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挺 李丽诗 刘娥平

  摘要: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从2007-2009年的一系列并购事件为例,从资本市场的市场反应和财务指标变动趋势两个方面来研究其并购产生的财富效应。研究发现,工商银行在四个并购事件公告期间的市场反应累积超常收益率都跑赢了市场;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发现,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稳健,成长能力逐年增强,风险水平比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强,长期来看将产生协同效应,创造新增价值。最后,根据案例结论为银行管理者、银行股东和银行监管者在促进并购整合和价值创造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海外并购;财富效应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1-0044-08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行业逐步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热点行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影响国际银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cerutti,E.Marti nez,2007)。在2008年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为并购提供了更加好的机遇。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交易日趋活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蔚为壮观。中国工商银行由2007-2009年的一系列并购案例,梳理出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创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的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路线。
  西方学者对银行并购能否提高银行效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事件研究法,衡量的是并购公告对并购双方市场价值的影响。Beitel和Schiereek(2001)系统回顾了大约100篇有关银行并购股价效应的文献,发现大约25%的研究得出并购使价值增值的结论,但是绝大部分研究表明,银行并购的股东价值效应是复合的或者是负面的,其中大部分研究结果发现收购银行的股东价值效应为负。对美国银行的实证研究多数表明并购对收购银行和目标银行非正常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但目标银行的非正常收益常常被收购银行负的非正常收益所抵消,因而使总体的市场价值效应变化不大(Houston&Ryn-gaert,1994;Kwan&Eisenbeis,1999)。欧洲的实证研究与美国有一定差异,大多数研究显示出银行并购对市场价值的正效应(cybo-Ottone&Murgia,2000)。Beitel、Sehiereck和Wahrerrburag(2003)通过1985-2000年的98宗大型银行并购案例,检验了欧洲的银行并购导致并购对象股东价值显著增加,收购银行的股东价值因时间窗口选择不同而有所增加或减少,但效果并不显著;并购双方整体价值显著增加。
  业绩比较法是通过并购前后的金融机构的业绩比较研究,以及合并后的银行与没有参与合并银行的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来考察银行并购对效率产生的影响(Bergeretal,1999)。许多研究分析了通过财务变量显示的业绩变化,还有一些研究考察了并购后的财务表现,如反映成本效率的指标(成本收入比率和人均经营成本)以及反映利润效率的指标(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采用业绩比较法的研究文献同样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典型的银行收购通常是业绩较差的银行被业绩优良的银行所收购,因此,银行并购能产生银行的x一效率改进(Krabill,1985;Meehan,1989;NcNames,1992)。但也有相当多的研究结论是并购的潜在效率收益几乎没有实现(DeLong,1997;Berger,1999)。Cornett和Tehranian(1992)、Piloff(1996)的研究发现并购后银行的利润率没有提高,Morris(2003)发现银行控股公司并购后市场的反应是消极的。欧洲银行并购的效率研究与美国相似,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成本效率的改进不显著,而利润效率有一定改进(Vander,2001)。国外学者对银行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的结果并没有一致的结果。
  国内学者对我国银行并购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金晓武(1999)在其著作《银行并购论》中认为银行并购在优化结构、规模经济效应等五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童文俊(2005)在其博士论文《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与战略研究》中,从提升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水平、稳定中国金融体系、优化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提升中国银行业对外竞争力四大宏观动因出发,对与其所对应的中国银行业并购战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陈璐(2006)对中国银行业特殊的成本、并购的特征和收益以及价值创造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主要是考察了外资参股中小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收购。
  肖建军(2009)以汇丰银行并购为例,探讨了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对经营业绩和股东权益的影响。
  胡挺,刘娥平(2009)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发现,市场反应和财务绩效表现不同。
  张红军(2009)研究不同时期进入中国的各国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因素不一致,但“跟随客户”动机是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主要动因。
  王文彬(2009)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2001-2007年亚洲新兴市场银行并购的动因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发现:国外研究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文献比较丰富,但是国外银行并购特点及其背景跟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截然不同,其财富效应显然也存在差异;国内学者主要探讨了国外银行投资参股我国银行的动机及其绩效;由于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少有文献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考虑到国内银行海外并购样本较少,本文通过对工商银行案例的剖析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本文下面的安排是:第一部分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介绍工商银行从2007-2009年海外并购的概况;第三部分通过事件分析考察市场反应和业绩比较法考察工商银行一系列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第四部分为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案例的启发。
  
