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学红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才观在企业的逐渐形成,推动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快速发展。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三大资源之一,企业的资源中仅有的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资源,并且是其他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本文通过以竞争理念为基础,对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的意义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竞争理念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才观在企业的逐渐形成,推动了人才市场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三大资源之一,企业的资源中仅有的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资源,并且是其他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技术可以引进,产品可以研发,原材料可以购买,而唯独人才如何引进,如何培养却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能否获得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成败,成为企业市场竞争中最大的绊脚石。
一、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
基于竞争理念下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对学校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战略,提高学校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质量,并且对企业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策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提高学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使学校在进行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同时,融入相关的竞争的教学教育理念,增强学校相关人员的危机感,有助于学校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同时,分析学校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环境,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况,转变相应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管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教学质量。
2.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使学校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明确教育界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有助于学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观,加强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力度,提高学校的农业经济管理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要求,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为学校在学界和企业界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增强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
3.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
通过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使学校明确自身的使命的同时,明确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最终目的和最终去向,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同时时刻关注人力资源市场上企业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有助于学校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同时,以市场要求为指导,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的培养质量。在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观指导下,避免学校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上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二、基于竞争理念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1.转变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观念
思想决定行为。通过转变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学校规范教育教学的行为,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价值观等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内部农业经济管理教师的培训,如采用集体决策,集体讨论等培训方式,加强教师的价值观和人格等的培养,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由以往机械的“学”向现在的灵活的“学”和“用”并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转变,有助于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把重心向用的转移,培养学以致用、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学校可以通过外部引进的形式,招聘新时代的教师,降低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但是这就要求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了解应聘者是否符合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也要注意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等等,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测试,制定一个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让应聘教师处理工作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测试,了解应聘者的相关质量,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是否具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否把握新时代学生的需求等等。
2.加强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学校仅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然而作为企业同样有培养人才的责任,企业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可以使人才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术,提高人才的人力资本,提高人才的生产率,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为了加强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一方面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采用工作轮岗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对某些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加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且还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部门之间或岗位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协调岗位或部门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岗位,而学校提供相应的人才,可以使企业对人才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选择,并向学校进行反馈,让学校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然而学校又可以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双方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陈凤霞: 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问题初探,北方经贸,2009年第06期
[2]于宏 索志林 许静波: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之农业女性化视角浅析,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34期
[3]李国政: 关于我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2期
[4]王吉春: 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第04期
[5]杨晓明: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为例,学术交流,2009年第10期
[6]张喜梅 冯丽娜: 中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冶金教育, 2005年第0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6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