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课富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体育教育;主动性;学习兴趣
  
  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课富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一、诱发兴趣
  趣味和兴趣是一对双生子,有趣味才能有兴趣,只有体育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充满情趣,学生有了欢愉的享受,就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效果,只有使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乐而不狂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备课,使教材安排组织形式,教法手段,教学语言等都新鲜活泼,如果只重视动作技术的准备,忽视教学艺术的研究,只注重“教授”,而忽视学生的“接受”,怎样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是身顺而心违,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教材的新颖性、教法的多样性。
  当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时,就应不断给学生新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的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超限抑制,对体育教学感到枯燥、乏味和厌倦。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通过知识和技术的获得,得到身心的满足,诱导学生自觉地创造性地探究意向,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就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如果获得成功,他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差生或者肥胖型的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如:在篮球教学比赛的教学中,有些同学怕自己打不好就不愿参加,总是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拒绝上场,就让他们做裁判,并对他们的裁判工作给予认可和赞同,在其获得成功的同时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对篮球本身的教学产生兴趣,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完成,并且能出色地完成。兴趣总是和成功连在一起的。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就要不断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跳箱、跳马等学生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器械练习时,教师可设立弹跳板、保护者及保护物,消除恐惧心理,在获得助力成功后,学生逐渐产生兴趣,并由易到难,完成练习要求。
  因此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和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的源泉。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良萎不齐,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一个弹性的标准。我在体育教学中常运用分层的教学来对待这些学生学生原来完不成的工作,做不了的事实,由于改变了条件或要求,动作完成了,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也是某一方面的成功。比如上跳高内容时,我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自己参加哪一个组的学习,让好的学生吃好,让差的学生吃饱。当他们完成了本组基础任务后再鼓励他们向自己的极限挑战向另一个更新的高度冲刺,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增添自信,从而乐学好学。同样,另外一种成功属于坚持到底的人们,毛泽东说过: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当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自己完成任务时,可能成绩很差,可能是倒数,但这又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伙伴的加油,教师的鼓励能给予其一种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行”,那么就会改变以往的观念,能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延续、保持兴趣
  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保持、延续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增强学生兴趣的稳定性和强度,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渴求,是学生自身持久、主动、积极参与的驱动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中或通过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获得知识、能自行锻炼。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是照着教师说的或示范的做就行了,却很少关心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的是否愉快,只重视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于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只会导致学生既没掌握好运动技能,也没激发参与运动的兴趣。如:有一次在进行跑步内容的教学中,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好队进行跑步,跑了几个来回后,有一个小组总是落后于其他小组。我说:在你们的每一组中,都有跑得快和跑得慢的,你们动动脑筋想想看,要在人员不增减的情况下,想取得胜利,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后来他们进行了调整,最终取得胜利。看着他们那种胜利后的喜悦和因自己做主进行调整而取胜的那种自信,真是为他们由衷的高兴。我还因势利导,给他们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他们懂得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的道理。
  (二)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无处不在,转化有困难的学生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学中,教师不能埋怨学生笨。要鼓励,不能挖苦;要关心,不能歧视;要爱护,不能打击。当学生胆怯时,要安慰他,不要怕,老师和同学给你保护,当学生没有信心时,鼓励他别担心,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或不想克服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以批评为主或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有一次,我在教学“运球”这一内容时,我先要求学生“原地拍球”,然后是行走运球,行走运球,大多数同学很快就掌握了,但个别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如果把时间都用在辅导这几个学生身上,就耽误了大多数的同学,况且一节课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学会。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学有所得,又照顾到个体差异,我把教学计划做了调整,由“行走运球”改为“行去运球加原地拍球”,让掌握了运球技巧的同学进行行走运球,没掌握行走运球的同学配合那些人原地拍球,这样既保护了个体差异学生的自尊,又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学生的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新事物都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求知欲望强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潜在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活动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体现“动乐”原则。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激发学生快乐的情绪,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由动而乐,在乐中运动。教师在教学中表扬,鼓励为主,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语言要幽默、亲切、有激情,有感染力,娱乐性竞赛性融为一体,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运动的乐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但必须结合教材本身,与教学主体的学生,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注重形式,不重内容,自然谈不上效果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艺术,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大胆的改革。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有兴趣才有质量。只要我们能摆正思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做到科学、周密、严谨,提高体育课的授课质量,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我相信学生们会在体育课中轻松的获得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目标,从而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单景发.《成才之路》,2009,24
  [2]陶小军.《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3]徐建伟.《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8
  [4]郑秋亮.《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07
  [5]郭钧.《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8
  [6]郑秋亮.《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7
  [7]张路遥.《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9
  [8]周贺勋.《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9
  [9]张健.《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12
  [10]张志.《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10
  [11]高维录.《甘肃教育》,2009,15
  [12]虞永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4
  [13]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体育与健
  康》.第一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