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催生新农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 俊 贵 荣
时下,在江苏海门,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农行的金融助推,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农民”群体。
“农行圆了我的网民梦”
要不是农行人不厌其烦地上门辅导,我一个农民哪能熟练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这些高科技金融结算支付手段呢?想起来以前都是现金交易,既麻烦又不安全。现在好了,在家能刷卡,结算用网银,还能炒股买国债,真像是把银行搬回了家!一年里我有70%的业务都是通过农行的网上银行完成的,没有农行,我的生意也就不会这么红火喽!“卢立铛,这位活跃在海门叠石桥――全国最大的绣品批发市场的农民经纪人,作为已有一年“网龄”的“老网迷”,说起当初农行帮助他“触网”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那是2004年的一天,还是“菜鸟”的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批申办了农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又安装了电话银行系统,在农行员工手把手的耐心指导下,他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逐步熟练,而今早已能随心所欲地利用网络和全国各地的客户谈生意,轻松自如地利用网银结算。
无独有偶,陈苏,海门市临江镇农民,几年前在农行的扶持下当起了农民经纪人,农行在给他资金支持的同时还教他利用网络获得市场信息。通过几年的发展,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尝到数字科技甜头的他,2006年购置了电脑,同时安装了农行的网上银行系统。如今,他与浙江、上海等地的客户做生意,交易支付都通过网上银行,一举跨入“数字农民”的行列。
如今在海门农村,像卢立铛、陈苏这样利用农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交易做生意的“数字农民”已突破1000名,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先锋,通过网银销售的农产品数量超过4万吨。
“我愿做农行一辈子的卡民”
“哎,前几年想也不敢想,我们农民这辈子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银行卡了。社会经济真是发展得快啊,农民的日子有盼头,有盼头!”“别看农行这张卡小,还就方便了我们打工一族。现在打工回家.再也不用随身携带钞票,把钱打进这张小小的卡,往兜里一放,不显山,不露水,走到哪里都安全!”“哈,看我这辆新面包车,是我刷卡买的,也算是赶了一回时髦。”在海门市三厂镇厂南村,提起农行送到田头的金穗卡,村民们赞不绝口。海门农民每年外出务工、经商近30万人,他们凭借聪明才智,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但长年在外,携带现金极不安全,常常提心吊胆,周转使用又不方便。农行海门支行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场“送卡下乡运动”由此全面推开。农行海门支行坚持以科技为依托,以务工,经商群体为目标群,以代收农村电费为突破口,为每位农电用户发放了金穗借记卡。针对农民的认知偏好,他们组织人员深入村间田头,以实物对比、图片展示、现场讲解咨询、分发宣传资料、播放录音录像等形式,介绍金穗卡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使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使用银行卡的方便和快捷。到目前为止,海门全市已有17万户农民用上了农行的金穗借记卡,成为了潇洒的“用卡一族”。
“没有农行的扶持,我永远成不了‘洋民’”
“没有农行当初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持有某国绿卡、现回乡办企业的原海门市三星镇农民王某如是说。近年来,海门农民纷纷带着自产的床上用品出国经商,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出国经商大军。农行海门支行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对这股出国经商热潮加以推动。如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传统业务的同时,注重为有进出口业务的民营企业办理打包贷款、押汇等贸易融资业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他们先后与叠石桥地区80%以上有出口贸易的民营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书,累计发放贷款3亿元。在农行的鼎力支持下,海门农村的近百户农民将自己生产的100多种产品打出国门,远销东欧,南非及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老外抢手的“洋”货。还有部分农民直接在境外办企业,并取得外国国籍,当上了洋老板。
近年来,在国内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出国经商的农民又纷纷以外籍华人的身份回乡投资,办起了独资企业。农行海门支行又顺应这一新的形势,通过预留联系电话、发放联系卡、不定期回访其亲友等方式向他们宣传地方的优惠政策,为他们回国办厂牵线搭桥,做他们的贴心人、知心人,从企业落户到贷款发放再到跨国理财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服务,架设“绿色通道”,激发其回国投资兴业的热情。目前,在三星镇已开办外商独资企业11家,实现产值3.5亿元,产品全部外销,创汇4000多万美元,展示出无限商机和无穷魅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0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