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6年我国货币政策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5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操作上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预调微调,在灵活调控、区间调控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各项金融改革明显加快。中央高层领导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申“货币政策稳健”的重要性,为2016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定下了基调。2016年的货币政策会有怎样的呈现与趋势呢?
  一、降息的步伐要比市场的预期慢
  首先,经过2014年底以来的6次降息,目前中国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已分别降至1.5%和4.35%,如果考虑12月CPI同比为1.6%,存款实际利率已为负。虽然短端资金利率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依然非常高,但这些现象的成因都与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问题相关,而全面的货币宽松反而会延缓经济转型进程,适度略偏紧的货币环境更有利于过剩产能出清。在去杠杆周期下,央行对去产能、调结构赋予更多期许。
  其次,2016年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同时,近期央行推出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如果能够成为银行一种稳定而廉价的融资渠道,将有望达到降低贷款利率的目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既能对“短板”领域定向输血,又可在降成本的同时避免进一步刺激过剩产能,为央行延缓降息的步伐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此外,2016年人民币汇改正当时,央行希望在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同时,实现人民币汇率真正意义上的双向波动。同时,在美联储加息大势下,理应尽可能地避免货币政策进一步施压。因此,2016年降息、降准在节奏上需要与中美博弈及汇率走势的演变相配合,敏感时期,货币宽松必然更依赖于结构性工具的灵活使用。在市场仍延续“需求侧”思维的情况下,央行宽松的节奏可能看上去会“慢一些”。
  二、降准更加着意于“对冲式宽松”
  我国极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在外汇占款大规模流入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外汇占款及经济增速走势逆转,准备金率的下调是一个必然趋势。外汇占款流入持续减少,央行需要接过基础货币投放的任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过去圈进池子的水逐渐释放出来,用以补足基础货币缺口。因此,无论是从与经济增速的匹配还从是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变化来看,2016年降准的通道都是畅通无阻的。
  2015年5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这可以替代准备金工具作为审慎监管工具的部分职能。在当前准备金率偏高,且连续降息显著挤压银行盈利空间的情况下,适当分流出一部分准备金作为存款保险费,二者并行使用,或许可达到多赢的效果。
  降准作为流动性调节工具,作用效果较为刚猛,与央行着力打造利率走廊的目标或有违背。因此,2016年降准在节奏上将更多体现为“对冲式宽松”,对基础货币缺口量体裁衣。
  三、灵活解决银行的资金结构问题
  外汇占款趋势减少后,银行缺少低成本的长期资金,这一问题还将制约财政政策发力。2016年货币政策发力的两大工具――中央政府加杠杆和地方债务置换,前者意味着国债发行扩容,后者将大幅增加地方债供给,二者都需要银行消耗中长期资金予以承接。根据国务院的安排,2016年置换规模预计在5.6万亿左右,这将对银行的承接能力造成更大压力。针对银行的资金结构问题,2016年货币政策将在三个方面灵活发挥作用,为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一是打造中长期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增加央行对长期资金供给的掌控力。二是培育利率走廊,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如果央行能够通过利率走廊框定同业利率,将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依赖,从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其对国债和地方债的承接能力。三是配合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对实体重点领域进行股权注入。货币政策通过配合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能够定向盘活邮储等“存款多、贷款少”银行的在沉中长期资金,从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帮助解决银行的资金结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1402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