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资产的定义:回顾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晓虎 李卫东

  摘要:资产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概念,科学的资产观念及理论是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关于资产的定义,理论界尚无定论,实务界也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准则制订机构对资产的不同定义,得出资产的定义的前提条件和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资产的定义,以期对资产的定义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 资产 定义 本质
  
  纵观各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虽然对财务会计要素的规定各具特色,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都是公认的共有要素,其中资产要素是所有会计要素中最重要的,从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它会计要素都可认为是资产所衍生出来的。“要素与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且资产在所有要素中总是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传统会计概念认为,资产是企业可控制的一种资源,没有资产企业就无法实行持续经营,其他要素也不能生产,负债被看成是企业的‘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是‘净资产”-“资产的定义既然在一切要素定义中起决定作用,那么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其他要素的定义)也就迎刃而解”(葛家澍、杜兴强,200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SFAC No.5中,提出了会计确认的四项标准:符合要素的定义或者叫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其中可定义性是进行会计确认的“门槛”,只有满足这个标准才有可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对资产的界定是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最关键所在。
  
  一、国内外关于资产定义综述
  
  国外学术学术界对资产定义,根据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三类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1907年查尔斯E・斯普瑞格(Charlese E.Sprague)在《账户的原理》中指出,资产是包括以前获得的服务,以及其它还在得到的服务的积蓄;1929年坎宁(Canning)在《会计中的经济学》一书中认为,资产是指处于货币形态的未来服务,或转换为货币的未来服务;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和报告准则》中指出,资产是一个会计个体从事经营所需要的经济资源,是可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力总量;1962年斯普路斯(Sprous)和莫尼茨(Moonitze)认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已经由企业通过现在或过去的交易的结果而获得;1992年,HendrieksonandBride在《会计原理》中认为,资产是特定的主体所控制下的潜在的服务或预期服务的权益。二是认为资产的本质是财产权利。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199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席会计师舒尔茨(Walter,P・Schutze)发表了《什么是资产》的报告,认为资产是现金、对现金或劳务活动的要求权,以及能够单独出售、变现的一些项目;1996年美国的理查德A・萨缪尔森教授在《会计评论》上发表的《会计理论中的资产的概念》认为:把资产定义为财产权,就有可能更明确区分资产和费用、资产是能够用于交换的抽象权利,资产价值是财产权利的货币表示。三是认为资产的本质是剩余成本(这里的剩余成本是未消耗未分摊的成本,已消耗的或已分摊的为费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1940年威廉A・配顿(W.A.Paton)与A.C.利特尔顿(A.C.Littleton)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to CorporateAccounting Standards》)一书中提出资产是未消逝或未耗用的成本;1977年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在《会计理论》中指出:由于把重点放在收益的确定上,许多关于资产的正式论述就都直接或间接地把它们的性质强调为未分摊成本或结转于未来各期的数额。
  我国不少学者长期对资产定义进行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本质、定义与特征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与账户体系的要素》一文中认为,资产是特定企业由于交易和事项(包括资本投入或退出的产权交易)以及交易虽未执行但在法律上不可更改的契约而取得或控制,而由企业配置和运用,旨在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现金净流入)的经济资源。在学术界讨论资产定义的同时,各国及国际准则委员会也对资产进行了定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中提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FASB。SFAC No.6,1982)。澳大利亚对资产的定义同美国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它强调资产是能够“被控制的”而非被“取得的”。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9年公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对各种会计要素作出了明确界定,其中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特定主体控制的、对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其他使用权(ASB,par.4.6)。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中对资产进行了如下定义:资产是指作为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并且可以期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很显然,这些定义都体现出未来经济利益的观点,认为资产的本质是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是在充分研究国外、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逐步与国际趋同。财政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体现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观。2001年起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定义强调了资产会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财政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定义体现了与国际的进一步趋同。
  
  二、资产定义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会计外部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郭道扬,1992)。这里的会计外环境是指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如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等,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根据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受其周围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所谓条件是事物同其周围事物的关系,是制约着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会计作为一个人造经济信息系统,必须有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些条件统称为会计环境。E.s.亨德里克森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曾发生很多环境变动,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会计师的工作,迫使会计界采用新的会计方法和新的会计思想(亨德里克森,1986)。李心合认为,会计环境不仅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占据会计理论结构最高层次的要素。如果抛开这些会计环境因素,就等于无视财务会计“是

