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爱军
摘要:会计作为能够为各行业提供智力支持的学科专业,如何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解决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冲突与协调,是会计学本科教育面临的难题。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提出了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会计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科学发展现 会计本科教育 改革
一、科学发展观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应用于教育领域,其指导思想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发展要靠人,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为了人。强调以人为本,既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土壤,又来自现代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加快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谢维和,2004)o
二、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现状分析
(一)会计本科教育目标不明确,未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目前,国家统一规定的高等学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学机构从事会计学的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存在的缺陷一是片面强调会计人才的专业化,不适应对会计人才通用型、应用型的要求;二是作为本科教育目标定位过高,实际难以达到;三是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科、研究生之间没有层次差异,其教学内容只有广度的判别而没有深度的差别,培养的学生没有区别。其原因主要是会计教育界未能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建立会计教育目标并随之加以调整,职业界在新形势下对会计人才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也缺乏畅通的渠道传达到教育界,造成教育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凭主观来决定如何教育学生,造成会计教育目标的模糊性和盲目性(强培东,2005)。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不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尽管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其在专业基本知识、外语能力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维度。首先,课程的整体结构不合理,专业课越开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越来越少。会计专业课程从过去的五、六门增加到十多门,而一些涉及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却越来越少。其次,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不同课程之间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重复较多。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复。此外,同一课程教材的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着内容、体系的重复。一些重要的课程,如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存在明显遗漏。二是教材内容不完整,呈现给学生的多是现成的知识,而知识的来源及知识与现实的经济生活、与企业实际的联系,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却很少涉及。通常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较少,这使得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事实上,会计制度是依据会计基本理论制定的,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帮助其对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三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不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职业界和学校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建立固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良好而持久的远行机制;其次,由于经费紧张环境限制太多,也阻碍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再次,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实践环节的时间被占用,即使有实践环节效果也不住(袁水林等,2001)。此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虽然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系统训练,也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但绝大多数都没有承担过具体的会计工作,没有对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这就进一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当前会计科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仍然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未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数院校课堂以讲授代替问题讨论,考试时以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问题,会计教材中每个问题和作业题都有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三、基于科学发展的会计本科教育框架体系
(一)树立科学会计教育发展观,推动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步伐 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教学,指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是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又是从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本科院校应转变会计教育观念,由传统教育观念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在这一观念下学校管理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服务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一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教育主体观。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置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科学会计发展观要求在会计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主要表现为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并将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
标准。二是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会计教育质量观。传统的会计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当今社会知识急剧膨胀,科技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重要的不是知识量而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因此,会计教育的着力点必须由知识的传播继承转向激发学生创新(郭淑芬,2003)。会计学是应用性和适时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当前会计服务多元化趋势的增强,在企业会计及财务活动中,管理咨询、经营审计等所占比例日渐扩大,人们希望会计人员不仅是技术人员,更应当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的洞察力、判断力以及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一多元化、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会计教育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即会计教育应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
(二)重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学校要在终身教育教学的大系统构架下思考本科教育教学的目标。现代会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一定时期内会计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会计本科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期间不可能学到未来工作需要的所有知识和技能。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兴的经济业务,如远期合约、期权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必然要求会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表编制等会计处理,而在校学习的时段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会计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应包括:一是技能,包括表达与交流才能、沟通与合作才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才能、逻辑与智能才能;二是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现代工商管理知识、税务与法律知识、会计专业知识;三是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三)优化课程设置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进行教学改革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科学进行知识体系设计,大学本科会计教育要达到培养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目标,必须进行科学的知识体系设计,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需要的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课内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如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等,还要开展课外思想道德教育,如举办各种思想道德宣传;不仅要注重基本理论的培养,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不仅要开设会计专业课程,还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等,而且这些知识结构的设计要多方论证,广泛调查并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抓好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会计学教材在编写之前必须从系统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必须打破高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要适当引入会计领域的新观点、新方法在企业应用的典型案例;要将作为导读导教的教科书与大量的指导阅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留好“接口”便于修改和重新组合内容。教材的形式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便于使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反映会计学课程的特色。最后,丰富实践教学内涵。实践教学也是会计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校内应建立会计学实验室,通过模拟会计环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挖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以是手工会计实验室,既可以是手工会计实验室,也可以是电算化会计实验室,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校外应与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联手,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使其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未来岗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此外,必须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让教师将其对实际问题的感知传授给学生,通过这种间接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水平。作为会计教师应在掌握现代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和研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实践经验,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迎接社会的挑战。可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请进来”是学校可以将实业界的一些理论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整合进教师队伍;“送出去”是指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时段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在企业兼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从侧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科学会计教育发展观要求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的结合。在新的教育思想下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法等。以问题导向教学法为例,这类教学方法以问题为起点,思维训练为核心。该方法是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先对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连同搜索的背景资料一并交给学生(或指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由学生在审查资料的过程中去探寻、争论,进而引出应有结论。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指导、考试,结合网上资源的建设,使教师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教学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及时、方便地获取所需知识,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会计学原理教学,可将大量的凭证、账簿、票单融入课件,增强讲课过程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类型企业生产运作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并适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账务处理、报表编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财务管理教学课件,可编入现有的财务分析软件,并通过直观、形象的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筹资、投资等决策的实况模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30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