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审计工作中引入大数据技术的意义进行探讨,发现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审计工作中有助于规避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能为审计结果的客观性提供保证、有助于促进政府审计转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措施,为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提供参考思路,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审计;信息技术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不断扩展网络经济空间,推进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实施国家的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使得当前有限的审计资源以及繁重的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为非现场审计、事中事后审计、动态审计、全覆盖审计以及多点联动审计提供了条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审计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助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一、大数据运用于审计工作的意义
  (一)规避地域时间限制
  传统的政府审计工作需要在被审计单位一定时间段内的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需要紧密围绕内部控制与财务账本等,采用各种方法寻找审计线索,这种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活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方面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存在滞后性[1]。
  将大数据运用于审计工作中,通过实时审计数采集分析计算平台与大数据技术,经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终端,审计机关即可实时完成数据资料的采集,有效规避了地域和时间限制,避免了审计人员多次出外勤的现象,有助于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实施评估与监测。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接口对接后,审计机关即可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实施采集,这一过程中审计机关可持续获取来自其它外部数据库的审计线索,将审计线索与审计机关积累数据进行对比,采用空间分析、信号处理、情感分析、回归分析、预测模型、模式识别、网络分析、神经网络、自然语言、机器学习、遗传算法、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即可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潜在审计风险的判断,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持续性审计。
  (二)确保审计结果客观性
  将大数据运用于政府审计,能为获取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报告以及得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提供保障,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数据判断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通过让数据“说话”,能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主观判断失误,通过数据辅助决策为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从而确保审计结论的独立性与客观性[2]。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全样本审计,能有效控制以及规避抽样风险,为审计人员获得恰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提供帮助,进而对被审计单位的运营状况做出整体评价以及全面审查,为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提供保障。
  (三)促进审计工作转型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审计项目变得更为复杂,政府审计在优化治理结构、反腐倡廉以及监督财政收支等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政府审计主要对财政收支是否合规、合法进行判断,新常态下,政府审计的监督职权将不断扩大。
  政府审计部门常见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各级部门的内部数据,数据内容包括外资运用、固定资产投资、经贸、社保以及金融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采集数据并深入挖掘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发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异常数据变动,能实施监督重点领域,将政府审计的职能从监督与披露扩大至对风险的防范,使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不断深化,为政府高效、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供保障,也有助于確保政府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二、通过大数据推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对管理体系予以优化
  对大数据的审计组织架构进行优化,从而构建出高效、协同的管理体系。采用扁平化矩阵式的组织模式,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形成合力,从数据的挖掘分析、财务审计分析以及综合审计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积极探索纵横交错、上下联动、分组核查、统一领导的组织模式,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快捷、高效实施提供保障。
  (二)强化人力、科技、信息的保障
  强化对人力、科技以及信息等资源的保障力度,重视审计机关信息科技部门在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以及录用等方面的灵活性与决策权,对考核激励制度予以完善,可采用专业、行政双线的职业生涯体系,重视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创新型干部的提拔,培养已有的掌握了较高信息化水平的审计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其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3]。
  (三)信息科技外包
  在建设信息科技核心能力、掌握信息化核心知识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机制,对信息科技外包的风险控制、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制度等予以完善,加强对外包事前、事中、事后的预防、控制以及评价的管理与控制。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进行调查与评估,结合技术风险、保密资质以及机构类别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四)强化信息管理
  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予以完善,加大信息安全技术防护力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计的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掌控风险。推进数据风险的分级、分类以及识别工作,成立风险评级规范、标准,明确保护要求以及安全策略,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位,重视对敏感数据的保护,对审计数据从创建至销毁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结合泄密检查、边界防护、访问控制以及安全审计等措施,严防非授权访问、数据丢失、篡改以及泄露等风险发生。
  大数据审计自有其特点,大数据审计过程中未能做到合理监督反馈、未能做到科学管理,将导致严重后果,这对大数据审计的全覆盖是不利的。大数据审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如何用的问题妥善处理,还要处理好如何管理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大数据审计的特点,构建反馈信息化系统以及审计信息管理系统[4]。
  强化对大数据审计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以及各个环节的监管,对全局、局部、特殊工作以及日常工作都进行监管;监管的同时,对大数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分析,不断反馈。通过反馈与监管系统,形成执行-预警-反馈-调整的大数据审计系统。   (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首先,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建立审计大数据服务结构与数据服务平台,提高大数据服务的便捷性与易用性,从而确保审计数据的覆盖面得以扩大。
  其次,结合业务需求准确采集数据。根据业务需求,提高数据采集的针对性,提取需求的过程中,将审计人员纳入数据分析组,审计人员应主动参与数据分析需求的提取工作中,结合自身所需进行随时沟通,从而确保数据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针对性。不断强化大数据的采集能力,对税务、工商、财政等部门数据予以整合,拓展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等互联网数据来源,合理吸纳来自第三方评级机构的信息数据,对审计大数据的来源不断扩大,从而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后,重视审计分析软件与模型的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数据分析模型与软件,加大资金、人员投入力度,不仅要求数据分析专家参入这一过程,根据审计需求,将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金融、财政、税务等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纳入其中。
  最后,探索大數据审计精细化管理措施,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关键分析成果、访问数据资源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对审计发现问题、审计问题情况、数据分析工作量等进行记录,定期交由项目管理者进行建档。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将数据分析人员的工作成效、工作负荷一目了然地表现出来,也能帮助行政部门核查质量、跟踪督办,还能有效避免数据分析人员不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等。
  三、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也为经济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对政府审计而言,大数据是挑战,也是机遇。政府审计在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以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政府审计需要紧抓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及时进行政府审计,从而为审计工作不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任红.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9 (03):142-143.
  [2]王倩.浅谈大数据审计助力审计全覆盖[J].中国市场,2019 (01):194+196.
  [3]赵贵明.浅谈推进大数据审计的几个着力点[N].中国审计报,2018-12-26 (006).
  [4]周婷媛,郑适.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研究[J].智库时代,2018 (52):24+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3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