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侧的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济的绿色化转型与升级是新时期中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各地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多是从“供给侧”发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需求侧”政策相对比较单薄。绿色需求的培育与发展对于能否实现绿色经济的成功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从绿色产品认证、绿色消费与绿色零售业、绿色消费金融、以及财税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需求侧;绿色经济;发展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5-02
一、引言
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常态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曾婧婧和童文思从能源政策角度、武建新和胡建辉、冯严超和王晓红从环境规制政策角度、王锋等从金融集聚角度、任阳军和汪传旭从城镇化角度、李斌和苏珈漩、孙瑾等从产业结构角度研究了相关政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力研。
已有研究多是基于经济的供给侧,而关于需求侧的绿色经济政策研究较少。彭斯震和孙新章对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的研究中提出构建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实施绿色消费补贴等政策,但并未进行深入论述。
与文献研究中所体现的重供给,轻需求相一致,近几年各地的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实际上是以“供给侧”为主要发力点的,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各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得到了限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于在企业中真正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彻底激活绿色经济创新,依然任重道远。进一步深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仅依靠供给侧的税收、投资、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奖惩是不够的,还应当积极探索需求侧的政策创新,双管齐下,这在当前中产阶层日益壮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尤其重要。
目前已有的需求侧政策非常单薄,主要是政府采购对于环保产品的优先选择,这对于庞大的经济规模来讲,是远远不够的。未来需求侧政策的创新应着眼于调动消费者群体的力量,从消费端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即让绿色产品消费成为主流,从而倒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以这一角度为出发点,本文从建立全面绿色产品分级认证制度、鼓励零售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消费金融等五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探索建立全面的绿色类产品分级认证制度
中国目前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认证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绿色食品认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这些认证的推广和实施对于促进绿色消费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许多知名企业通过了认证,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示范效应,但这些认证很多并未分级。未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通过绿色类认证,可以预见这类未分级的认证对于企业的区分效果就不再明显,从而对于进一步推动绿色消费、促进企业绿色升级后继乏力。比如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并未设定不同环保等级,因此对于企业在获得该项认证之后进一步提高环保水平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激励。
此外,进行分级认证,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学习成本。比如绿色食品方面的认证有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普通消费者不能从字面直接比较不同认证食品的优劣好坏,但如果将这三种认证合并为一种,并改为分级认证,比如改为类似于能效等级认证的绿色食品一级、二级、三级,那么消费者就能很直观地了解不同食品绿色等级高低。
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探索逐步推进、最终建立全面的分级认证制度,合并、减少认证的类别,并且对于某些重要绿色、环保认证实施强制认证制度。
三、推动消费升级,发展绿色零售业,促进绿色消费
信息不对称是阻碍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问题。消费者虽然有绿色消费的愿望,但是在消费中一方面由于知识的缺乏,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辨识力差,从而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绿色、环保等认证及相关知识的宣传,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即使产品上有明确的绿色、环保认证标识,但是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及分析手段,依然对产品存在信任问题,害怕买到假货。如何缓解信任问题是促进绿色消费的另一个关键点。目前在农产业零售业中出现的大量专门化的有机农产品超市为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即零售企业以自己的信誉为所售商品的绿色属性进行背书。
这一新型的绿色农产品零售模式对于促进绿色/环保产品销售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关部门应主动采取政策,鼓励其他类型产品的批发、零售商向绿色、环保转型,比如建立更严格的绿色/环保产品准入制度,拒绝采购没有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节能认证等绿色/环保认证的产品,建立一批以绿色、健康、节能、环保为宗旨的高品质批发、零售市场品牌,从而与政府采购一起形成推动绿色消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合力。
四、鼓励发展绿色消费金融
得益于消费升级与收入提高,消费金融是近几年增长最为迅速的金融领域之一。通过发展绿色消费金融,引导购买力流入符合绿色、环保规范的企业,对于促进企业绿色升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绿色消费金融发展的前提首先是要求绿色/环保产品显性化、易识别,其次是要具备一个庞大的绿色消费者群体。目前这两个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因此绿色消费金融已经具有了实施的可行性。
建议相关金融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加大对绿色消费金融的支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绿色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对消费者购买获得环保认证、节能认证等绿色、环保认证的产品提供更优惠的绿色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采取积极的金融政策,有效降低绿色消费金融的资金成本,促进绿色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
此外,还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探索金融与绿色生活行为的创新性结合。比如,借鉴支付宝“蚂蚁森林”、众安“步步保”产品的成功经验,在更多的领域内探索将绿色生活行为货币化,进而信用化,激励消费者绿色生活及消费行为。五、实施更加积极的需求侧税收政策,稳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绿色产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对于绿色产品消费有着重要影响。绿色、环保产品由于受到技术等各方面限制,生产成本高于其他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建议对于绿色、环保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给予税费上的优惠,有效降低其市场价格。
推进需求升级,必须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近年来,中国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水平,对于刺激消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受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这一减税政策的效果部分被抵消,发展绿色消费这种高水平的消费,还需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税收政策,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六、强化法律保障,提振消费者信心
促进绿色、环保消费的增长,依赖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心。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于消费者信心的形成必不可少,有关部分应将加强对于绿色、环保认证机构的管理,加大对于违法违规的惩治力度,维护绿色、环保标准的权威性;修改相关法规,更加严厉打击各种制假贩假、以劣充好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推进黑名单及市场禁入机制改革,提高产污排污的成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