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源于公众利用档案资源的需求,本文着重分析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问题。
关键词:有效档案资源;稀缺性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092-01
一、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已经在档案工作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成绩。随着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对档案事业的日益重视,档案的价值与作用逐渐被公众所知晓,相关机构与利用人群也越来越关注档案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利用工作。然而,目前我国的有效档案资源还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有效的档案资源并不等同于所拥有的档案总量,有效的档案资源应当理解为可以被公众普遍利用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可及资源。另外,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是相对于当前不断增加的利用需求和档案工作相对发达的地区而言的。
二、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相对稀缺性的现实体现
所谓的稀缺,并不是绝对的数量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求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多寡,即有用的资源总是相对不足的。我们所说的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也应当是针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而言,并不是指有效档案资源的绝对稀缺。目前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现实中有多方面的体现,正是这些现实体现引发了我们对于有效档案资源相对稀缺性问题的关注与分析。
(一)有效档案资源的种类之相对稀缺性
虽然我国自古就重视文书等档案的管理工作,但各朝统治者仅对有利于加强国家管理的行政性、皇权化的档案进行有效收集与保管,而很少会涉及其他门类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在封建时代,这种官本位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我国历史上存在明显的档案资源稀缺现象,任由一些极富价值的檔案资源散落民间,甚至消殒殆尽。到了近现代,由于频繁的战争与激烈的党派之争,档案资源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量被毁坏,仅余少数党政档案得以留存,其他门类的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甚至极少开展。
建国之后,我国的档案工作逐渐恢复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有效档案资源的种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的。就目前我国各档案部门保管的档案资源来看,在种类上具有相对稀缺性,加之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种类在总体上呈现明显的稀缺性和地域差异性。
(二)有效档案资源的可利用数量之相对稀缺性
长久以来,由于传统制度的影响及国家政治管理的需要,我国的绝大多数档案处于“藏而不用”的状态,而少数可供利用的有效档案资源又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得以提供利用,这一现象又加剧了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稀缺程度。
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主体上是以条块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的,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档案工作在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行政性的管理行为,它意味着当前我国所藏的多数档案资源为行政性档案材料,且保密性较高,大多数档案材料并不向公众开放,即便是少数可供利用的档案资源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稀缺性还表现在可供利用的档案资源数量少、范围窄,在总量上还不够丰富,例如,民营企业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许多有价值的民营企业档案都在不经意间流失,进而使得可供利用的有效档案资源变得少之又少。
(三)有效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之相对稀缺性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电子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各种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近年来,一些地区的档案管理部门成立了数字档案馆并逐渐将部分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向利用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这一举措为档案资源的共享互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然而,毕竟只是少数档案资源有幸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利用,在目前状况下,大多数档案资源还处于“藏于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共享性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稀缺也就成为了我国当前有效档案资源稀缺的主要表现之一。
综观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全局,影响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进程的因素有很多,不但包括资金、技术、人员等客观因素,还存在许多主观方面的阻碍因素。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档案信息网络化共享的前提条件,换言之,数字化档案资源的稀缺也必然引起共享性档案资源的稀缺。我国目前可供共享的有效档案资源存在较严重的稀缺现象,这一现状将对有效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我国有效档案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是由来已久并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从而在根本上找到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69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