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森 李扬 何复兴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2000年-2009年CPI指数的变动规律,研究了影响我国通货膨胀走势的相关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与CPI关系较为密切的几种因素。通过构建VAR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个因素对CPI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产能过剩、零售商品总额和信贷是影响我国CPI的主要因素,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增长过快引起,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关键词:通货膨胀:形成机理;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f2011)02-0009-04
一、引言
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一轮通胀产生的原因上。西方理论按原因将通胀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及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还有结构性原因。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本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消费需求的拉动,包括粮食,肉禽等生活要素需求以及外汇占款、投资泡沫、资产泡沫所导致的货币需求:有的学者认为成本推动因素是造成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包括来自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平总体走高:还有的学者认为美国经济所导致的全球流动性泛滥是本次通胀的真正原因。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探讨各个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以实现对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全面分析。
二、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选取
选取7个变量,M2代表货币供给、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EX代表出口(产能过剩的替代指标)、LOAN代表贷款、SZZS代表上证指数、TG代表零售商品消费总额、CRB代表国外大宗商品。我们选取的数据分别来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宏观月度数据,所有的分析均基于月度环比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自中国统计局,货币供应量(M2)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出口(EX)、贷款(LOAN)、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G)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上证指数(SZZS)来自大智慧。其中货币流通速度V应由GDP/M2表示,由于我们分析的是月度数据,而统计部门未公布月度GDP的信息,因此我们用工业增加值作为GDP的替代变量。
(二)单一变量实证分析
将7个变量分别与CPI进行分析,运用VAR实证检验方法,通过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证明7个变量均与通货膨胀存在密切关系,为以下的多元变量综合分析打下基础(见图1)。单一变量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1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由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货币供应量M2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逐步上升在第二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79893.之后下降并且在第四期达到负向最大-0.027019.之后逐渐趋于零。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M2对CPI的解释力度为8.89%,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91.107%。综上,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影响。
2 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由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货币流通速度v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逐步上升并且在第二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053189,最终逐渐趋于零。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V对CPI的解释力度为0.6828%,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99.31717%。说明货币流通速度对通货膨胀影响比较微弱。
3 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用出口EX作为产能过剩的替代指标。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南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出口EX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在第二期达到负向最大值-0.247629,之后逐渐趋于零。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EX对CPI的解释力度为15.75613%,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84.24387%。综上,出口对通货膨胀影响力度较大。
4 贷款与通货膨胀。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由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贷款LOAN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首先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在第二期达到正向最大值0.140288,之后逐渐趋于零。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LOAN对CPI的解释力度为12.02910%,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87.97090%。综上,贷款对通货膨胀影响力度较大。
5 上证指数与通货膨胀,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南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上证指数SZZS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首先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在第二期达到负向最大0.075285,之后逐渐转正。在长期内保持正向影响。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SZZS对CPI的解释力度为3.181955%,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96.81800%。说明上证指数与通货膨胀存在较高的正向相关关系。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通货膨胀,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由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G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首先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在第二期达到正向最大0.098648,之后逐渐趋于零。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TG对CPI的解释力度为13.39850%,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86.60150%。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通货膨胀影响力度较大。
7 国外大宗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首先对两者进行单位根检验,两变量的原数列是不平稳的,一阶差分平稳,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然后对他们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协整关系。由脉冲响应图看出,CPI在当期对国外大宗商品价格CRB产生一个正的冲击后,当期达到正向最大0.630089,之后在长期内维持正向影响。从方差分解图看出达到平稳时CRB对CPI的解释力度0.621969%,CPI自身的解释力度为99.37%。说明国外大宗商品对通货膨胀影
响力度较小。
(三)多元实证检验
由于非限制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能够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可以有效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VAR模型对变量进行分析。根据单一因素的检验结果,可将以上7个因素均纳入模型进行多变量实证检验,
