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农地非农化趋势加剧,建设用地不合理扩张,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土地利用程度、结构、效益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从而得出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利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481-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有了质的飞跃,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农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相对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土地资源较稀缺,后备土地资源匮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粗放式扩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使土地质量有所下降,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结构和效益等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1.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各省份统计年鉴及2014年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公报数据,选取东部11个省市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2.模型构建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是指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土地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引用刘纪元先生等提出的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土地分为林地、园地、耕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及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六种类型,并分别赋予1-6个等级,公式如下:
三、结果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本文统计了2013-2017年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结果显示<0,<0,说明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调整期或衰退期,>0,>0,说明2014-2016年是发展期。总体来说2013-2017年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是上升的,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比例升高,而农业用地比例下降。
2.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耕地、园地、林地三种农业用地在2013-2017年的动态度均小于0,表示农业用地在2013-2017年逐渐减少,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三种建设用地在2013-2017年的动态度均大于0,表示建设用地面积逐年扩张,农业用地逐年转化为建设用地。根据统计局年鉴数据,在土地转化过程中,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林地和草地次之。
3.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本文计算了2013-2017年的信息熵,2013年为1.2246,2017年为1.2334,信息熵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大值为1.2608,最小值是1.1306,表明在近5年问,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内部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有序度在降低。
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2017年东部地区的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是5533公斤/公顷,而全国的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是6105公斤/公顷,可见东部地区的农业用地利用效益低于全国水平;2017年东部地区的房地产营业利润是8750.17亿元,单位商品房营业利润是1161.309元/平方米,全国的房地产营业利润是11728.11亿元,单位营业利润是692.3元/平方米,可见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是相当高的,这也与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相吻合。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东部地区的农业用地利用率低,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系数高于全国水平。根据土地的经济效益,农业用地的产出效益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投入产出相对较小,很难吸引投资,导致农地收益低。而建设用地的单位面积房地产利润较高,因为房地产业投入产出较大,投资多。
東部地区的农业用地面积缩减,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信息熵在2013-2017年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序度降低。这五年间,东部地区为了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盲目扩张建设用地面积,占用大量农业用地,但由于扩张速度快于利用速度,导致很多用地被闲置浪费,从而增加了土地利用的不稳定性。
2.建议
面对农业生产的种种不利条件,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扶持,给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创造出便利条件,推进农地规模经营进程,缓解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的矛盾,严格保护基本农地。同时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因地制宜地种植合适的农产品,从而增加粮食等农产品产量,解决农民生活问题。
建设用地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时候应避免重复建设,避免闲置浪费。关键是要控制建设用地的“源头”,合理规划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积极挖潜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对旧城区和郊区的开发利用,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