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信贷的扩大内需战略研究:宁波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海龙
摘要:在出口和投资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以消费为主的国内需求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宁波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区域,扩大内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比较宁波城乡消费市场,集中讨论了宁波农村的消费现状,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民消费偏低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以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农村信贷模式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村信贷;土地使用权抵押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3-0032-05
中国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使得人民币长期面临着升值压力,信贷和投资的过快增长,导致宏观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过热的压力下,政府部门不断出台调控措施,抑制投资的膨胀,这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扩大内需问题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宁波作为港口城市,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相比较全国更高,在投资同样面临压力的情况下,扩大以消费为主的内需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分析宁波的消费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增加消费的方式,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全国和宁波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也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失衡,包括结构的失衡和总量的失衡,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则是经济结构的失衡,具体说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结构不合理。在我国的GDP构成中,净出口和投资的比重过大,而消费支出的比重过小。
由图l可见,我国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一个缓慢的下降过程,1997-1999年出现一个短暂的上升期,但是从2000年开始,无论是最终的消费支出贡献率,还是对GDP增长的拉动率,都出现了持续的下降,消费支出贡献率从1981年的93.4%下降到2005年的36.1%,下降了近三分之二,消费对GDP的拉动率也由11.5%下降到3.7%,虽然2006年略有上升,但是也分别只有39.3%和4.2%(见图1)。这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逐步地减小,我国的经济逐步过渡到了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我国经济结构目前的这种现状使得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性受到严重的挑战。
首先,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将不断被削弱。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国际收支持续失衡,使得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在强烈地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达到了7.81%,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一些行业(如纺织业)的出口;同时,长期以来劳动力供给的充裕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这一直是我国商品最大的成本优势,也是我国商品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劳动力供给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工荒,引起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也影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其次,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是不合理的。投资过度扩张导致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使当前社会难以承受,也使未来发展难以为继。同时在我国,投资的资金需求通常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出现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降的情况,银行的贷款过多导致银行的坏账增加,显然不利于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
再次,经济增长的最终结果是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GDP构成中消费的比重越大,说明经济增长中居民获得的福利越多。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的现状,不但难以持久,而且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是不健康的。要保持我国经济长期而健康的增长势头,必须依靠以消费为主的内需的增长。
宁波作为港口城市,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区,出口在经济中的比重明显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宁波的投资也和全国一样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而消费支出的比重则相对偏小。
从图2可以看出,1992年以来宁波市的GDP构成中消费支出占比处于一个持续的下降过程中, 由1992-2006年由1992年的47%下降到了2005年的33%,这说明在宁波市的经济构成中,出口和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则在不断地减小。在全国面临出口和投资压力的条件下,如何扩大宁波以消费为主的内需,以保持宁波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也成为宁波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二、宁波城乡消费结构分析
消费需求的不足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所以分析消费结构,从而找出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也就变得十分必要。在消费结构中,城乡消费结构一直是研究和讨论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使得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无论是在消费总额,消费方式还是消费品种类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面分别给出了1987-2006年宁波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宁波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以及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比较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宁波城乡收入相对系数1980年以后出现短暂的上升后,便是一个持续的下降过程,虽然2000年以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一直都维持在0.45左右,这说明目前宁波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有城镇居民不到一半的水平。
四、发展农村信贷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
(一)发展农村信贷市场的必要性
农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增加农民收入也成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工作。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市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金融对于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贺强等(2006)对我国1981-2004年农村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动作用,所以增加农村信贷投入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宁波发展农村信贷的优势与现状
宁波作为我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信贷市场也相当发达。几乎所有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在宁波都设有分支行,包括本地的商业银行,宁波的金融基础设施很好,资金充裕。宁波的金融生态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城市金融