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李心合,1996)。资产的定义不仅要和会计环境相适应,而且它的发展还受其约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资产的本质、特性、存在形态都在发生变化。
  (二)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的差异这里的会计实践是会计内部环境,它决定了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会计程序和方法。根据哲学中认识论的相关原理,理论和实践是相统一的,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笔者认为,会计理论中关于资产的定义(简称为“资产理论定义”)应侧重理论特征,而会计实务中关于资产的定义(简称为“会计实务定义”)应侧重实践特征。二者的本质和内涵是相同的,而外延是有差异的,前者包含后者。在会计实务中,资产的定义一方面必须置于资产理论定义的范畴之内,体现资产的经济、法律特征,概括资产的本质;另一方面,还必须满足财务的要求,即“可操作性”。石本仁指出“会计对资产的处理有其独特的方法,所以,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必须表明财务特征,否则一些现象就无法解释(石本仁,2004)。在资产的财务特征中,一方面是要满足会计实务中确认和计量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是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和反映,这也是会计准则中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单位的基本要求。另外,实践的主体是有意识、有实践能力的人,由于人的知识结构、教育水平、职业道德意识的差异,势必会影响会计实践的效果。以资产理论定义作为指导结合会计的实践情况来界定会计实务定义,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协调。
  (三)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以及会计对象一方面资产作为重要的会计要素,对其定义应置于整个财务会计的框架之中进行探讨,应受到比其更高层次的会计概念的约束。因为会计本身就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根据系统论相关原理,系统是有结构的,它是由各要素按一定秩序、一定方式或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并且这种有机的结合使得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各要素间协同效应的发挥;有层次性的,并且层次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承接的,总是较高层次对较低层次有制约和指导作用,较低层次对较高层次进行反馈和影响。因此,资产的定义必须考虑会计目标及会计基本假设。杜兴强、章永奎等指出,会计要素的决定因素固然受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及成本效益原则共同制约和决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会计要素的定义决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而不能倒过来由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结果或过程来进行会计要素的定义,否则就会犯谬误逻辑(杜兴强、章永奎等,2005)。
  (四)资产的法律和经济学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着的。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并非孤立的,是与法律、经济等紧密相连的,因而在考虑资产的定义时就不可能回避资产的法律、经济特征。首先,从法律意义上讲,所有权是资产的核心,一项资产的取得必须对其拥有所有权。笔者认为,会计中特定主体对资产的权属规定不必像法律中那样严格,因为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严谨性,它追求形式上的完备性。而会计注重经济实质,遵循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必须在法律上对资产的未来权利或劳务具有要求权,那些可以由其他企业或个人任意撤销或者政府无偿撤销的劳务不应列为资产(葛家澍,1996)。所以,能在一个企业中确认和计量资产,必须对其拥有实质上的控制权,这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如融资租赁,虽然承租人对资产没有所有权,但是在租赁期内他能够有效的控制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因而应该作为承租人的一项资产。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表现为一定时点的财富存量,由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和权利构成;它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效用性和稀缺性是经济学中资产的特征,会计中核算的资产首先得具有经济学中的资产所具备的特征。最后,虽然资产在经济学、法律、会计学中的特征有些许差异,但是这并不能就否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将其割裂是不科学的。因此,资产的定义在体现财务特征的同时,须兼顾资产的经济、法律特征。
  
  三、资产定义的思考
  
  (一)资产是特定会计主体控制的、能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资源一是强调为特定会计主体所控制。控制是指主体既具有利用该资产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又具有阻止其他主体获取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控制一词还能够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拥有一项资产的所有权也并不能肯定对其能够施行实质上的控制,即对未来经济利益排他占有。如融资租赁中的出租人,从法律上看虽拥有租赁标的的所有权,但不能独立地享有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因而不能作为出租人的一项资产。正如吴艳鹏在《资产计量论》中所述,提出资产确认的实际控制权是有客观基础的。以实际控制权确认资产,是资产确认的一种科学的思想,也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合理标志(吴艳鹏,1991)。笔者认为,资产和是否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并无必然联系,能够为特定的会计主体实质上的控制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二是能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资源。持有资产的目的在于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然而资产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未来经济利益的载体。经济学中强调资产是一种资源,效用性是其特征之一。具有效用的经济资源,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是单项还是整体的,都具备作为资产的必备条件。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资产并不意味着财产本身,而是一种权利――资产所附着的一组权利或由资产衍生的,部分或全部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其他使用权。这些权利或使用权都属于资源的范畴,这就将各种实资产、软资产和金融资产都能包括其中。另外,稀缺性是资产的又一特征,这意味着必须支付代价才能获得,但是这与该资源最初形成和控制是否具有代价没有本质联系,如通过接收捐赠所获得的资产。此外,资产理论定义应体现出一定的概括性和前瞻性。对于自创商誉、信息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等项目,由于其实际计量尚存在困难且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被会计实务界接受,但它们具有资产的本质特征,理论上应包括在资产范围之内。随着会计学技术的发展,它们在财务报表内会得到确认和反映。
  (二)会计实务中资产的定义要服务于实践基于实践情况的特殊性和现实性,资产理论定义不能完全移植为会计实务定义,需要在其基础上作一些必要限定。笔者认为可以这样限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能够采取某一计量属性进行可靠的计量。由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所导致,这是针对我国会计环境和会计实践的具体情况所做的必要限定,它体现出资产的历史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主要是历史性的,即有关业已发生的事项的信息提供了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基本数据”(APB Statement No.4,1970)。历史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并且是对未来做出评估预测和判断的基础。此外,考虑到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加上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限定是必要的。能够采取某一计量属性进行可靠的计量,这一限定非常重要,因为它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要求之一,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能够对会计要素进行可靠计量,必须因时、因情制宜,选用合理的计量属性。
  从理论的角度而言,资产的定义需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应该走在实践的前面;从实践的角度而言,资产的定义因会计环境等的差异更显特殊性和现实性,应该包含理论的所有要义。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资产定义时应当有个全面的观点,既要关注过去,又要面向未来;既要考虑正确确认的需要,也要满足可靠计量的要求(杜兴强、章永奎等,2005)。目前,对资产的定义还无法兼顾到每个要求,这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对于资产分别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考虑和界定,比单从实践角度或理论角度出发更能满足要求。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会计内外环境的变迁,资产的本质、特性以及存在形态等都在发生变化,所以资产定义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也将不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30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