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世刚

  [摘要] 农业产业化是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白城地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促进该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链 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的基础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之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通过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技术现代化,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经营状态,实现农业集约化、现代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白城地区位于吉林省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居吉林省第一位,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杂粮、杂豆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但几年来由于农产品加工转化力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大都以“原字号”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制约了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06年全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67元,虽然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5.8%,但都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因此,提高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是促进白城地区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一、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白城地区很多农民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多,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等都比较弱,忽视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部分干部不懂得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如何转换政府职能、如何为农户提供服务,如何引导、调控、支持、保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缺乏统一、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实践中,对农民种什么、养什么,有的干部采取的是放手不管的态度,而有的则搞行政命令、瞎指挥,结果适得其反。
  2.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水平低
  白城地区是玉米产区,受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制约和传统落后小农意识影响,农业企业“小而全”的种养格局没有彻底改变,专业化生产进程缓慢。而且在生产中品种使用混杂,追求产量、忽视产品内在品质和质量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加工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白城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技术人才缺乏,开发的产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粗产品多,精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出品创汇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在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80%以上从事的是农产品初加工,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原料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业的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
  白城地区龙头企业总量少,单体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不强,带动能力弱,这已成为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在全地区841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中,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有196户,占企业总数23%,全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90户,而白城地区只占裕丰米业1户,从统计情况看,企业年销售收入远远小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年平均销售收入。并且白城地区现有加工企业大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4.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投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白城地区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白城地区政府投资有限,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对社会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产业化投资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固然有观念和认识上的缘由,但根本性原因在于政府对农业的政策保护力度不够,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投资回报仍不足以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水平,这样外商不愿到该地区投资,吸引社会性投资的农业大环境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5.市场体系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目前,白城地区农村市场体系还不发达,机制不健全,农民生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农民面对市场的风险比自然的风险要大得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的调控保护体系尚未完善,容易带来市场波动,市场发育不健全,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规模小。截止到2006年底,白城地区年交易额3000万元以上的农贸市场仅有3个。二是市场信用机制不完善,具体表现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很快时,有一些农民就不愿把产品卖给龙头企业,而是自己上市直销,使企业蒙受损失。而当某种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时,某些龙头企业不愿意按原来协议的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的产品,把风险直接转嫁给了农民。农户与企业之间这种脆弱的信用关系,已经违背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从而影响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巩固与发展。三是销售渠道狭窄。目前,白城地区猪肉除靠边贸少量销往俄罗斯和朝鲜外,其他出口渠道还基本是空白;国内市场只是集中在白城地区和吉林省的其他几个大市。四是营销手段落后。白城地区农业的几个产业重点项目在产品销售上没有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和销售网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推进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白城地区是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的落后生产经营模式,导致农民观念的落后。因此,要提高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必须提高农民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首先,要转变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方式,树立现代农业思想,把发展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转变农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改变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发展格局,树立大开放、大流通、大循环的市场观念,开阔思路,放宽视野,开拓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本地农业融入国内外大市场。再次,各级领导部门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农民明白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好处,吸引他们自觉地加入到农业产业化中来。
  2.加强白城地区农业产业化高技术发展
  转变白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的进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目前白城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着手抓好以下工作:第一,重视技术培训。建立起由地方政府统筹领导,形成较完整的连接初、中、高级并与农民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农民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要加强与各相关产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共同体。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促进高效农业发展。
  3.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在现有企业中选择裕丰米业、洮北畜业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功能强的骨干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自主或与域外知名企业挂靠、联营,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充分发挥白城地区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工业园区政策优势,吸引域外企业集团和投资财团来白城地区投资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引进外资,建设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原料集中、地价低廉等优势,汇集城乡民间资本,大力兴建各类专业加工小区,挖掘内资,兴办“小规模”专业性加工企业群等措施,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
  4.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就一个地区来说,一要提高传统特色产业;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三要注意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政府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区域优势,建立具有本地域的主导产业,实行综合开发,进行区域分工和总体布局。培植、发展主导产业要从白城地区的实际出发,突出玉米产业、小杂粮生产、养殖业等特色,各展所长,建立玉米种植带、小杂粮种植区、生猪养殖区、黄牛养殖区,进行区域分工和总体布局,避免产业雷同,区域叠加。
  5.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
  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创新营销促销方式。与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地方网上展厅,并与中国农业网上展厅联网运行。培育知名品牌。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绿色有机食品的申报,并借助国家及省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市场认知度。
  
  参考文献:
  [1]于秀丽赵明宇:透析吉林省白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集团经济研究,2006(11)
  [2]富燕妮周晓梅:东北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亚论坛,2003(9)
  [3]褚丽影: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研究.区域经济,2006(11):2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