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及其资源优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整体情况上看,我国粮食作物区域化生产格局已经形成,粮食作物多样化生产和发展的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粮食作物的优势产业带分布上,东北产业带和长江中下游产业带占据着重要位置。粮食作物产业带的发展需要不断依靠各种资源优势,因此本文将重点从科学技术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两方面来探讨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
  [关键词] 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资源优势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5-24-2
  新时代,第三产业占据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占据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断下降。但是,农业仍旧是我国立国的基础与根本,农业发展仍旧是我国关键性的战略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作物的生产已经逐渐转向现代化和科技化,不断向着农业强国之路发展。
  1 我国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
  目前,从整体情况上看,我国粮食作物区域化生产格局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聚,九大优势产业带逐渐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进一步打破。水稻、小麦、玉米以及大豆等具有传统优势的粮食作物产量进一步提升,其他粮食作物也逐渐发展,粮食作物多样化生产和发展的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1]。
  1.1 我国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优势产业带
  在土地资源分布上,我国以复杂性为主,其中南方地区多丘陵、山地等地形,并不适宜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东三省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上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黑土土质营养丰富等特点,东北粮食作物种植占据着我国农业生产的核心和关键。东北粮食作物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以及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借助大规模的现代化器械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此外,东北地区仍旧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产业带,尽管在温度和热量方面具有一定劣势,但是东北地区的单季稻在我国稻米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东北地区的农业模式与美国大规模、产业化农业生产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种植优势。因此,在后续发展中,东北地区需要根植自身的土地优势,通过农业的集中化运营,提升农业发展效率,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和科技化的农业生产。
  1.2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作物的优势产业带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平坦的平原地形和地势,且江河湖泊众多,灌溉的水源充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相较于东北产业带的水稻种植,长江中下游产业带水稻生产有着更适宜的温度和热量环境,因此水稻种植具有两轮收割期。目前,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种植产业带不断大力发展优质稻,不断优化水稻品种和品质结构,提升了水稻种植产业化发展水平。此外,长江中下游产业区域正逐渐稳定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强稻田数量以及品质的发展与保护。同时,长江中下游产业带不断提升水稻研发、种植以及生产技术,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从根本上提升了水稻的品质和数量。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容易出现多雨天气。为了保护稻田不受天气的影象,该地区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防患于未然,提升预防和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在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走向品牌化发展之路,逐渐培育稻米优质品牌,通过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率。
  2 我国粮食作物发展的资源优势
  对于美国而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作物的主要出口国就是中国。美国农作物在规模生产和科技生产的作用下不仅质量高,而且价格低、供应稳定,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2]。因此,中国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不断向美国学习先进的高科技,逐渐积累自身的资源优势。
  2.1 我国粮食作物发展的科技优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粮食作物农业发展问题还需要变革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模式。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我国不断置换落后产能,提升农业生产领域的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实现绿色生产、永续生产,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果。同时,我国现有的科学技术能直接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例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明显提升和改善了水稻这种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目前,不管是农作物的生物科技发展,还是农业工具的现代化发展,都需要一系列先进的发展流程和创新技術。因此,我国不断发展与创新科学技术,减少生产成本,实现较好的生产效果。
  2.2 我国粮食作物发展的信息资源优势
  农业发展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能提高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在发展现代农业以及粮食作物生产的时候,容易出现信息壁垒,降低粮食作物生产、流通的效率和效果。通过信息化的互联网生产,我国的粮食作物生产能实现各个地区生产信息的共享,打破区域之间的信息壁垒,逐渐形成大数据效益,做到互联网化的规模效益。例如,通过互联网能有效明确粮食作物的农业疫情发生地点、规模和传播方向等信息,进而提前规避相应的受害风险,降低农作物生产损失,防患于未然。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全面、精准及时的信息资源。我国粮食作物发展的信息资源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有的互联网科学技术和农业现代化科技,因此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还需要我国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
  3 结语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到国民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在我国粮食作物产业带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发展程度,提升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的集中化和现代化。在粮食作物资源发展中,我国也需要扬长避短,利用科技优势、信息优势、人力优势等弥补土地资源问题、地形分布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量与质。
  参考文献
  [1]李学林.云南粮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
  [2]齐蘅.我国粮食主产区贫困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