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官胜
[摘要]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瓶颈,因此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热点。利用VAR模型对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收入不平等扩大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不利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缩小收入不平等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要务。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居民消费需求;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 F04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13-04
一、引言
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内需主要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一般而言,扩大投资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能在短期内见效;而长期内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则为居民消费需求。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下降的幅度也在增大(见图1)。到2007年,我国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仅为48.8%,远低于钱纳里指出的70%以上的标准。同时,困扰着当前中国经济的另一个问题是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尤其是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从图一可以发现,由于经济改革先在农村进行,因此改革初期城乡收入不平等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改革转移到城市,城乡收入不平等又以更快的速度急剧扩大。
图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需求
注:左坐标为城乡收入差距,右坐标为居民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城乡收入差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鉴于我国同时存在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象,大量的研究指出收入不平等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刘文斌(2000)和罗小憨(2004)等均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来源[1][2]。王实(2002)则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3]。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以及朱国林等(2002)在消费理论的框架内探讨了收入分配和消费支出的关系,指出我国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阻碍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4][5]。尽管国内学术界在理论层面上指出收入不平等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然而该研究目前尚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撑,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利用我国1978年~2007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消费理论中收入不平等的含义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消费理论,在他看来消费支出由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决定,并且认为消费支出满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心理规律。因此在凯恩斯理论中,穷人的消费倾向要大于富人,由此可得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减少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鉴于此,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扩大消费需求,指出“如果政府使用财政政策作为平均收入分配的工具,那么财政政策对消费倾向的影响会更大。”[6]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衣钵,将收入分为工资收入和利润收入,并且指出由于工资收入往往用于基本生活支出,因此工资收入的消费倾向往往大于利润收入的消费倾向。与凯恩斯理论类似,剑桥学派也认为利润和工资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扩大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增加。
莫迪里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则表达了与凯恩斯不同的观点。在他们的理论中,消费者关心的是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效用水平,而不仅仅是一时的效用,因此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消费者平滑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将是最优的资源配置。因此在莫迪里亚尼和弗里德曼看来,人们的消费支出仅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因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都不会影响消费需求。霍尔(Hall,1978)分析了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消费行为,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指出如果消费是不确定的,个人平滑其各期消费将获得更大的福利[7]。然而坎贝尔和曼昆(Campell and Mankiw,1989)利用美国总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拒绝了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8]。
鉴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经验数据不符合,一些学者提出了更为现实的消费理论。勒兰德(Leland,1968)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指出由于个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是随财富递增的,当人变得富裕时,其原意放弃更多的消费以避免消费水平的不确定,因此富人将更多收入用于储蓄以防止消费的波动[9]。由此可见,富人的消费倾向小于穷人,因此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将减少消费需求。也有学者强调流动性约束对消费支出的影响(Campbell和Mankiw,1991)[10]。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通过借贷平滑其每期消费,因此为了避免下期消费可能出现的急剧下滑,消费者将会增加储蓄,从而减少了当前的消费。由于穷人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往往大于富人,因此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减少穷人的消费支出,从而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朱国林等(2002)强调预防储蓄倾向和遗赠储蓄倾向对消费支出的共同影响。他们认为穷人面临较大的收入不确定,因此有较高的预防储蓄倾向;而富人则具有较高的遗赠储蓄倾向,因此穷人和富人的消费倾向都较低,而中产阶级的消费倾向最高。因此收入不平等会通过缩小中产阶级的规模而减少总消费需求。
三、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VAR模型对我国1978年~2007年间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部分首先给出计量模型设定和数据来源,其次对模型的变量进行平稳性和协整检验,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最后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一) 模型设定和数据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我国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所以建立以下VAR模型:
Dcont=c10+α11Dcont-1+……+α1pDcont-p+β11Ineqt-1+
……+β1pIneqt-p+μ1t
Ineqt=c20+α21Dcont-1+……+α2pDcont-p+β21Ineqt-1+
……+β2pIneqt-p+μ2t
其中Dcont为t年的居民消费需求,用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Ineqt为t年的收入不平等,用城乡收入差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表示。这里p为滞后阶数,本文使用似然比检验和AIC准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4,即p=4。本文的数据均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谬误回归,同时也为了保证Johansen协整检验的有效性,本文对VAR模型中的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使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由AIC准则确定。表1列出了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可知Dincomet和Ineqt均不能在5%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ΔDincomet和ΔIneqt则均在5%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是平稳时间序列。由此可得序列Dincomet和Ineqt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
表1.各变量平稳性检验
注:Δ表示一阶差分,检验形式(C,T,K)依次表示单位根检验的截距项、是否有时间趋势、滞后项。本文根据各变量的图形确定检验形式。括号内为拒绝原假设的p值,*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三)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Dcont和Ineqt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使用Johansen方法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取协整的滞后阶数为3,本文得到表2的结果。
