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成渝改革试验区的新使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丛 峰
从2005年6月批准的首个上海浦东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06年5月批准的天津滨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几年来,试验区一直担负着中国改革“试验田”和“排头兵”的重大作用,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此次国家新批准设立的重庆市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承担着同样的历史使命。然而,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相比,从背景和目标到改革重点、发展模式、评价标准等,增加了“统筹城乡”四个字的成渝试验区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从背景意义看,此前的试验区是为了给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探路,或者是要建设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而成渝试验区是在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一些难点问题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寻找中西部地区特有的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和谐社会而设立的。
从改革目标看,成渝试验区已经由原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主,发展到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的新高度。也就是说,由经济任务变为社会责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参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的权利。二是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三是同质化的生活条件,主要是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等。
从改革重点看,新试验区也由原来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改变为制度机制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认为,成渝试验区是市场经济的一场更深刻改革,重点是要综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体制机制上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制度创新将是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此次对成渝两地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统筹城乡的规划编制、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等,充分体现了对制度创新的强烈需要。
从国家扶持方式看,虽然成渝试验区也将享有国家给予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一些政策扶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给钱、给政策”。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国家给予成渝试验区更多的主动权,目的是鼓励他们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从评价标准看,成渝试验区未来建设成功与否,其衡量尺度也将与现在的试验区相差较大,GDP增长速度、外商投资数量等可能将退居于城乡收入差距比、就业率、社会满意度等指标之后。杨伟民说,设立统筹城乡试验区本来就不是为了增加GDP和财政收入,更不是为了多盖一些高楼,或者搞一些水、电、路、气建设,而是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让城乡在统筹之下实现共同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摘自2007年6月13日《经济参考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