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消费行为看隐形贫困人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电子小额贷的金融手段五花八门。人们对于无现金消费没有实际花钱的感受,容易超前消费,渐渐就成了各种卡奴。年轻人刚走进职场收入不高,在各种诱惑面前,难免会有好奇与攀比的心理,表面光鲜亮丽,实际无论是内心还是口袋都是一群隐形贫困人口。
  关键词:超前消费;攀比;卡奴;隐形贫困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162-01
  一、引言
  消费的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人们延续生活的基础,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子明2017)。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各种形形色色的商品吸引着年轻人的眼球。在这个信息繁杂充满诱惑的社会,年轻人大多数有点烦躁沉不住气,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难以安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难以真正做自己。
  自“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网络上流传之后,网民对于“穷”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领悟,并将一部分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称为隐形贫困人口。
  隐形贫困人群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物资其实并不缺,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一味追求时尚,跟随潮流,追求一时的痛快与情感满足。这是“流行传染”,也是内心空虚与精神贫乏的表现。另一种是明知自己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为了维护面子或朋友圈子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攀比,看上去很小资的哥哥姐姐们,背后生活的压力与清苦只有自己知道。这是典型的隐形贫困人群。为什么经济越发达,我们却感觉越贫困呢?
  二、年轻人的消费现状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没工作的时候,银行卡余额是O。当我们有工作的时候,银行卡的余额还是0,甚至负债累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所追逐的时尚。“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和远方”高晓松的这句话给了很多年轻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想出去走走看看的借口。打开微信朋友圈会看到很多人晒的旅游照片,住着不错的酒店,时不时打卡网红店或大餐一顿。用的是名牌化妆品与最新款式的手机,穿的是当季新款衣服。好一副气派与富足的景象。
  现在是小鲜肉引领偶像文化的年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们疯狂追星。有自己的偶像并非坏事,但盲目跟从,买偶像代言的一切产品,追随偶像到各地演唱会就有点不理眭。如问起喜欢偶像什么却不一定回答得上来,也许仅凭颜值饱饱眼福与耳福而已。还有现在流行的视频直播,这本来是一种互动娱乐的方式,年轻人还喜欢重掷千金打赏主播,为的是一时的豪爽与痛快,获得一种愉悦体验。有种向人宣告我的喜好、我的品位、我做主的味道。这是一时的热血还是自己真正的追求?
  前不久正逢中国传统春节,看着外出打工的人潇洒地开着分期付款的车子回老家。说起来车子并非生活必需品,但周围的人与同学貌似都有车,自己也只好硬着头皮,哪怕私下省吃俭用,为了面子也要买一辆车撑场面。父母看着高兴还觉得儿子在城里混得不错呢。谁知以后是每月面临还贷的巨大压力与煎熬。很多时候买一样东西不一定是看中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财富或引起别人的关注,一句话,是买给别人看的。(张易轩2014)
  这些消费行为与刚走入职场年轻人的收入并不匹配,参加工作不久的他们并没有多少存款,纯粹就是一个卡奴。应验了中国那句古话,打肿脸冲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三、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年轻人的收入也相应增加。当今社会助推提前消费的电子网络小额贷款的种类繁多,在消费领域有了芝麻信用、京东白条、各色小额消费贷。不可否认,是当下这股金融创新的劲头鼓励了年轻人,才“不动声色”地推动了超前消费,满足了自己的物质欲望。正是因为这些无现金消费没有实际花掉钱的痛感,悄悄地“不知不觉”地让人掉进了消费的陷阱。然而到了月末还贷还卡的时候就拆东墙补西墙,利用各个还款时间的间隔差异相互填补,勉强度过。
  第二,这些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单身,还生活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阶段,他们父母的晚年生活基本都有了保障,没有任何家庭负担。他们的生活不受束缚,平时也没有什么压力,只需要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即可。所以消费更放肆,生活更放松。
  第三,互相攀比的心理。周围的人与同学所经历的、所拥有的,自己也不想被甩尾,不想掉队落伍,不想被踢出圈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慢慢被物化,在物欲面前抑制不住内心的躁动。所以只好咬紧牙关,哪怕里面穿的是地摊货,外表也要亮丽光鲜。哪怕在家吃的是泡面,外面也要山珍海鲜。哪怕平日里的开销缩手缩脚,过年回家时也要大手大脚,体面一回,风光一把。
  第四,这些隐形贫困人群的爱慕虚荣心理在作怪,面子比里子重要。所以只要还有同学聚会,只要还有朋友圈,隐形贫困人群就难免存在。所谓贫困,最重要还是精神匮乏,内心空虚,对未来有点迷茫,不太肯定。隐形贫困人群,在一定程度上想用物质消费来掩盖内心的焦躁不安。
  第五,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文化输入与输出也与国际社会相融合。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受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鼓吹消费主义的影响,文化渗透和潮流观念也在重塑这些年轻人的消费行为。
  四、结语
  中國经济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人们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容易制造“肾可以不要,iPhone必须买下”的消费错觉。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来不得“假装”。在多元化消费的今日,我们可以不完全拒绝消费贷款,但也不能过度依赖。作为一种消费手段它能为我们所用甚好,但不能被它利用、被它控制、被它拖垮。
  适当的超前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并扩大生产,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徐保风,2014)。但这些年轻人很可能走入了一个消费的误区,并不是花钱越多就越有品质,越有层次。过度消费就会导致过度浪费,这背离了中华民族自古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坚守自己的本心。
  经济发展迅速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拒绝盲目攀比,认清财务杠杆的利弊,不要陷入消费陷阱与财务困境。隐形贫困人群的生活方式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理解隐形贫困人群并不是支持他们的非理性消费,而是要洞悉这一群体行为背后的社会因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