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技手段提升供电企业安保管理效益的应用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提升供电企业安保管理效益的技术优势,在对科技手段的应用实践中弥补传统管理存在的不足。可围绕合理设计技术模块、形成技术兼容信息安全为特点的应用模式、构建与科技手段应用相匹配的安保管理模式、强化对安保人员的岗位培训等四个方面来展开科技手段应用实践。
  关键词:科技手段;供电企业;安保管理;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46-02
  前言
  在电力供应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供电企业安保管理提质增效的紧迫性日益增强,通过科技手段应用释放安全生产红利和管理效益红利,是一条可以探索的路径。目前,业内主要是从传统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维度来探索供电企业安保管理效益的实现途径。对此,笔者认为有待商榷。实践表明单纯依靠制度文化来提升安全管理存在瓶颈效应,管理水平提升有其上限。笔者提出,科技手段介入安保管理,能够打破原有安保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架构的重新设计和优化,破解原有安保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的难题,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笔者试从变电站安保管理实践探讨科技手段对安保管理效益的提升作用。
  一、变电站传统安保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的认知实践,变电站传统安保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保技防系统数据未能整合
  供电企业所辖变电站虽配置有红外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安防系统,但系统仅限于本变电站内孤立运行,未实现安防系统运行数据的集中采集和统计分析,数据价值未能利用,安保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保安员来完成。基于变电站点多面广的现实,管理人员不能客观掌握变电站总体数据及具体各变电站的安保数据,难以有效、精准的分配管理资源。
  (二)安保人力资源潜力未能充分挖掘
  鉴于原有安防系统功能的不足,必须依赖人力资源对变电站安保进行保障。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变电站按照一定的配置标准配置保安员,通过安全生产制度规定保安员门岗管理、安全巡查、应急处置、业务培训等职责,通过制度驱动保安员开展安全保卫任务。这也导致安保队伍整体规模大,但分配到具体单个变电站的安保力量薄弱。同时,安全保卫对保安员业务素质也有较高要求,完全掌握变电站安保业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以学历偏低、流动性偏高为特点的保安行业来说是难题。
  (三)应急处置水平不足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重在提前预警、及时反应。这要求保安员熟练掌握安防系统功能和应急处置流程,能够正确对系统异常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响应,同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第一时间完成信息报送、110报警、呼叫就近支援、初期安全防御等规定动作,这对过于依赖人力且安防系统监控缺失的安保管理体系是巨大的挑战。
  二、科技手段提升安保管理效益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显著提升安保效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在线监测技术在设备状态监控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将所有安防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可以为安保管理架构调整优化创造基础硬件条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科技手段的作用。
  (一)科技手段为安保管理节约安保人力资源
  通过科技手段提供的集中监控,将变电站安保监控的职能从对保安员的依赖中剥离出来,从而为大幅压缩保安员数量创造条件,安保成本有了大幅降低的可能。在降低安保成本的同时,变电站安保质量因安防数据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得以显著提高,有利于建立可视化的管理指标,组建少而精的安保队伍,实现基于安全、效益的精准管理。
  (二)科技手段为安保管理提供更为及时的预警机制
  风险预控是供电企业安保管理的指导思想。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将各个变电站的安防系统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采集、分析,各变电站安保现状能够实时、量化、可视化的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为供电企业的中枢部门依托可视化监控对变电站总体安保现状进行提前分析、预判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对综合采集的不同安防系统间的异常数据作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够主动、准确的识别外来人员入侵事件,为安保力量争取了宝贵的响应时间。
  (三)科技手段为安保管理提供了过程管控工具
  变电站是保障电力生产的重要生产场所,是所在片区的主要电源,因此变电站安全对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依托科技手段,供电企业能够时刻监控变电站的安保状况,监控各安防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状况,利用采集的视频等信号对变电站内工作人员开展远程安全督查,能够有效约束变电站内安保人员监守自盗、施工人员擅自施工、安防设备维护滞后等违规行为,促使变电站内工作人员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有力的保障变电站运行安全。
  三、科技手段的应用实践
  根据以上所述,科技手段的应用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结合企业实际合理设计技术模块
  科技手段固然能提升供电企业的安保管理效益,但也需要注意到,科技手段的引入将会打破企业现有的安保管理形态,如减少变电站保安员数量。保安员减少以后,变电站原由保安兼顾的部分工作需同步替代,如红外报警系统报警复位、消防系统报警处置、进站人员身份识别及管控。为此,供电企业决策层应充分考虑变电站工作实际,同时应提前构思科技手段应用后的安保模式新架构,根据新架构需求来合理设计技术应用模块,为安保模式调整提前准备充足的技术裕度。
  (二)形成技术兼容、信息安全为特点的应用模式
  供电企业在对安保管理领域引入科技手段时,应充分考虑技术兼容问题,因变电站已有多套安防系统硬件设备,可考虑充分利用现有安防系统的硬件设备,打造一套可兼容现有硬件设备的软件系统,同时软件系统的设计应超前,考虑能够容纳主流安防厂家的硬件设备,且预留今后若干年的硬件技术升级改造。同时,引入科技手段时应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因素,严格按照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要求搭建软件系统安全架构,开展入网安评、等保测评等信息安全测评,降低被网络攻击的风险。
  (三)构建与科技手段应用相匹配的安保管理模式
  依托科技手段應用,建立安保监控值班室,用于全天监控集中采集的视频、周界报警、门禁等安防系统数据,并负责发布预警处置指令。同时,将原变电站固定值守的保安员调整为片区机动巡逻的巡逻队,巡逻队可平时对所辖变电站进行周期巡逻,紧急情况时接受监控值班室指令负责应急处置。巡逻队负责区域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到达目的地的时效性、管理的便利性等因素。
  (四)强化对安保人员的岗位培训
  科技手段需要在“人”的应用中才能发挥其优势,所以供电企业应强化对监控值班及巡逻队等安保人员的岗位培训。笔者建议,培训的重点应放置在对新的系统设备的基本操作、应急流程处置、远程监控和现场巡逻人员的联动上。在岗位培训中还应重视岗位意识培训,使安保人员明确科技手段只是对现有安保管理模式的一种补充,不能完全替代安全生产意识养成、安全生产制度遵守等既传统又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
  四、结语
  本文认为,单纯依靠制度和文化对提升安全管理存在瓶颈效应。科技手段介入安保管理,能够打破原有安保管理模式,破解安防数据未能整合、安保人力资源潜力未能充分挖掘、安保应急处置水平不足的难题。为此,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提升供电企业安保管理效益的技术优势,围绕合理设计技术模块、形成技术兼容信息安全为特点的应用模式、构建与科技手段应用相匹配的安保管理模式、强化对安保人员的岗位培训等四个方面来展开科技手段应用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