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 颖

  【摘要】 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知己。一种新型独特的师生人际关系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已悄悄地在青青校园诞生。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来说,为此付出努力意义深远。师生间彼此和悦亲近,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做孩子们的朋友,做学生们的知己,信任的背后有着一片更美的新天地!
  【关键词】 师生关系;自我意识;教学效果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一切都处于高速运转,忙碌过后,繁忙之余,人们渴望一个倾诉的朋友、一个信赖的知己,而孤独的孩子们又何尝不需要呢?对孩子犯错、发怒、训斥、纠正的做法显然不是教育良方。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知己。一种新型独特的师生人际关系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已悄悄地在青青校园诞生。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来说,为此付出努力意义深远。其理由是:
  
  1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独生子女孤独无助,呼唤新型师生关系
  独生子女的学生处于特殊的家庭环境,没有同胞手足,学校生活成为儿童世界的主旋律。他们很少具备那种主动帮助他人、理解体谅别人的心理,遇到困难、失败,孤独无助,缺少良方。老师身为学校生活重要角色,与之平等相处。在学生孤寂时及时合理劝导、建议,能切实弥补独生孩子的身心特点,驱散学生孤单迷惘的心灵。
  
  2 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自我意识增强,渴望老师更多的理解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丰富,逐步形成自我意识,渴望自己在周围人群中得到肯定。然成长旅途难免高山荆棘,老师立于朋友、知己的角度时时提醒、劝勉,引导学生,既符合儿童年龄发展特点,摆脱敌对抵触关系,又能辅助学生正确、独立的成长,一举两得。
  
  3 教育、教学效果来看,“亲其师而信其道”,难题更易迎刃而解
  老师热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知己,学生则非常乐意将自己的困难、忧虑告诉你,甚至会倾吐连父母都未知的内心秘密。老师知晓学生困惑,给予疏导,对症下药,学生乐意接受。借助情感依托,教育、教学效果颇佳。
  “莫逆于心,遂相与友”。“信任――这是头等重要的法律”。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如是说。信任是架起友谊的桥,理解是延续其生命的氧气。师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理解学生内心情感,让彼此心灵更靠近。如何去做呢?向实践取经,我以为:
  3.1 从忠实的听众做起,倾听与谈话。在平等、亲切氛围中,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谈起,使他们感到你是和蔼可亲的,可以信任的,学生才会把自己内心世界告诉你。与孩子交谈是一门艺术,他们言谈中的某些真实含义却往往潜藏在天真语言之中,只有通过“破译”才搜寻得到。有时认为他们是错的,而当聆听陈述理由后觉得也有“三分入理”之处,了解其错误的真正原因,才能按方对症下药。与学生交流态度要亲切,眼睛注视着学生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谓极微妙的感情交流。如果随意打断,急于判断,这都是不可取的。
  3.2 同情与同感。所谓”同情“指的是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碰上学生未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是由于家长在家请客,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对学生处在这样不利环境表示同情,并设法帮助改变环境,再指导学生自觉锻炼意志,就顺理成章了。所谓”同感“即承认学生某种想法,做法有一定道理。遇到有的学生因受了同学的欺负,心里很恼火,想”报复“出口气。你可以说: ”受了欺负心里也不好受,就是我碰上这类事也定会不高兴的。“这样你和学生距离就拉近了,再教育、指导正确处理与同学的纠纷就水到渠成了。
  3.3 耐心与等待。无论谈话、倾听,还是同情同感,都需要耐心,给学生一点时间、空间,允许其一时想不通,一时不服气,给他一个思索过程。如你急于施加压力,也许”见效是快了“,但从长远说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发挥独创性。学生有气,给予时间,逐步疏导,学生的想法转不过来,要创设“阶梯”让他下“台”……此乃“上策”。
  《学记》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在教育学生时,不易用强迫手段,信任、理解、循循善诱,师生间彼此和悦亲近,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做孩子们的朋友,做学生们的知己,信任的背后有着一片更美的新天地!理解万岁!
  收稿日期:2008-3-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