生态环境评价》中,宁波总体的金融生态排在50个大中城市的第二位。金融生态的指标包括经济基础、企业诚信、地方金融发展、法治环境、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社会保障程度、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金融部门的独立性等,宁波的这些指标在选取的样本城市中排名都很靠前,这也为宁波发展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但是目前宁波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并不理想,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贷款比重很小(见表1)。
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缺少适合农村的贷款品种。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贷款提供者(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时都要求借款者提供一定的担保、抵押或是质押等,以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对于农村来说,信贷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缺少合适的抵押担保品,商业银行如果向农民提供贷款,将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
(三)土地使用权抵押:发展农村信贷的可行方式
农民所具有的符合条件的抵押品很少,一般来说,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作为抵押品的尝试。因为土地都属于国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所以不可能以土地的所有权作为抵押,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抵押品。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农业用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
1、农业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首先,农业用地使用权的市场价值是可以衡量的,一般来说其种植农产品的收益可以作为市场价值的参考;其次,其使用权的价值也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发生明显的波动,同时使用权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转让相对容易。2003年3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进行流转。这为农业用地使用权的抵押提供了法律保障。
基于农村的特点,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产,所以在农业用地使用权抵押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期限必须是有限的。土地使用权抵押不是将农民土地所有的使用权抵押,而是一个固定,较短的期限,一般认为3-5年。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农村信贷中道德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充分保证了农民的权益,因为即使农村信贷发生了坏账而处置抵押物,农民失去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也是有限的。
(2)必须规定被抵押土地的用途。如果发生了处置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情况,那么被抵押土地的使用必须要受到约束,一般来说只能从事农业生产,而不能用于开发、建筑之用,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农民的权益。
(3)必须对被抵押土地使用权进行合理的估值。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时一般要求提供的抵押品市场价值大于其贷款本息额,所以抵押土地使用权必须能够从土地的位置、种植用途、质量等方面估算出其合理的市场价值。
2、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相比较农业用地,宅基地使用权更加适合作为贷款的抵押品。
(1)宅基地使用权的变现能力更强。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中有“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也删除有关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调整为“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都为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基础。有了流转市场,商业银行如果需要处置作为抵押物的宅基地使用权,也就变得更加容易。
(2)宅基地使用权的价值更容易确定,因为宅基地用途的相对单一,相比较农业用地,影响其价值的因素较少,同时,如果建立了宅基地流转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这样就比较容易确定作为抵押品的宅基地使用权。
宁波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农业贷款的条件更加成熟。宁波经济发达,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的土地供给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而位于宁波的城乡结合区或是郊区的经济开发区有许多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住房有旺盛的需求,目前一般通过租住当地农民的住房。在宁波农村(郊区)尚有大量宅基地供给的情况下,需求的充足为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市场主体,一旦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建立,开展抵押贷款就变得容易。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基于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贷款模式。
假设:北仑郊区农民A拥有两块宅基地,都建有住房,其中一间(a)用于满足自己住房需求,另一间(b)用于出租;外来务工人员B在北仑的某企业工作,并租住A的住房;商业银行C,具有良好的效益,并已上市,主要面对中小客户,并且推出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
现在,A根据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发现对某经济作物深加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国外也有较大需求,但是自身资金不足。在比较了几种融资方式后,决定以宅基地b的使用权及其上面的建筑物作为抵押,向C申请贷款。C在考察了宅基地b后,并结合宅基地流转市场的交易情况,向A提供了20万元人民币两年期的贷款,利率为10%(单利),用于经济作物的深加工。
情形一:A适应了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经济作物深加工后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内外销持续增加,两年后获得收入40万元,在偿还C的本息共24万元后,获净利16万元,并收回抵押的宅基地继续用于出租,C获得利息收入4万元。
情形二:A在购进用于生产的设备并从事生产后,该种经济作物的市场环境大变,国内供给过剩,产品严重滞销。两年后,A无力向C偿还本息。在这种情况下,C被迫处置抵押物,通过宅基地流转市场的交易,获得30万元,扣除本息及其他相关费用,支付给A3万元。在流转市场上,务工人员B因为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购得了宅基地b,并用于建房。
上面的贷款模式可以表示如下:
图7中,1表示向出租住房,2表示向申请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3表示在情形一下,按时偿还本息后,退还给宅基地使用权,4表示在情形二下,到宅基地流转市场上处置抵押物,5表示务工人员在流转市场上购得宅基地用于住房。虚线6表示农户可以直接进入流转市场上转让宅基地使用权。7表示向其他购买者出售宅基地使用权。
通过这样一个贷款模式,农民获得了信贷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了收入;商业银行规避了农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并获得了利息收入,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也为其提供了在宁波购买宅基地自己建房的机会,充分满足了其住房需求,也可以作为支持外来务工人员的一项政策。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宁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认为造成农村居民消费偏低的原因不在于农民消费倾向的偏低,而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所以要增加农村的消费支出来扩大内需,必须要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认为发展以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农村信贷模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结合宁波经济发达,金融生态良好,机制灵活的特点,可以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建设,以发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城乡房地产的全流通,消除城乡二元住房结构,增加土地供应,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还能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提供金融支持,也可以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7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