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慧敏

  一、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动因分析
  
  (一)基层央行风险隐患的存在迫切需要引入风险管理审计
  基层央行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一是道德风险。近年来基层央行内部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加,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工作人员道德缺失造成的,道德风险作为内控制度的一种“不可控”因素,威胁着人民银行的内部控制。二是制度风险。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和不完善造成的操作失误和事故隐患。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征信、反洗钱等职能增加,会计、国库等业务系统也发生变化,有些旧的制度规定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新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和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易造成制度盲区。三是操作风险。一方面,操作人员制度观念差和责任感不强,容易造成不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形成风险。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使业务操作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操作风险。四是管理风险。管理的不到位会造成整个单位或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秩序混乱客观上为风险的发生提供了环境。目前,基层央行一方面在管理机制的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员工履行职责情况缺乏科学的评价和制约手段;另一方面,监督考核部门对发现的问题缺乏硬性的处理措施,导致有的问题屡查屡犯。
  (二)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基层央行内审部门自成立以来,在查错纠弊、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业务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央行内部控制日趋完善,管理层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这也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机会。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介入,将内部审计在央行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更高层次;而且采用关注风险的审计方法,内部审计的报告更容易被接受,管理部门也更容易理解内部审计存在的价值。
  (三)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央行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组织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组织陷入困境。央行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二是央行内部审计部门更适合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目前,中央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职责,风险管理是更高层面的内部控制,内审部门理所当然应该承担风险管理的职责。
  
  二、内部审计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部审计部门参与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内部控制领导小组(通常设在内审部门),参与单位整体或某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全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对内部控制状况审计和评价
  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深化,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内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单位或部门开展内部控制状况的审计和评价,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确保风险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状况的审计和评价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反馈、监督反映等内容的审计和评价。
  (二)指导部门或单位开展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按照统一的标准方式,指导各单位或部门对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设计,报领导小组统一备案。
  (三)进行实时监督评价
  内部审计可以定期实施各种专项检查,通过检查控制措施与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央行相关风险管理的各个风险控制点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检查和评价,预测并识别风险因素,根据各种风险的根源条件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充分揭示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范围主要包括: 一是监督评价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充分性、恰当性和有效性,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全面、准确。二是监督评价内部各层次、各环节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得到持续有效执行,风险控制职责的履行质量如何。三是监督评价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否能有效避免或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
  (四)开展风险管理分析
  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能够从基层央行的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风险,及时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尤其是对需要通过改进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来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与相关部门进行适时的沟通,监控并检查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管理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提出全面防范或控制潜在风险的具体建议,为有效控制风险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 代金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3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