,并不具备高技术行业的特征。因此,若将其归类为高技术行业,将会夸大这些国家生产和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
  根据OECD对制造业进行的技术层次划分,利用其提供的47个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数据,我们可以分析中国制造业整体以及各技术层次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见表3)。我们在表4进一步描述了各经济体典型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
  从表3我们能够获得两点强烈的印象:第一,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低技术制造业出口国,还已经成为了世界最重要的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国。但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则相对较低。与中国显著不同的是,日本、美国和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除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之外,还来源于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第二,中国各技术层次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都显著地超过了印度、巴西、俄罗斯、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转型经济体等。再次印证了中国制成品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表4给我们下面三个最突出的印象:
  第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出口规模已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出口国。联合国贸发会议2009年信息经济报告(Information Economy Re-port,2009,UNCTAD)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品(ICT)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由1998年的3.37%上升到2007年的20.55%,而美国和Fl本则分别由1998年的16.61%和11.51%,下降到2007年的9.51%和6.48%。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超过美国2倍、超过日本3倍。第二,中国纺织、皮革和鞋类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将近三分之一。第三,德国、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出口大大超过了表中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

  五、进一步讨论
  
  关于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从贸易统计上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第二,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第三,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该类产品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第四,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同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是世界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作为一个技术落后,且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都比较低,甚至低于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经济规模比较小的亚洲新兴经济体。远远低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和德国。如1992年,中国、美国、日本和德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分别为1.52%、21.72%、16.52%、9.89%:到2000年四国的份额分别变化为3.70%、18.12%、10.07%、6.98%。但从2003年开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8.31%)同时超过了日本(7.87%)和德国(7.96%);到2006年,中国(13.16%)略微超过了美国(12.50%),显著超过了日本(5.98%)和德国(8.25%)(数据来源:OECD STAN Bilateral TradeDatabase,BTD,2009)。
  作为技术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一直较高,这不足为奇。令人意外且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在2006年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高达13.3%,不仅超过了亚洲新兴经济体,而且超过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等技术先进的传统工业强国。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与中国较低的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存在较大的反差。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否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的广泛争论。
  中国出口,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出口的迅速扩张,曾经引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担忧,它们担心中国会超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获得技术优势。然而Gilboy(2004)却认为,虽然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超过了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但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严重依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即一方面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部件需要从美国、日本等技术先进的工业国进口,中国扮演的不过是高技术产品的加工组装角色;另一方面,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主要的不是由中国本土公司,而是由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工业国的在华外资公司所主导。因此,中国虽然出口了统计意义上的高技术产品,但中国并没有掌握和输出高技术,因此并没有获得技术优势。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支持了Gilboy(2004)的观点。一般都认为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爆炸式增长,是由外资企业不11加工贸易推动的。如,在1990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仅为44.60%,然而到2000年则达到80.51%,到2006年更是高达

88.06%。1990-1995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平均值为52.67%,在1996-2000年为71.16%,在2001-2006年则上升到85.07%(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年鉴》及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可以看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主要由外资企业推动。从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方式看,2006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占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2.56%。可以看到,中国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另外,从全国整体的贸易方式来看,1981-1990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占全国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年平均值分别为18.66%、17.12%,1991-2000年,则分别上升到51.89%、42.73%,2001-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54.17%,加工贸易进口占全国进口的比重下降为39.9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摘要2008》)。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虽然出口了大量的高技术产品,但中国并没有掌握制造这些产品的技术,亦即,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不是利用中国自身掌握的高技术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都相对廉价的比较优势,积极参加国际生产分工或利用国际外包的结果。另一些学者也认为类似中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处于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劳动密集的生产阶段,如加工、装配等。由于加工、装配完成后的高技术产品从发展中国家出口,从而夸大了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出口规模,因此,类似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规模的迅速增长,只是一种统计假象(Statistical Illusion)。尽管从贸易统计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的规模和份额都在迅速上升,但其出口的技术含量没有增加,因此比较优势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六、政策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从贸易统计和贸易分类上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然而一般意义的高技术制造业,在中国的研发密集度却相当低下。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处于高技术制造业国际生产分工的低端环节,如加工和装配环节等。中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而使中国的出口贸易,特别是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不至于过度依赖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并改变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
  另外,中国各技术层次制造业低下的研发密集度,使得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含量十分微小。这反映了当前中国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学技术落后以及人力资本缺乏等现状。若不改变这些状况,中国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将难以持续下去。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依靠大量消耗人力和物质资源,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本提升以及管理创新等,从而获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
  (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资助。作者单位: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邓小平文选》,1985年3卷。
  Amiti,M.and C.Freund.“TheAnatomy of China’s Export Growth”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mg Paper N0 4628.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4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