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本文在阐述公允价值内涵及其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优势;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公允价值以“公允性”来突出其定义。所谓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计量属性,其最大特征就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按照市场活跃程度将公允价值的运用划分为三个级次:第一级次是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级次是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级次是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予以估计确定。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
  
  (一)能快速反应企业经营状况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它紧紧跟随市场,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未来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二)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
  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紧密结合市场,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
  
  (三)使会计由成本核心转向价值核心
  公允价值其侧重点在于对资产使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衡量,强调站在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概念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定义中“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定性与定量的时间统一问题,从而为现代会计从成本核心向价值核心的转变铺平了道路。
  
  (四)能培养会计人员的理财意识
  在通货膨胀较高、企业风险较大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使财会人员加深对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等的认识,增强自身的理财意识和水平。
  
  二、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准则,其中有17个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是显然的。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适度的,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其中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套期保值三大领域公允价值的应用尤为明显: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
  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二)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披露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旧准则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三)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
  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是必须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购溢价,分配为两部分:
  1.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2.支付对价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记录为“商誉”,主并方公司未来资产折旧的基数,将超过合并各方企业的简单加总,因而产生所得税递延的效果,这是产业整合的结构性利好。
  
  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问题
  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会相对影响其实务中的可操作性。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时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值的操作,尤其在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公平市价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探求公允价值的情况。此外,公允价值的确认、公允的程度、现值利率的取得也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具体困难。这些都给公允价值计量留下可选择的空间,而且要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比较困难。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利润操纵和会计造假的现象不可避免。虽然新会计准则对此做了一些规定,但仍然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问题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增加成本。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必须增加监管成本。同时,实务中很多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十分陌生,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还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协调问题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状况下,这种矛盾不可避免,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内部必须经过一个磨合完善的过程。此外,新会计准则的修订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其中一些引用和修改在实际应用中必然有不协调的问题,这就要求提供与新会计准则协调的衔接办法。
  虽然公允价值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着某些差强人意的尴尬,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随着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会计系统的不断健全,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遭遇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