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内蒙古大兴安岭如何加快经济转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区位、区域、职能及自然资源特色,对转型发展中如何加强项目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紧紧围绕生态主业做大做强转型项目,实现富民兴林目标。
  关键词:经济转型;项目建设;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494-01
  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10.67万平方公里,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显示,森林覆盖率78.39%,森林面积837万公顷,森林蓄积为9.4亿立方米。林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要实现富民兴林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抓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强大市场机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一、聚焦发力点,突出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创新就是创新投入机制和组织模式,生态项目要总结、利用国有森林資源资产有偿使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等试点成果,积极探索森林碳汇等新机制;总结推广生态保护建设购买服务改革试点经验;产业项目要建立产权清晰的所有制结构,组建专业公司,探索形成政策+资金+林户的政策联结机制,项目+技能+林户的项目联结机制,企业+基地+林户的市场联结机制。协调就是协调生态和产业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主,依托生态溢出效益,有序发展产业项目,不贪大、不求洋;协调好项目之间的关系,减少同类同质项目申报建设,按照林区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大中小、种养加项目相互配合互为支撑,形成林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构架。绿色就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依托绿色、环保、天然的优势,先期以生态旅游为,衍生带动种养殖、林特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开放就是打破封闭管理和区域思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设好自身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对外国土绿化、生态修复等项目工程,加强与各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努力培育高精新项目。共享就是坚持以全体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办法鼓励职工参与产业项目建设经营,完善竞拍竞价经营、职工合作社管理、资源有偿使用与规范监管等制度,正确引导、规范管理,提高职工收入。
  二、抓住关键点,突出生态最大主业
  紧紧抓住生态保护建设这条主线,正确把握“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保”就是守底线,坚决守住林地红线、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生态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建”就是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提高山水林湖草整体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功能为目标,高质量实施自然生态修复工程。我们要通过承接乡村振兴战略、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天然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接金林工程、生态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等项目,全面提升生态保护建设水平。要重视森林资源培育,鼓励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特别是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要在建设大兴安岭泰加林基因库、种质资源库、培育近自然林示范地等方面深入研究。利用林区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在各类保护地的建设上,形成一地一主题一特色,突出独特性、新颖性、文化性,努力建设无围墙博物馆、自然生态科普课堂,打造林区“名片”。要以生态为核心,做好配套项目的储备立项工作,加强路网、通信、管护站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航空等现代装备在生态保护建设上的应用,用技术换人、用装备换人。
  三、瞄准结合点,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生态主业,一产围绕生态调结构、二产围绕生态促转型、三产围绕生态壮实力,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紧扣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从政策供给、要素供给、信息供给、服务供给等关键点切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要瞄准发展最具基础、最迫切需要、最可能突破的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弹药库”。要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森林养生圣地、碳汇储备区、森林绿色食品和中药材供应区、木材战略储备区,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健全完善“1+N”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新兴产业格局。
  四、找准着力点,突出规划引领
  布局上,坚持以林区生态保护建设、林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森林经营、“十三五”旅游发展等一系列规划为总纲,注重各类规划的整体陛、关联性、导向性,全面统筹,协调推进,按规划提报项目、用项目落实规划,做到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一致、时序安排一致。设计上,要注重容量、功能、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既考虑现实需求又兼顾未来可能,瞄准一流标准、放眼十年乃至几十年,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建出特色、建成典范。要按照先规划后开发、先生态后业态的原则,加强整体规划建设统筹,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乱铺摊子。经营上,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家庭经济、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职工组织化程度,促进林业增效、林户增收。机制上,要创新投入组织模式,科学建立利益联结的纽带,规范股本投入、回购、内部转让与退出机制。项目上,要强化市场思维,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超前谋划“十四五”规划,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规划。加强与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努力培育林区特色的高精新项目。品牌上,要统一管理、统一塑造、统一标准、统一利用,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食药“绿色品牌”“森林品牌”;利用林区“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养生基地”“森林特色小镇”等公共品牌和“中国冷极”“诺敏山”等知名品牌,融合林区森林文化、森工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国字号”品牌。
  作者简介:袁红民(1975),男,汉族,黑龙江阿城人,本科,副高级经济师,党政办公室科长,主要从事改革发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9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