  二、案例分析
  
  (一)并购过程
  中国工商银行于2007年8月29日发表公告宣布,将斥资46.83亿澳门币向澳门赌业大王何鸿粲控制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和另一股东榻永明,收购澳门诚兴银行共计119900股普通股,占诚兴银行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9.93%。这一交易于2008年1月分别获得中国证监会和澳门金融业管理局的批准。交易完成之后,工行成为诚兴银行第一大股东。
  2007年10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会议通过《关于收购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20%股份的议案》。根据协议,工行将以每股136兰特从现有普通股股东收购股份,相当于现有已发行普通股份数目约11%,同时以每股104.58兰特认

购普通股,数量相当于交易完成前已发行股本约11%。紧随上述交易完成后,工行以平均每股120.29兰特持有标准银行20%股权,该平均价为标准银行普通股于10月23日前30个交易日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加权平均价溢价约15%。
  2009年6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联合宣布,双方已就加拿大东亚银行及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工商东亚”)股权买卖交易达成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相关协议,工商银行将向东亚银行支付8025万加元的对价,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的股权,东亚银行持有剩余30%的股权。在交易完成一年后,工商银行拥有买入期权,可将其持股比例增至80%;东亚银行在交易完成一年后拥有卖出期权,可将其剩余股份转让给工商银行。同时,工商银行向东亚银行出售其持有工商东亚75%的股权,交易对价为港币3.72亿元。上述两项交易互为前提条件。两项交易完成后,工商银行和东亚银行将合作营运和管理加拿大东亚银行,而工商东亚将成为东亚银行全资附属公司。
  2009年9月29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收购泰国ACL银行股权的议案:在满足若干条件的前提下,公司拟就ACL银行所有股份向其全部股东发起自愿要约收购。同时,作为自愿要约收购的一部分,公司拟与ACL银行的大股东――盘谷银行签订附条件的《股份买卖协议》,公司同意收购盘谷银行所持有的306264561股ACL银行普通股,约占ACL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9.26%,按照11.5泰铢/股的要约价格及截至2009年9月28日ACL银行已发行1088847421股普通股和501605524股优先股的总股数计算,预计自愿要约收购将涉及的总对价最多约为182,90亿泰铢,将以公司的自有资金于自愿要约收购完成时以现金方式支付。
  (二)并购动机
  1.工商银行收购澳门诚兴银行的动机
  工行的收购目标将集中在新兴市场,收购的价格是否便宜不是工行考虑的先决因素。在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金融股股价走低的时刻,工行的选择不是作为财务型的投资者趁低吸纳,而是依照既定路线,在全球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和在新兴市场寻找并购对象,逐步架设“国际现代金融机构”框架。
  2.工商银行收购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20%股份
  在2007年,工商银行的总市值已达全球金融业第一。并且在海外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但是它的国际化经营程度还不高,境外利润和资产分别只占3%左右,不合理的整体布局,工商银行通过收购标准银行,将进一步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进入全球新兴市场,致力于将工商银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南非标准银行也因此扩大其在非洲和全球的业务网络。并购后的标准银行和工商银行,还将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形成客户、网络等资源的共享,并在贸易融资、资金交易、投资组合、国际结算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3.工商银行收购东亚银行的动机
  通过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的70%股权,使工商银行获得加拿大银行业牌照和客户资源,为进一步拓展北美地区业务和网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出售工商东亚将有利于工商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布局和业务整合,集中资源发展在港投资银行业务。由于并购,工商银行将扩大银行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此次收购,工商银行在取得加拿大银行业牌照的成本大大降低,客户资源大大增加,因此增加利润。
  4.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银行的动机
  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CL银行对工商银行旨在拓展湄公河区域乃至东南亚地区的业务、完善服务网络。工商银行将努力为推动泰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泰两国的经贸往来做出贡献。工商银行通过收购泰国ACL银行,将进一步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扩大其业务网络,是继收购标准银行后,扩展对全球新兴市场的经营范围,为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三、海外并购的财富效应
  
  (一)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对并购公告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采用样本企业跨国并购的公告的发布日作为参考标度日进行考核,通过检测到超额收益率来考察跨国并购绩效的效果。通过计算跨国并购事件的“平均超额收益”即(AAR)和“累积平均超额收益”即(cAR),从总体上观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选取事件窗口,事件考察期为(-20,20),以工商银行收购的公告日为事件发生日。
  第二,在估计市场模型参数时,为使参数估计量较为稳定,正常收益率的估计期为公告日前150个交易日为参数估计窗口。
  第三,计算预期收益率
  本文的研究选用在事件研究法中的市场模型计算预期收益率,根据CAPM对市场收益率的要求,本文采用上证指数作为市场指数计算市场收益率Rmt,将工商银行的日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上证指数日收益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工商银行日收益率与市场日收益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回归方程为:Rt=0.033+0.063Rmmt。
