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承接与发展: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发展服务外包是合肥市作为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舍肥市服务外包产业SWOT分析表明,合肥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同时需要注意及时解决外包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服务外包;SWOT分析;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3-0051-03
  
  近年来,合肥市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抢抓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工作之一,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合肥市正在按照“1个示范城市加3个示范区”的整体构架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其中:经开区以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外包、第三方物流等业务流程外包(BPO)为主;高新区以软件研发、数据处理、动漫及网游外包等信息技术外包(ITO)为主;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为主,兼顾ITO和BPO。截至2009年10月底,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共有72家,从业人员1.5万人,认证数量50个(其中“六项国际认证”数量12个)。2009年1-10月,合肥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56家,同比增长2.8倍;接包合同签约金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8.1倍。可见,合肥市服务业外包的增长势头较为迅猛,已经成为服务产业转移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合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sWOT分析
  
   合肥快速增长的整体经济环境、广阔的制造业市场、优质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合肥市抓住有利机会,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带动以信息技术、业务流程为支撑的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从而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换代。
  
  (一)优势(sTRENGTH)
  1.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合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合肥市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合肥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为园区外包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08年合肥市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明确了土地、租金、税收、人才培训、企业认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安排市级专项配套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同时还规定,各示范区可以结合园区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合肥市外包产业的发展,如高新区制订了《关于鼓励软件、动漫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完善的基础设施。外包产业基地作为外包产业发展的一种空间和功能载体,对信息处理和交换功能的要求十分突出。十多年来,合肥市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在通信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共设本地网中继和接入网光纤近9.34万芯公里,建成了35个用户光环,完成了对市区的全网覆盖,在软件园和IT园区内确保网络的畅通无阻。在电力方面,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大,系统协调性强。在交通方面,快速化、网络化、系统化的立体交通运输结构保障了交通的便捷、通畅、经济、安全。通讯和信息、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合肥承接服务外包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支持。
  3.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因此人力成本的高低及人力资源的储备量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合肥市拥有41所高等院校,中国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建立了由服务外包企业、高等院校、职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已经成立了"IBM软件人才实训(合肥)基地”、“卡内基梅隆――惠普软件学院合肥分院”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高、中、低各层次人才的供给为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市的人力成本相对更低。
  4.规范的产业园区。合肥现有的3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已成为培育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区、稳定就业与吸纳创新创业人才的富集地、多种资金来源巨大的资本市场、高新技术产品的集聚区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域。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园是为发展合肥服务外包产业,为从事服务外包的国际大型机构和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立体式服务而启动的核心项目,现已与世界500强中信息产业巨头惠普、IBM及香港上市公司ePRO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发中心和培训机构达成入驻协议。
    (二)弱势(WEAKNESS)
  1.人才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合肥虽然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现行教育体制培养的人才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在外语能力、专业技能和项目管理上,能全面满足外包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技术领导者、数据库管理员、系统设计师和高级开发人员等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对企业承担高端服务外包项目造成一定的困难。
  2.企业承接能力弱。合肥的外包企业规模较小,接单能力较弱,难以拿到大的外包合同。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竞争力弱,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高,市场渠道还很有限。在信息技术外包(ITO)市场,很少有ITO公司能在一整套产品中提供业务分析、设计和规范技术,从事体系架构、数据库设计、分析和实施等相关工作。
  3.比较优势较弱。随着国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积极性提高,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甚至冲突,各方积极采取措施,抢占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在面对国际客户时,各地之间的竞争都建立在实力基础上,依据的是比较优势。而相对于周边的南京、武汉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来说,合肥的比较优势较弱,竞争优势明显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全球制造业设计研发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设立服务中心。同时,印度人才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已经影响到了其在全球离岸BPO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跨国公司为分散风险将会把相关业务转移到资源更好、风险更小、潜力巨大的中国地区。合肥可以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归核化”和“转移”战略中获得商机,也可以延长制造业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商务服务,全方位发展BPO业务(芦文娟等,2009)。
  2.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刺激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服务外包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而是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依托,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发展服务外包不仅为地方经济带来大量相对高收人、高技能的工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的产业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威胁(THREAT)
  1.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起步较晚,总体来看,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分散、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也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合肥市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合肥市的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是针对日本,而在欧美则缺乏市场、渠道和开拓经验,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另外,在人力资源外包、第三方物流、金融外包等高端服务外包领域,合肥市的

产业基础还非常薄弱。
  2.金融风暴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开拓市场的难度加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严重冲击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市场,美国的市场需求严重缩水,开拓美国市场的难度加大。此外,最近几年美国等发包国家保护主义抬头,承包国争夺订单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加快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建议
  1.加大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加大服务外包产业的招商力度。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简化审批手续,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领域;加强服务外包业的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客观认识服务外包发展取向,重视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组织软件外包企业参加各类会展,加大软件外包的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及品牌,通过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直接融资等。
  2.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和示范区建设。产业园区和示范区建设已经成为合肥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和示范区暨科技企业孵化器是联接技术创新的源头,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服务机构,要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和示范区的建设,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和办公等共享设施,提供管理、融资和培训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涂奇,2008)。
  3.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服务外包人才。根据合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急需的各类高级人才,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高端人才进人合肥服务外包行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合肥市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为切入点,开辟多元化的人才培训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把合肥打造成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国际著名软件企业联合办学,成立专业培训机构;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4.努力培育一批软件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合肥市要加强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软件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积极开展CMM/CMMI国际资质认证以及PCMM、IS020000、IS02700I/BS7799、SAS70等认证,使其成为服务外包业务的骨干企业,并加大软件服务外包项目的对接,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和软件测试外包等领域,促进合肥软件服务外包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芦文娟,傅文利.2009.国际城市服务外包理论及其发展比较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4):46-48
  涂奇.2008.加快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13):8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4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