1 单位根检验。采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各组数据的时序图确定各变量数据ADF检验采用上述哪个检验方程,同时依据各变量数据单位根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的系数显著性来判断单位根检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滞后阶p的确定是基于最小信息准则(AIC和BIC)原则做出的,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ADF检验中都存在单位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都在5%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从而各变量都是I(1)序列。基于ADF检验我们就可进行协整分析,
2 协整关系检验。对变量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即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
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居民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上证指数、出口、贷款、货币流通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四个协整向量,即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而且利用Eviews5.0生成的AR根表显示模型是稳定的,因此可以在协整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
3 脉冲响应函数。我们重点分析各变量对居民价格指数的冲击响应。
综合对每个因素脉冲响应的分析,我们得到结论,CPI在当期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个正向冲击后,对各个因素的影响有很大不同。从短期来看(即1-3个月),需求因素对CPI冲击反应较为强烈,其中以货币供应量M2、出口E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TG和CPI自身最为典型,从长期来看(3-10个月),影响结果均趋近于零,说明在长期其影响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M2持续性强于其他因素,说明这个因素存在持续的影响。
4 方差分解。在这里只对CPI变量进行方差分解。
从10个月期的方差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CPI变动受到自身的影响最大,稳定在48%。M2的上升速度较快,从第5期对CPI变化的影响程度稳定在23%左右。其次为出口EX(产能过剩的替代指标),在第三期对CPI影响程度最大,之后稳定在6.7%左右。后面依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证指数、货币流通速度、贷款和CRB,其影响水平分别为5.93%、4.93%、4.89%、4.60%、1.50%。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CPI对自身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M2、EX、TG、SZZS、V、LOAN,CRB最为微弱。
(一)货币发行量的增速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率影响显著
这种关系存在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货币供给大于经济发展实际的货币需求时,就会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同时,通货膨胀发生时。也会更加速货币发行量的增加。因而通货膨胀具有自我加速作用。据统计,2009年底,我国GDP为33.54万亿元,是1978年3645.2亿元的92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60.62万亿元,为705倍。尤其近20年,货币增长更快。1990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3万亿元,截至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达到69.64万亿元:目前,中国的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货币总量的20%,直逼30%。中国过快的货币增长速度导致了CPI的过快上涨。
(二)产能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显著
从上述模型分析可以发现,产能过剩的替代指标出口量对CPI的贡献率达到6.7%,我们认为这一影响是通过如下传导机制实现的:在开放经济下,产能过剩势必要通过出口消化,出口额增加,当其超过进口额时产生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央行相应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导致CPI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所以,产能过剩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额对推动CPI的上涨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我们认为这个影响是通过购买力增大即消费能力增强推进消费额的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这一传导过程来影响CPI。在近十年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零售消费品总额的上升时期,CPI也会有所上升;相反零售消费品总额下降时期,CPI也会有所下降。例如,2009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同年1月份的1,075,660亿元下降到993,650亿元,CPI同比1月下降幅度达1.8%:后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截至年底上升至1,261,000亿元,CPI也同比1月增长幅度达1.9%。因此,可以认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推动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上证指数和CPI指数变动趋势是一致的,在时间序列中具有紧密的联动性
该特点在我国几次通货膨胀时期都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在2007年底到2008年初这段时期,上证指数与CPI指数呈现出双升的局面,物价和股价迅速上涨,上证指数更是达到6429的历史最高点。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其一是根据凯恩斯理论的观点,经济的增长会推动消费和投资需求同时增长。消费需求的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投资需求的增长会推动资本市场股票价格上涨,从而使得两者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二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同时作用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在加速物价上涨的同时也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因此,上证指数和CPI虽然具有联动性,但这种联动性都是受其他主要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他们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认为上证指数不应作为CPI的影响因素。
(五)贷款对于CPI有一定影响
2007年底至2008年初我国物价上涨水平加快,政府适时出台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收紧信贷总量。这一策略使得2008年CPI的涨幅得到控制,其中2008年12月CPI涨幅仅为1.2%。可见,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中,贷款量的增加均对CPI的上涨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六)CRB对于CPI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虽然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CRB对CPI有价格传递效应,甚至可以通过CRB的变动预测CPI的变动;但是在我国,这种价格传导机制并不显著,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国际商品价格在对我国CPI的价格传递过程中失效。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对此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我国政府的定价机制的独特性。中国资源产品价格大部分由政府制定和管制,水、电、煤气、热力实行政府定价,天然气和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这种定价机制可以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可控,也成为了国际商品价格向我国商品价格传导的阻碍,另一方而,CRB与CPI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农产品价格,而我国农作物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因此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的影响较小,进一步阻碍了CRB向CPI的价格传导。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对我围CPI影响较为显著的变量是货币供应量、产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贷款总额。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是流动性的过快增长,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增长过快引起,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2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