  第四,计算超额收益率
  (1)计算日超额收益率ARt,即窗口期内个股的日实际收益率与日预期收益率之差:
  ARt=R1-ER1
  (2)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即单只股票在窗口期内从第一个交易日至第t个交易日的日超额收益率之和:
  1.澳门诚兴银行并购公告市场反应
  通过事件研究法考察工商银行收购澳门诚兴银行市场效应。具体步骤为:选取事件窗口,事件考察期为(-20,20),以工商银行收购澳门诚兴银行公告日2007年8月29日为事件发生日。
  从图1看到,工商银行在[1/8/2007,25/9/20071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3.47%,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20.55%。工商银行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这说明工商银行在此期间跑赢上证指数的整体收益水平,投资者看好工商银行与澳门诚信银行并购的协同效应。
  此次并购工商银行的收购目标将集中在新兴市场,收购的价格是否便宜不是工商银行考虑的先决因素。此项收购将为工行赢得澳门银行业中的领先市场地位和规模并获得广大客户群,从而使工行受益于澳门快速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工行巩固和发展其在港澳珠(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领先地位。在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金融股股价走低的时刻,工商银行的选择不是作为财务型的投资者趁低吸纳,而是依照既定路线,在全球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和在新兴市场寻找并购对象,逐步架设“国际现代金融机构”框架。
  评级机构穆迪认为,上述收购行动是与工行海

外扩张的策略相契合,并且反映出其金融机构地位的日益提升。同时穆迪也认为工行在一系列收购行动中是小心谨慎的,工行从核心业务中赢利的水平并保持充足的资本金水平,对于工行的评级有正面的意义。
  在这个时机,工商银行斥资46.83亿澳门币(相当于人民币41.47亿元)收购澳门诚兴银行,此次收购的协同效应得到实现,投资者看好此次收购。
  2.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公告市场反应
  通过事件研究法考察工商银行收购标准银行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效应。具体步骤为:选取事件窗口,事件考察期为(-20,20),以工商银行收购标准银行公告日2007年10月26日为事件发生日。
  从图2可以看到,工商银行在[21/9/2007.22/11/2007]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3.32%,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52.3%。工商银行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这说明工商银行在此期间跑赢上证指数的整体收益水平,投资者看好工商银行与标准银行并购的协同效应,对于这起并购交易的前景持有乐观的预期。
  此次并购交易,给中国工商银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人们一直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发展战略是通过向非洲国家提供低廉的贷款来换取资源,而中国工商银行的动作意味着中国想和非洲一起谋求更大的发展。两行的合作成了南非股民的重大利好消息,约翰内斯堡股市快速上扬,银行板块指数狂涨4%。在汇市上,南非货币兰特走强,对美元比价创下17个月来的新高。
  工商银行的这次跨国并购不同于同年内的另两笔海外收购,通过这项收购,工行不仅能获得新的渠道和本土经验,获得为中非贸易和投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进一步完善了其全球化的布局,而且能进军投资银行业、私人股本和保险业,为全球范围进行综合化经营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长远来看,通过这次并购实战,还为收购整合的过程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金融企业运营视角和掌控能力的管理人才。而相对于标准银行,新资本的注入应使其可以在南非、非洲其他国家乃至国际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其中也包含经济增长强劲的中国市场。
  通过前面的实证分析看到,工商银行的跨国并购事件在首次公告发布日,对资本市场产生了短期影响,在近7个交易日内,产生了正向1.22元/股左右的超额收益,增加了股东的资本利得。但是很快,股价开始缓慢回复,长期呈现的是股价阴跌的趋势;总体绩效表现也不是很乐观,并且绩效水平有下降趋势。
  总之,工商银行证明得出,其跨国并购的绩效表现和总体样本表现相一致,不容乐观。
  工商银行的此次并购不是追求短期的资本利得,而是长期的战略部署,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扩大其业务网络,加快进入全球新兴市场,着力将工行打造成为一流的国际现代金融机构,而这一战略目标是无法在短期内得以实现和体现的。并且从前面的实证结论我们也看到,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不同产业以及各个具体企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并购时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正经历着自2006年春季就开始逐步显现的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整体经济正在衰退期中徘徊不前。总的来说,中国某些企业的跨国并购的绩效水平偏低,很可能只是其全球战略部署中出现的一种短期现象,其绩效的水平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和考核。
  3.东亚银行并购公告市场反应
  通过事件研究法考察工商银行收购东亚银行市场效应。具体步骤为:选取事件窗口,事件考察期为(-20,20),以工商银行收购东亚银行公告日2009年6月4日为事件发生日。从图3看到,工商银行在[4/5,2009/1/7/2009]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5.24%,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7.82%。工商银行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这说明工商银行在此期间跑赢上证指数的整体收益水平,投资者看好工商银行与东亚银行并购的协同效应。
  工商银行和东亚银行将合作营运和管理加拿大东亚银行,而工商东亚将成为东亚银行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的70%股权将使工商银行获得加拿大银行业牌照和客户资源,为进一步拓展北美地区业务和网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出售工商东亚将有利于工商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布局和业务整合,集中资源发展在港投资银行业务。2008年,工行在港全资子银行、原为香港有限制牌照银行的工银国际完成商业银行业务资产转让工作,并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投资银行业务牌照,正式更名为“52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工行在香港独资的投行平台。
  4.泰国ALC银行并购公告市场反应
  通过事件研究法考察工商银行收购东亚银行市场效应。具体步骤为:选取事件窗口,事件考察期为(-20,20),以工商银行收购泰国ALC银行公告日2009年9月29日为事件发生日。
