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助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旅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晟锟 曹禹含 陈建青

  在当代旅游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新颖的旅游产品和因旅游发展而受益的地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有:古镇游、农业观光游、景区周边游、民族文化游等。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龙宫镇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区的品牌优势和游客客源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走出一条极具地方特色,依托旅游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良性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龙宫,位于贵州省西部,距离省会贵阳1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龙宫风景区与享誉中外的黄果树风景区毗邻,共同构筑了贵州黄金旅游线路。名瀑名洞,风景资源互为补充,相映生辉,形成了黄、龙旅游板块在贵州旅游的龙头地位,是贵州众多景区中开发时间最早,游客最多、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旅游景区。龙宫是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的地方,到龙宫旅游,能有效地避开大量的辐射,长久居住对人体有奇特的疗效功能;在龙宫呼吸富含大量负氧离子的空气,倘佯在覆盖率高达90%的森林中,宜人心脾;龙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夏季极少超过30℃,加之昼夜温差大,白天尽管烈日高照,傍晚依然凉爽宜人。在龙宫,可以不需要空调,可以不需要防晒霜,可以不用戴口罩,是游客洗肺养生的好地方,是中国大西南的后花园,是全国人民的避暑胜地。龙宫镇风景名胜区有着“五最”、“一绝”等禀赋极高的风景资源,“吞石为洞,吐石为花,神宫赖水造;聚水成渊,覆水成瀑,胜景依石生”,是龙宫景观的真实写照。以水旱溶洞最多、最为集中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获两项世界记录,还有着多种神奇秀丽的喀斯特景观。
  龙宫镇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市区27公里,总面积93.8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37个村民组,总户数5197户,人口2354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1.2%,镇党委下设31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3个,机关支部5个,学校支部3个,党员567名(其中农村党员433名)。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总耕地面积17083亩(其中:田10190亩,地6893亩),森林覆盖率达40%。23个行政村中,省级一类贫困村19个,三类贫困村1个,属省级二类贫困乡镇。龙宫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坐落与龙宫镇中部,核心景区涉及龙宫镇马头、桃子、陷塘、龙潭、响陇五个村寨。长期以来,得益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使得龙宫镇辖区各村交通、供水、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周边村寨也有过去单纯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新型生态农业和旅游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依托景区、服务景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发展方针的指引下,龙宫镇景区周边村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努力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能力,使龙宫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极大的进步,龙宫风景区发展及服务能力得到相应提升,实现了景区与乡镇协调发展,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方式和主要成果
  近年来,龙宫镇围绕龙宫风景名胜区良好的知名度、稳定的游客来源,黄果树――龙宫――格凸河旅游板块的发展潜力,研究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创建“和谐景区”活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上实现两手抓、双丰收。龙宫镇结合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地处镇辖区内及镇区距离贵阳、安顺等城市较近等优势,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1.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定好向、走好路加大发展力度,实现全镇经济发展多样化、规模化
  龙宫镇境内拥有贵州西线旅游线上重点景区――龙宫,毗邻安顺市西秀区主城区,青黄高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007县道临近或穿过镇区,拥有良好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龙宫镇发展的重点,依托景区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为龙宫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2006年以来,龙宫镇通过在全镇18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新阶段扶贫项目,在景区周边村寨及城郊村寨实施新农村建设,使得景区周边村寨及城郊村寨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进一步打牢。为此从2007年起,龙宫镇先后启动乡村旅游发展试点项目,在地处景区核心区内的龙潭、桃子、马头、陷塘等村寨实施农家乐示范户试点建设项目,至今已发展成规模农家乐示范户30余家,初步形成良好的景区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依托景区发展摄影产业、特色种植产业等新型乡村旅游配套产业,使游客到景区旅游之余得以休闲、娱乐。
  2.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找资源、想办法打好发展基础,确保全镇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龙宫镇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的同时,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镇区内居住着汉、苗、布依等多种少数民族,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既在蔡官片区拥有明代屯军遗留下来的屯堡文化,又拥有原生态的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少数民族文化。因此,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中,龙宫镇挖掘潜力、夯实基础,大力发掘民族民间文化,利用屯堡文化大力发展地戏脸谱雕刻、地戏民间艺术表演等产业,建立地戏脸谱雕刻产业协会、地戏民间艺术表演团体等群众经济实体,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格局,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乡村旅游内容,促进全镇乡村旅游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3.整合资源、促进发展,分层次、分区域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品质
  龙宫镇地理形态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形态,辖区跨度大,产业发展层次分明,镇区分为蔡官、马头、炭窑三大片区,形成三大产业分布发展的形态。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为主线的特色经济发展道路。
  蔡官片区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安顺城区较近,交通便利,通过建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及生猪养殖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郊蔬菜种植等新型农业和无污染乡镇企业,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有单一农业向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利用该片区距离安顺城区较近,拥有屯堡文化基础、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为此大力发展城郊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实施满寨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园项目,依托利用苗族特色饮食、建筑、服饰、文艺表演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炭窑片区交通、水源等自然条件制约较大,积极依托饲料资源丰富、环境无污染等优势资源,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引导支持村民养殖无公害肉鸡及生猪等家畜,饲养牛、马等达牲畜等,并通过“江龙旅游公路”的过境、进一步融入黄果树――龙宫――格凸河贵州西部旅游板块,发展旅游过境服务产业和生态农业,沿路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公路过境的旅游者驻足休闲、娱乐、消费,成为龙宫镇发展新的支撑点。
  马头片区结合地处龙宫风景区周边实际,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大力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生态观光产业。2007年以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国家少数民族发展基金、国家开发扶贫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中央、省、市、区建设资金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对满寨少数民族旅游村寨、龙潭、陷塘、马头景区周边村寨进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开办农家乐,让广大景区游客和城区休闲者在村寨参观新农村、品尝农家饭、享受农家乐。充分展示新农村的新风貌、新农家的新风采、新农民的新素质。
  2007年龙宫镇启动实施“龙宫农业生态观光科技示范园”项目,该项目重点围绕景区周边村寨(桃子、马头等村)规划近3000亩新型农业产业示范区,重点推广种植新品种的经果林、发展林下养鸡等养殖产业,重点突出无公害、天然、有机,提供给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良好去处,提供农业生产体验游、农村生活体会游、农家饮食品尝游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的同时大力生态农业观光产业,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品质,提升龙宫风景名胜区旅游配套服务能力。
  4.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抓整合、促和谐处理各类关系,实现全镇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迎着国家西部达开发的号角、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建设安顺特色旅游城市的良好政策下,以及安顺市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号召下,龙宫镇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产业发展工作中,要求全镇各村制定实施产业发展规划、镇政府依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景区建设规划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到抓整合、促和谐处理各类关系,按照“依托景区、服务景区、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工作思路,积极配合龙宫景区管委会开展创建景区“和谐景区、和谐家庭”评比活动,教育引导景区周边村民积极支持景区规划建设,积极参加到景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结合身处景区特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生产销售特色商品等,旅游服务,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努力为景区创造和谐旅游环境,做到提供服务,和谐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