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英雄网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伴随着《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在全球的热映,斯坦·李(Stan Lee),这位爱开玩笑、喜欢聊天、神采奕奕的漫威之父影像再度浮现于观众脑海,他终其一生缔造了全球漫画界前所未有的“超级英雄战队”,并成为了漫威的代言人,亲力亲为将传奇故事推向全球。在他60多年的创作岁月,蜘蛛侠、无敌浩克、神奇四侠、奇异博士等漫画形象为粉丝所熟知,斯坦·李如同漫威宇宙中心的精神领袖一般,守护着属于漫威迷的科幻世界。
就漫威之父创作秘诀、斯坦·李的性格特质以及超级英雄对年轻一代影响等相关话题,《21CBR》记者专访了美国著名传记作家鲍勃·巴彻勒先生,他的著作《漫威之父斯坦·李》近日在中国出版发行。
如何评价斯坦·李的一生?他最让人关注的三个特质分别是什么?
斯坦·李的一生充满神秘色彩。他来自一个贫寒的家庭,后来却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文化偶像之一,其两大创新在于:首先,作为漫威的编辑和艺术总监,他带领了一个能够不断创造超级英雄并广受欢迎的团队;其次,通过赋予人物独特的声音和人类特性,其创作或合作创作的超级英雄风靡数十年。
我认为,李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特质是热情、可靠和决心。
斯坦·李对于事业的热情能够将众多绘图师、作者和制作人汇聚在一起。漫威漫画书取得广泛成功后,他在美国和全球举办了几百场讲座,向听众展示漫画书的重要性,其热忱也将更多的人变成了漫画迷。
李的可靠源自大萧条时期他在纽约度过的童年,过去所经历的苦难促使后来的他脚踏实地。他深知跟粉丝保持亲密距离的重要性,因此会现身无数的会议和演讲场合,对漫威迷给予的一切表示感谢。
李对成功的追求永无止境,其决心始终驱动着他的事业。在超级英雄漫画面市初期,李有意出版了一些与出版商意愿相违的人物。之后,漫威漫画风靡起来,李搬到了洛杉矶,想让好莱坞拍摄超级英雄电影。他一直坚守信念,直到技术手段的革新能充分发挥漫威电影的潜力,取得成功。
斯坦·李的创作秘诀是什么?
李成功的秘诀就是创作能够拯救人类、同时也“真正”生活在日常世界里的超级英雄,这一点确实很吸引读者。
例如,对于今天的年轻读者和影迷来说,蜘蛛侠除了具备超级英雄的能力以外,看起来跟美国常见的十几岁青少年一样,该遇到的青春期挑战一个都不会少。吸引读者的就是这种具备超级英雄特质的现实侧写。人人都认识像彼得·帕克(蜘蛛侠全名)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摸爬滚打,同时还要应对自己的秘密身份,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
漫威人物都有情感痛点,需要应对自己的人类情感,而老一代书迷也会把放在李创作的人物身上的希望和梦想传递给他们后代。
近些年,超级英雄的角色变化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怎样看待将高科技注入传奇故事的创作之中?
技术在漫画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让超级英雄的受众得以扩大,另一方面也对人物进行了实质性的重塑。
从外部来看,技术的进步让超级英雄电影和电视节目得以兴盛。若没有电脑创作特效的内容,就不会有超级英雄电影;与此同时,发行的进步也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漫威内容,无论是看漫画电子书,还是在笔记本和手持设备上看电影。
说到超级英雄世界里的技术,高科技层面让故事更加真实且权威。虽然钢铁侠的服装可能并不真实存在,但影迷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先进科技,就可以畅想未来世界。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对技术的兴趣通过漫威世界以及斯坦·李得到了实现,并在很多方面深化了我们对荧幕和漫画书中想象世界的兴趣。
10年来,漫威在中国突破百亿票房,斯坦·李曾和中国市场有怎样的互動?
漫威已经成为世界现象,今天的人们或许会觉得把漫画英雄制成电影易如反掌,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却并非如此,好莱坞制片人和影厂并不愿意制作漫威电影。他们认为超级英雄根本上只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李对此并不赞同,他为此努力了几十年,常常当面吃闭门羹,漫威电影如今取得的成功,最终证实了李对超级英雄故事的潜力多么具有远见。
斯坦·李认为自己是全球公民,力求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消除性别、种族和国籍的差异。他一生都对中国充满兴趣,并坚信与中国的粉丝互动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件要事,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个关于中国的女性超级英雄。在他去世之前的最后几次旅行中,就有一次专程来到北京,登上了万里长城。
美国的“超级英雄”对于年轻一代有着怎样的影响?
斯坦·李创作了一系列超级英雄与配角交织的网络,反映了具有超能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各类的生活状态。他给漫画产业带来的灵感促成了漫威时代的全新诞生,聚焦于人物的言谈、感情和他们所面对的令人信服的事件。超级英雄的故事触及了全球观众,在有生之年,李也对愿意聆听的人们进行了一遍遍的讲述。这个等式看上去简直显而易见:如果超级英雄跟你一样,那么你也就可以成为超级英雄。
书迷们对李的概念作出了强烈回应,而他的作者印记也发展成了流行文化和现代叙事的核心方面。在很多方面,漫威的超级英雄都已成为当代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李一生所推崇的概念,比如英雄主义、自豪、牺牲、尊严、友谊等,都代表着世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我相信,李的作品会持续激励和引导年轻一代,直到久远的将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11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