表2.Johansen协整检验
注:括号内表示5%水平上t统计量的临界值,*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协整结果表明无论是迹统计量还是λ-max统计量均在5%水平上拒绝存在0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但拒绝不了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因此Dcont和Ineqt之间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Dcont和Ineqt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可得协整关系如下:
Dcont=0.740-0.104*(14.79)Ineqt
注:括号内表示t统计量,*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由上式可得,在长期内,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扩大将减少消费需求,收入不平等提高一倍将使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10.04个百分点。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确定我国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对Dcont和Ineqt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考虑到居民消费行为的时间持续性,本文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检验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得到表3的结果。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中可以发现,在短期内,当滞后期数为3期时,Dcont不是Ineqt的Granger原因,这是因为根据相对收入假说,人们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短期内消费需求具有持续性,因此在短期内收入不平等不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当考虑居民消费的长期行为时,取滞后期数为6期和7期,发现Ineqt是Dcont的Granger原因,因此可以判断在长期内我国收入不平等确实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此外,从结果中可以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居民消费不足都是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这是因为居民消费不足会阻碍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为了更加形象仔细地说明我国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模型的动态性。图2、图3、图4以及图5是基于VAR模型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y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模拟值,两条虚线分别为脉冲响应函数值正负两倍标准差值。
从图2可以发现,居民消费需求对收入不平等的脉冲反应一直为负,这种负作用在前六期一直在扩大,直到第七期开始有所降低,这说明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阻碍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图3则反映了收入不平等对消费需求的脉冲反应,并且这种反应一直为负,即居民消费需求的减少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这是因为居民消费需求的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而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基于此,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均有自我持续的趋势(图4和图5)。
图2、消费需求对收入不平等的脉冲反应
图3、收入不平等对消费需求的脉冲反应
图4、消费需求自身的脉冲响应
图5、收入不平等自身的脉冲响应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收入不平等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不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并且这种不利影响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实证上支持了学术界关于我国收入不平等扩大会减少居民消费需求的观点。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收入不平等又是阻碍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缩小收入不平等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要务。
全球经济危机的暴发凸显出了内需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居民消费需求则是扩大内需的根源所在。由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使得我国通过扩大出口增加产出的方式受到了阻碍,因此通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文对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原因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以下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1)通过再分配政策缩小收入不平等程度,尤其是缩小城乡收入不平等。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以增加高收入者税收的方式补贴低收入者;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老龄化趋势和就业困难的背景下,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失业保险体系等,这样才能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尤其是要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才能激发农村居民强大的消费需求。
(3)增加消费信贷规模。为了防止流动性约束对我国消费需求的制约,使得居民能在收入一时下降的情况下也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应该鼓励信贷规模的扩大。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银行增加消费信贷。
[参考文献]
[1]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
(9):45-51.
[2]罗小憨.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点制约作用[J].
现代财经,2004,(11):34-41.
[3]王实.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财经问题研究,
2002,(12):80-86.
[4]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J].中国社
会科学,2002,(2):15-27.
[5]朱国林,范建勇,严燕.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
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5):56-62.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3.
[7]Hall.R.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 86(December):971-987.
[8]Campbell.Y and Mankiw. G. N.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the
persistenc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9(3):319-333.
[9]Leland.H.Saving and uncertainty: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sav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8,82(august):465-473.
[10]Campbell.Y and Mankiw. G. N.The response of consumption to
income: a cross - country investigation [ J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1,35: 723-767.
Income Inequality and the Lacking of Residents Consumer Demand――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VAR Model
Yu Guansheng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 Lacking of residents consumer demand and the expans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sustainable growth, which has puzzled China’s economy. So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has become a hot academic concern. In this paper, VAR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residents consumer demand.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expansion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lacking of residents consumer demand. This adverse impact will continue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reducing income inequality has been an imperative job currently.
Key words: income inequality; residents consumer demand; co-integration; Granger test
(责任编辑:张积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47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