  从图4看到,工商银行在[31/8/2009,3/11/2009]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均值为9.97%,累计超额收益率为29.62%。工商银行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这说明工商银行在此期间跑赢上证指数的整体收益水平,投资者看好工商银行与泰国ALC并购的协同效应。
  (二)海外并购与公司价值:来自财务报告的证据
  对工商银行并购与前年度的数据对比来分析工商银行并购绩效,虽然并购的成效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通过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是可以判断出未来的发展情况,并判断这一系列的并购行为是否对工商银行的价值带来正效应。
  1.盈利能力分析――来自杜邦分析的验证
  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看,工商银行截至2009年末,从表1可以看出,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17850.53亿元,比2008年97576.54亿元,增长20.78%,较2008年增长率12.36%要快;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从2007年至2009年实现逐年递增,2009年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1285.9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33亿元,增幅16.10%;利息净收入实现2458.21亿元,减少172.16亿元,下降6.5%;非利息收入636.33亿元,增加169.12亿元,增长36.2%。工行的收益结构和渠道改善明显,非利息收入比重上升,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超过一半,传统的以柜台为主的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成效明显,促使利润有所增长。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1.20%,同比减少0.10个百分点;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20.14%,同比提高0.75个百分点,每股收益0.39元,均创历史新高。可见,2007-2009年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从2007-2009年,工商银行通过收购和申设等方式进入了加拿大、泰国、越南、马来西亚、阿布扎比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分布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3家境外营业性机构的有无持续快速增长并全部实现盈利,工商银行境外税前利润增长165%;增资了工银租赁,重组了工银国际,综合化经营实力进一步壮大。

  通过杜邦指标来进一步分析工商银行的盈利状况。从表2看出,工商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稍有下降,下降是由于净利润的上升幅度略低于总资产的增长率。总体来看,从2006年-2009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表明工商银行的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不断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比2008年有所上升,盈利能力良好,一直有上升的趋势。营业利润逐年递增,2008年虽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但业绩依然坚挺,较2007年上升24,76亿元,可见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非常稳健。按行业规定,成本收入指标不应高于45%,从2006-2007年成本收入比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2.成长能力分析
  表3汇总了工商银行的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现金流、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与行业均值的对比,对工商银行在并购前与并购中(2006-2008年)的各个方面的数据揭露,工商银行的每股收益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6-4%和18.2%,创历史新高。
  3.风险水平分析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个方面来评价工商银行的风险水平,利用不良贷款率等分析工商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从上市银行来看,在2007-2009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一定程度分化。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其中一方面出现上升的银行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以上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通常该指标不应高于5%)。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比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面波动,同时在同行业中处于较好的状态,而且不良贷款率和不良余额连续十个年头双下降。这有利于工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总体运营良好。
  另外,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该指标不应高于10%。从表5可知,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一直保持合理的水平,并且逐年递减,信用风险逐年递减。
  2009年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双降。年末不良贷款总额为人民币884.67亿元,比年初减少人民币160.15亿元,降幅15.33%;不良贷款率1.54%,比年初下降0.75个百分点。从表6发现,正常贷款迁徙率2009年比2008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与2007年的正常迁徙率持平;关注贷款迁徙率较2008年有所上升,上升了0.6个百分点,与2007年相比较,总体趋势是降低了;次级贷款迁徙率有了大幅度降低,下降了8.4个百分点,可疑贷款迁徙率的比重有所加大。数据表明工商银行的贷款结构有所改变,这得益于深化信贷风险监测与分析,综合运用现金清收、呆账核销、还款免息、以物抵债和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同时加强对存在一些潜在性风险因素的贷款的监控和退出力度。计提贷款减值损失216.82亿元,减少148.30亿元,主要是本行加强贷款风险防控,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贷款质量持续提升所致。
  利用流动性比率来评价流动性风险,该指标不应低于25%。由表5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无论是人民币账户还是外币账户都是在合理的水平波动,但外币和人民币流动性比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一方面是受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工商银行自身资金运用效率有所降低等原因。流动性比率的下降也反映了工商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对银行经营有潜在危险。2008年流动性比率(外币)有所下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流动性风险相对加大,但是该指标值都低于25%。
