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演绎功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小虎 袁 珂
教师的演绎功能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功能之一。教师的演绎功能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课本的理论知识用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并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教学功能。教师的演绎功能掌握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体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某些老师很受欢迎,而某些老师却受到学生的排斥;同时,在一些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学校里,许多班级是平衡分配的,教师也统一备课并采用统一的教案与课件,但是最终班与班的成绩仍然相差极大。这些教师受欢迎程度的差异,班与班成绩的差异,都是教师对演绎功能掌握程度的反映。教师的演绎功能一方面是对课本知识的再现,另一方面是对新现象的补充,更重要的是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让知识有所长,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有效教学。
1 教师的演绎功能是对课本知识的再现
课本知识如何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和把握,这需要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演绎。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演绎过程就是课本知识的再现过程。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演绎,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技巧上。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简单的方式把最难的问题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白理解。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道公式,同样的一种英语语法,不同的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演绎出来,效果则完全不同。有的教师课堂讲授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能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传授复杂的课本知识,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激情;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同时,还交替采用板书来强调重点,通过举例、问答或引而不发等方式开展课堂讨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而有的教师却不预先备课,匆忙上阵,或者经验不足,表达呆滞不清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并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从而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
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演绎不是空洞乏味的陈述,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活的知识输送到学生的脑海里,从而使得知识为学生所得。如果一位教师能够把一个公式演绎成一集生动的动画片,如果一位教师能够把一个政治理论演绎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如果一位教师能够把一篇课文演绎成一幕感人的话剧,如果一位教师能够把一个英语语法演绎成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教师如何不受欢迎,教学怎会不成功呢?
教师对课本知识的重新演绎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课本知识的过程,教师能否演绎好课本知识,能否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有效教学的重要标杆。
2 教师的演绎功能是对新现象的分析与解读
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教材的成文性所决定的。无论教材在编写时是如何地贴近现实,也无论教材是如何及时地修订,当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就已经产生的滞后性。教材的这种滞后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新的现象加以补充和理解,这也是教师演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要与时俱进。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加快,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后的近200年间,第一个百年中知识总量大约是50年翻一番,而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增加。有研究认为,当今世界的知识几乎每三年更新换代一次,现在“代沟”的含义不再是指父母子女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甚至相差三岁或一岁的人之间都存在“代沟”。而且在当代计算机普及的时代,学生接受的信息甚至比教师还超前,面对这种知识超越传统的发展模式,新时期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教师的教学只有通过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块粉笔一黑板的时代早已过去,电脑的普及与应用也使得课件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并配合着视频与动画,但是,教学最忌诲的就是徒有外表而无内容。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对相对滞后的教材,我们要立足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通过我们的演绎,把教与学充分地调动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会出现许多新的现象,也会出现许多新的论点,这些都要我们去跟进,去分析,去解读。例如: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老板入党的新现象,可能就会有同学有疑问,我们的党不是跟资本家对抗的吗?为什么会接纳资本家入党呢?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去解释,我们的党除了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外也是一个执政党,我们的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此外,我们国家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大部分的个体户和私营老板不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资本家,他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爱国者,是人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党会接纳他们。也有可能有同学会提出社会上有所争议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疑问,那么我们也可以从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答案。通过我们教师对新现象新知识的演绎,既活跃了课堂,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多得。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演绎创新,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显得更加重大而庄严。教师对新现象新知识的演绎,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3 教师的演绎功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桥梁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反作用于生活。教学已经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把学习到的知识作用于实践,而且能作用于实践。而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就是转变教学目的,从知识的灌输转移到思维的开发。学生不会自主地去理论联系实践,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演绎。
当前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感觉到学到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以外在现实生活中甚少应用。这种应试教育是我们一直在反对的,但是,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于是,一些兴趣班,一些提高班也很时髦地跟上了素质教育的步伐,结果反而使得学生的负担加重,更进一步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开发者,这对教师的演绎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面对新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演绎就必须通过设置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的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增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演绎作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理论联系实践,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适应当前学生求知特点的要求,教师的演绎就是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让知识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教师的演绎就像一座桥,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
教师的演绎功能的把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讨。当然,教师的演绎功能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学的成功仅靠教师的演绎功能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教师的归纳功能与管理功能共同协作运用。掌握好演绎功能,是教师教学成功,实现教与学和谐相长,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华南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林华民编著.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
[3] 樊浩、田海平等.教育伦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 肖昊.教育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07-1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