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来,目前全球共有194个成员方签署了该公约,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之一。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对二氧化碳减排提出明确要求。尽管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水平,但以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为目标的低碳经济却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2009年底哥本哈根环境大会的召开,虽然未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但是将全球经济进一步带进低碳经济发展时期,低碳化成为各国产业竞争的重点,谁获得低碳发展优势,谁将在低碳产业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低碳产业政策也将对未来国际贸易规则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各国政府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就开始研究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政府在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将低碳经济纳入政府文件。自此,低碳经济正式进入以政府主导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低碳发展政策和措施,促进国内低碳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将发展低碳经济提上议事日程,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国内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一)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
作为环境保护的先驱,欧盟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早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之前,欧盟就出台了相应的战略。1991年欧盟发布了第一个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战略。《京都议定书》签订后,欧盟又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落实减排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欧洲气候变化计划
2000年6月,欧盟启动了“欧洲气候变化计划”(European Climate Change Program),该计划整合了欧盟层面实施的各类减缓和适应行动,由欧盟委员会牵头,欧盟各行业、部门、非政府组织、各国专家广泛参与,同时与欧盟相关发展规划配合实施,共同推动欧盟范围内的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进程。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和大量政策事宜,包括排放权交易机制、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能源供应、能源需求、终端能效和工业流程能效、运输、工业、研究、农业、农业土壤固碳、森林固碳、航空、二氧化碳与汽车、碳捕获和储存、适应活动、欧洲排放交易体系等。
在该计划框架下,欧盟委员会推出了一系列行动规划,并分别安排资金、政策予以推动,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工业和建筑行业能效、支持可持续交通、燃料多样化和能源效率提高、支持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非公路运输服务、提高电机驱动系统能效等。
2 欧盟与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
欧盟与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起步早,并在不断完善。2000年以来,欧盟出台了大量的指令、决议和规章,内容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筑能源效率、生物燃料和其他可再生燃料、排放交易系统、能源税等各个方面。这些指令、决议和规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出了要求,既涉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又涉及空调、汽车等耗能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也包括产品从设计开始的生命周期全过程。
3 欧盟气候变化和能源战略
2006年欧洲理事会出台欧洲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 for Europe),目标是以平衡的方式实现三个目标:供给安全、竞争力和环境可持续性。
2007年3月,欧盟国家和政府首脑批准了由欧委会提出的一项完整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战略,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提高欧盟能源安全,承诺欧盟将转向高能源效率与低碳经济。该战略设定了到2020年的气候和能源目标,其中包括: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至少减少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0%,通过提高能效使基础能源使用与项目水平相比减少20%。针对该战略,2008年1月,欧委会提出“气候/能源一揽子计划”,涉及排放交易系统、可再生能源、碳捕捉与地理封存及交通燃料质量等方面。2009年1月该计划涉及的指令正式成为法律。
综合而言,欧盟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通过制定战略和发展计划指导低碳经济发展方向,通过各种指令、决议和标准等具体政策对用能产品、生物燃料和能源服务等进行直接管理,并通过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落实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此外,欧盟还积极开发并利用以市场为基础的工具,包括排放交易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的比重、开征能源税等以鼓励节能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二)日本的低碳经济政策
日本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锋,早在1975年,日本经济贸易和产业省就出台对工业的财政和税收激励政策,鼓励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2000年以来,日本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1 新国际能源战略
2005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了一项《新国际能源战略》,该战略基于三项原则(确保供给稳定、适应环境和利用市场原则)建立了一个到2030年能效提高30%的长期目标,并对能源效率和节约政策,以及具体措施做了规定,涉及能源节约、新一代交通能源、核能等方面。
2 能源需求和供给前景战略计划
2008年5月,日本经产省出台2010-2030年能源需求和供给前景战略计划,统一制定了日本能源供给和需求结构,和中长期技术发展战略,分析了到2030年实现日本理想的供给和需求结构所需要的技术和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新技术和设备、引进新一代的汽车、燃料多样化、提高核能发电的利用率等。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非常重视新一代交通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而提高能源效率则是其一贯的作风。
(三)美国的低碳政策
美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虽然态度消极,但这并不表示其在推动自身低碳发展方面也无动于衷。它主要从能源安全角度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1 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相关法案
从2000年开始,美国就制定多部法律发展生物能源,鼓励联邦政府通过采购、直接投入资金和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给予贷款等方式支持生物质能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生物燃料和燃料电池来解决交通运输对石油的依赖;把提高能源效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
2 《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
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
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作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在节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车节能。
3 能源安全法案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等重要问题做了规定。此外,该法案还设立国际碳储备排放许可制度,规定从2020年1月1日起,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相关产品购买该制度下的“排放许可”,以抵消美国企业生产相同产品所承担的碳成本。
从美国低碳政策看,新能源开发是核心和重点,配合新能源开发,美国还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此外,美国还非常重视碳捕捉和封存,希望在以后能输出其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二、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未能脱离粗放式增长,低技术、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看,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强度较大,能源消费总量较高。
(一)我国主要进出口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我国能源效率总体偏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2%,其中制造业部门能源消费又居最重要的地位,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9%。