  综上所述,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第十个年头保持双下降,可见风险水平较低,对于投资者来说,工商银行是很稳健的商业银行,风险较低,盈利较稳健。
  4.风险抵御能力分析
  通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工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的高低。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工商银行实施全面的资本管理,即以资本为对象和工具进行的而计量、计划、配置、监控、评价和营运等管理活动包括资本充足率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账面资本管理和资本总量与结构管理。目标是在满足资本充足的前提下,提高资本适用效率,约束风险规模扩张,持续稳定地实现股东回报最大化。从表7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在合理的范围波动,远超过8%。截至2009年12月31日,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36%,虽比2008年的13.06%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工商银行各项业务发展较快,加权风险资产增加,并且工商银行根据《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规定,从附属资本中扣除2009年7月1日后持有的其他银行长期次级债务。
  核心资本净额等于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减去核心资本扣减项的值。该指标不应低于4%。从表7看出,核心资本率能够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能够达到9.9%以上,而且在2006-2008年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在10%以上,可见,工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
  综上所述,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仍保持了较好的资本充足水平。工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能够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以工商银行从2007-2009年的一系列并购事件为例,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研究其海外并购产生的财富效应。
  其一,利用资本市场的数据实证检验工商银行并购的财富效应,利用事件分析法来分析2007-年2009年的四大并购事件,其累积超常收益率都跑赢了市场,投资者都看好工商银行并购各大银行的协同效应。
  其二,对比分析工商银行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研究并购的财富效应。
  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发现,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稳健,利用杜邦分析的指标来对评价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虽有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上升,表明工行的盈利能力稳健;成长能力逐年增强,无论从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净利润增长水平来看,工商银行2009年实现净利润1293.50亿元,较上年增长16.4%;每股收益0.39元,实现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创历史新高;风险水平比较低,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第十个年头保持双下降;抵御风险能力较强,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工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的高低,都在合理的范围波动,风险抵御能力比较高。一系列的并购行为,为并购双方起到了协同效应,收入的增长,利润的提升,综合实力的提高,在经营管理和财务业绩上都发挥了“1+1>2”的效果,长期将为并购双方创造价值。
  (二)建议
  1.对银行管理者的建议
  研究表明,并购对象通常是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交叉的银行,其资产质量相对于收购银行而言也比较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市场竞争不变的法则。因此银行的经营者必须积极扩大经营规模,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严格控制经营风险,否则在日趋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低效银行将逐渐失去生存的空间,沦为被收购兼并的对象。
  同时,本文关于并购财富效应的研究也表明,收购银行的利润效率、成本效率和风险管理效率在并购后并无显著变化,银行并购的实际效果并不像管理者实现设想的那么乐观。并购对象潜在的经营风险、并购后高昂的整合成本,以及银行并购所设计的跨国界、跨文化风险都为并购的成功增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银行管理者在选择并购对象、设计交易结构、确定交易价格推进并购后整合等方面必须十分谨慎,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避免急功近利,仓促决策。
  2.对银行股东的建议
  对于股东价值影响的研究表明,对于并购对象的股东价值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对于收购银行的股东价值没有产生显著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并购对象的股东而言,应该积极支持合理的并购重组计划,以促使并购对象改善经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促进股东价值的提升。而对于收购银行的股东而言,则应该慎重权衡银行管理层提出的并购计划,要冷静分析并购项目的潜在协同效应和潜在整合成本。
  3.对银行监管者的建议
  银行并购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导致银行经营成本增加,同时也促进了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的改善,降低了银行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业监管者必须认识到银行海外并购对于银行业的影响是复杂的,既不是单纯的正面影响,也不是单纯的负面影响。从提高本国银行业竞争能力,降低银行业经营风险的角度出发,银行监管者既要适度鼓励银行业的并购整合,也要关注银行并购对本国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发达国家银行市场日常监管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能否在全新的监管和市场环境中取得良好的发展,的确是非常大的考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6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