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资本流动特点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发展飞快,每日资本流量以万亿美元计。巨大的资本流量背后又有什么样特点和规律。资本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否已经消除。中国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外资大量流入,面对经济冷热不均、资产泡沫及美国经济的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在其中该如何权衡。本文通过对国际资本市场流动特点的分析,指出国际资本流动有其利弊,不可避免,当务之急是建立新的国际资本流动规则,避免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使资本流动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流向特点 人民币升值 资产泡沫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1990年以来国际货币汇率体系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浮动性,实行自由浮动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国家不断增加。同时,新技术革命加速了对金融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创新的大量使用及各类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普及,极大地降低了资金在国际间的调拨成本,大大提高了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再者,金融工具多样化、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技术的进步,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转化更为方便。因此,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增大、速度日益快捷、流动期限日益模糊。
  1.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不断增加。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和合作的增强及各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的力度都大幅增加。地理位置的毗邻和文化的接近,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相互投资障碍更小。例如中国由于其工资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将产业转移至西部地区或者印尼等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
  2.资本流动方向发生改变。
  国际游资多由私人资本和国家主权资本构成,游资的流向多反映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投资回报。亚洲和中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迅速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选择。而资本市场的逐步发育和管制不完善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为这些国家的民族企业提供资金补充血液的同时也埋下了大大小小的隐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由于外资的流动、经济结构的畸形和资本市场的泡沫造成。
  3.机构投资者比例逐渐增加。
  许多发达国家,家庭、公司、学校、基金会以及其他机构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共同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自己的金融资产,寻求资本的保值增值。基金管理公司在有效管理资本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促使资本在全球配置寻找高额回报。但有的基金公司趋利性过强,为了赚取高额的基金管理费而将资本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埋下了风险的隐患。这与学校、养老保险等机构的资本保值初衷背道而驰。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有这方面原因。
  4.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发生改变。
  发展中国家由于多为出口拉动型增长,其外汇储备多是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是官方资本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金额大幅减少。但近些年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及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资本流入较1997年之前有加大之势,也即私人资本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工输出每年也将数以万计的外汇汇回国内。
  5.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资本市场流动。
   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其经济实力较其他经济体强大,其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主导的角色,但其重要性有所下降。中国、俄罗斯、中东等新兴资本充裕国家其影响也越来越大。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输出国,也是资本流入的最大输入国。但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和美元不负责任的滥发导致美元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考虑将美国债券卖掉。欧洲由于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壁垒较少及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发达,其资本流入和流出都很大。而日本是贸易顺差国和零息国,其贸易市场是流入国而资本市场很多时候又是流出国。
  6.资本市场价泡沫全球传递。
  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使不同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趋于一致,不同国家的利率差距缩小。90年代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央行基准利率一度收敛于6%的水平。随着欧元的出台,欧洲主要国家利率水平率先趋同。从利率水平的调整看,西方主要国家央行的决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国家利率的每一次调整几乎都会引起其它国家的快速响应,波动具有联动性。在主要国家利率水平趋近的同时,世界各国仍保持一定的利率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支持不同的投资收益率,同时,各国金融风险程度的差异导致风险溢价处于不同水平,这是构成利率差距的主要部分。
  7.对制造业的投资转向对服务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上世纪50~80年代,外国直接投资多是初级产品加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外国直接投资开始转向加工工业、高附加值工业、新兴工业、服务业,其中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是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从1995年起,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五次国际购并浪潮。在此次国际购并浪潮中,平行型购并行为增加。传统的垂直型投资是以利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为出发点,而水平型直接投资中,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从事着与总公司基本一样的经营活动,这种资本流动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进而获取高收益为宗旨的。
  二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发生重大改变