就对外贸易而言,制造业部门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90%以上。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12016.7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出口1161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6.6%。机电类产品,纺织、服装、玩具和鞋类产品,化工类产品,钢铁等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量大,能源消费总量高,在制造业部门中位居前列。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达47774万吨标准煤,远高于其他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位居第二,达27245万吨标准煤;纺织业能源消费6208万吨标准煤,居制造业部门第六位。
据《中国能源统计报告2008》统计,钢铁部门是中国最大的耗能部门,2002年占全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18.9%,而到2006年该比重增长到24.4%。2002年至2006年,大约83%的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增量来自煤炭、石油加工、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电力这七大行业,钢铁部门占32.6%。
(二)国外低碳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整体而言,我国外贸出口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出口产品能耗相对较高,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根据国际能源机构《世界能源展望2006》的统计,中国的普通钢、水泥、合成氨等高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要比最先进的国家分别高出50%、60%和33%。在低碳经济发展时期,各国都在开展低碳竞争,国外低碳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低碳政策可以看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一是制定战略,指明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二是制定具体计划,配合财政资金支持,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相关技术;三是通过各种法规、标准,包括生态设计、提高能效标准、交通住宅等部门的能耗要求、生态标签要求等来具体落实低碳策略。此外,还试图通过边境调节措施、碳关税等形式跨越国界推广其低碳政策。
国外低碳政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现实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涉及节能减排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上。这些措施对我国外贸出口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对于技术达不到国外要求的企业来说,保持产品出口需要投入较多成本进行技术升级,或者自主研发,或者购买国外的技术或中间产品,经营成本会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达到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来说,或者通过技术升级达到相关要求的企业来说,出口可能会增加。对我国对外贸易而言,一方面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如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减少等,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国外低碳政策对我国出口的潜在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中国低碳政策和国外低碳政策效果的比较,主要涉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各部门的低碳技术开发利用情况。从各国低碳战略的目标和实施情况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在未来转化为低碳的技术法规或者标准,甚至可能以这些技术法规或标准为基础与其他的贸易限制措施相结合,如技术性贸易壁垒与边境调节税相结合,来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例如、欧盟、日本、美国和中国都提出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谁的能效提高的时间早、幅度大,谁就可能将能源效率法规化或标准化,从而对其他国家产品出口到该国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美、欧都在酝酿征收碳关税,虽然目前在操作层面仍存在很多困难,但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碳关税可能以技术性的方式出现,这将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需要调动各方的力量,政府在其中将发挥主要作用。
(一)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对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而言,其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后工业化社会,高耗能工业逐步移出,能源消费相对成熟。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能源安全、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与经济增长点,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仍需继续推进,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又不可替代,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和任务与发达国家应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我国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对待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低碳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另一方面要理性发展低碳经济,避免重复建设或者以牺牲其他资源(如水资源或者粮食资源等)为代价的低碳发展模式。
(二)参与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公约和协定赋予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赋予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履约前提的权利,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一方面在国际组织打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两张牌,争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以有利于我国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低碳经济;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发达国家并不情愿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并不现实,因此应在国内积极发展相关技术,争取与发达国家开展相关的技术合作,以此来降低开发费用,同时尽快实现技术升级,为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对低碳经济相关产业和低碳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低碳产业发展,无论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是能源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发达国家2000年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作为后起国家,虽然低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在一些重点领域(如新能源)的技术差距尚不算太大,仍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这就需要政府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以实现在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
(四)将低碳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发展相结合,以低碳经济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作为外贸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一定要和对外贸易相结合,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应有利于主要出口行业,尤其是那些对解决就业贡献较大的行业。为此,我国一方面要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特别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低碳化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口。
(五)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低碳相关行业的发展
可适时考虑通过税收的调整,以能源税的方式,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出口;对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者优惠,或提供金融支持,以此来鼓励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通过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进行补贴,提高利用新技术的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此类产品出口。这对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4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