  1.热钱大量经过短暂抽离又大量进入资本市场。
  07年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欧美国家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游资纷纷从资本市场撤回而转向风险较低的国债市场,游资数量也从07年最多时的12万亿降到08年的10万亿,09年又有大量回升。香港、中国、印度、美国、欧洲等国的股市09年都有大幅上扬,股指翻翻者比比皆是。香港恒生指数由一年前的11000多点上升到现在的22000点,中国上证由一年前的1600点上升的3300点,资本市场的泡沫纷纷形成。反应出各国政府流动性的释放和游资的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2.全球资本竞逐金属能源领域。
  虽然现在的金属及石油价格都较07年大幅下降,但考虑到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大国的巨大市场和消费潜力,及能源国的地缘政治,全球资本对金属能源等领域还是趋之若鹜。金属能源较房地产和股市有更好的需求支撑,其价格也更加稳当些,澳大利亚和中东地区的丰富资源吸引着来自全球的资本。
  3.全球直接投资及并购急剧下降。
  2007年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85%,而此次经济危机的重灾区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08年的全球FDI较2007年有13%左右的下降,而09年这种趋势并未改变。2007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最高峰的1.64万亿,之后全球跨国并购更是减少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1.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前景并不看好。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多是金额较大、回收期较长,在全球经济有明显起色之前这种趋势将会继续。2.投资和并购需要大量资金。而经历过此次金融危机,欧美国家央行虽然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货币,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创伤和教训,各家银行都不敢不计风险贸然贷款。3.市场的低迷和谈判条款的增加使并购愈加困难。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萎靡不振,亚洲等出口型国家形成大量库存和生产力闲置。
  4.汇率波动的频繁和幅度乃历年罕见。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虽然是危机源头但由于国际游资的回归,美元和日元大幅升值。2008年,经济逐步止跌及风险偏好增强带来了欧元澳元等货币的升值,而失业率屡创新高和雷曼、美林、两房等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巨额亏损又使得隐忧不断,美元和日元又受到偏爱。可以说2008年就是这种风险偏好和风险回避的交织,主要国家的汇率也就前所未有的波动和频繁。2009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欧系货币及商品货币都在进一步升值。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地位不断遭到挑战,面临着被各国抛弃的风险,鉴于此美国由不会任由美元在市场上贬值,所以美国会时不时的出来干预一下,12月短短半个月欧元就由1.5贬到1.43。
  5.国际资本市场各国合作还不够,新规则尚未形成。
  在过去两年的救市中,发达国家纷纷往资本市场注入巨资,其通力合作为资本市场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了过去那种由资本的趋利性和流动性带动的资本市场繁荣和实体经济发展已不可持续。游资的流动早已涉及股票、房地产、石油、粮食、贵金属等领域。汇率的巨幅波动、商品和能源金属的价格暴跌暴涨已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鉴于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尽早建立更为完善的资本流动规则来避免汇率及主要商品的价格波动,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好基础和准备。
  三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利用及管理。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每年就有大量外资流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在中国比比可见,为中国的产业水平提高、就业和扩大出口都作了积极的贡献。世界500强在中国都开有分公司。可以说,中国有现在的经济成就,外资是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多和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我国的经济负面影响也可谓与日俱增。由于不是完全放开的浮动汇率制,我国每年都被迫释放大量的基础货币,而我国出口这些年来一直迅猛发展,也造成了我国过度依赖出口的现状。货币发行量过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必然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经济逐步由加快转向过热。一面是股市上的突飞猛进,全面飘红。一面是地产市场上的每月飙升,远超人们的购买力。一面是国富民强,百姓享受不到经济增长的好处。一面是过度依赖对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很大部分是房地产)内需所占比例反而在缩小。这种畸形的发展和与日俱累的泡沫,房价和股市的狂跌,人们资不抵债后银行坏账的可怕增加。
  我们站在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发达国家需求萎靡不振、国内保护主义呼声日益高涨的当口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依靠吸引外资加工出口的格局很难坚持下去。而国际游资的趋利性和流动性使得我国09年股市和楼市一片高涨,资本市场的泡沫已经很明显了。这种境况下,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及国有资本对外投资:1.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资产及贱卖资产,吸收其宝贵的管理经验及先进技术,从而成为我国大型企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跳板。2.购买资源国家的具有战略意义上的稀缺资源。我国生产能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居民消费的升级换代这些都使的我国对资源的需求日益高涨,不受制于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持股从而拥有话语权乃至控制权。3.帮助非洲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劳动出口。
  我国应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积极应对。用出口的低迷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过高储备带动我国资本的稳步流出。逐步放松对外汇兑换和人民币汇率的管制,实现市场的有效配置,从而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货币,与中国日益庞大的经济能力和实力相吻合。
  参考文献:
  [1] 韩玲慧,吕旺实.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势与特点[J]. 宏观经济研究, 2005,(03) .
  [2] 谷文艳.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综述[J]. 国际资料信息, 2007,(01) .
  [3] 李俏如. 浅谈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和趋势[J]. 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2006,(10) .
  [4] 张明. 试析今明两年国际资本流动变化趋向[J]. 中国外汇, 2008,(05) .
  [5] 杨海珍,李嫦娥,杨晓光. 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分析:国际与中国[J]. 中国金融, 2006,(05) .
  作者简介:张洁(1984.6-),女,陕西西安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投资与管理;曾楠(1986.8-),女,江西井冈山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29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