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相关政策深入改革的背景下,经济体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进程逐渐加快,人们对于内部控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过,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在制定相关控制制度的时候,依旧是以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规章为主,不过,此种制度涉及到的范围较小。而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是促使事业单位良好运行的关键。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影响因素
  事业单位本身并非是盈利性质的单位,不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对单位管理环节进行严加规范,同时还能够提升资产的安全性,推动事业单位稳定运行。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
  事业单位是以公益性和服务性为主的社会组织,其开展的经济性业务相对较少,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为财政拨款。从中看出,事业单位和企业相比较而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质性目的是健全各类经济活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风险防控,全面提升履职能力,而企业则是提升经济效益。当前,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是特别重要的,大体上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能够有效的约束权力,保持平衡性;通过制定健全的内控制度,可以对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实现有效分离,避免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②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既能够增强各项财务的精细化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为各个环节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在明确人员职责的基础上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③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全面增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基础上促使事业单位朝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二、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
  (一)内部制度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的相关影响
  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基本保障,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有利于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各项难题,一旦内部控制不具备健全性和完善性的话,就无法将内部控制的效果发挥出来,不利于事业单位正常运行。
  当前,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大力实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产生的作用并不高,和我国经济社会提出的发展要求相比较而言还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得出,大体上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有加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有的事业单位依旧是使用以往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在没有全面掌握内部控制具体含义的基础上随意开展工作,并且一味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其实是一样的,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无法产生一定的监督效果。
  ②制度不具备完善性,内部控制流程不严格,在内控工作发生问题之后,无法借助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严格规范。
  ③执行力度较弱;在制度落实期间,产生的随意性较大,只是选择性的遵循规章制度来实施工作。不过,对于有的事业单位而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存在于形式,根本没有落实于实践。
  (二)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的相关影响
  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导的地位,其是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方式。不过,从当前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期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致使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出。
  ①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频繁改动;有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过于草率,内容粗糙,无法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编制缺少预见性,此外,没有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开支费用,费用花销没有经过严格审核。
  ②预算考核结果的效果较低;大多数事业单位一味的认为,预算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减少成本输出,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便算工作完成。可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大多数单位都是通过减少工作数量、消极怠工的方式来达到消极开支的目的,显然,这和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三)会计队伍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的相关影响
  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的会计基础工作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其中,会计队伍的形成、素质等对于内部控制效率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过,从当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经常受到编制和新老更替等因素的影响,具备专业会计素质的人员不多,甚至有的情况下,单位内连一个会计专业的人员都没有,从中看出,该项工作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方,一人身兼多个岗位,这样一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此外,会计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很多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比如,报销的原始凭证书写不具备规范性,应当填写的内容缺少。再者,购置的固定资产到账不及时,一见到审批人员签字,便报销账单,没有做好报销标准的核实工作等。最后,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性不利于财会数据准确性的提升。
  三、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基本措施
  (一)制定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设置相应的内控岗位
  现阶段,要想促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良好运行,制定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设置规范性的内控岗位是很有必要的。从一方面来讲,需要对规章体系进行健全。从国家已经出台的和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入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有效的对内控制度进行健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另外一方面,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于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员工身上,在这一基础上合理的划分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确定人员职责,将职责具体划分到个人身上,使其了解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必须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基本原则,对各部门和责任人的权利分解期间,重视平衡和相互制约,这样一来,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效果。
  (二)提升风险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虽然不是以公益性质为主的非营利性单位,但是,面对于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而言,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的风险预防意识,加大对风险的控制力度。当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且健全的风险评估制度,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仔细判断和分析单位内外的风险点,并且加大监测力度。除了这样,还需要做好各项风险发生情况的记录工作,增强事业单位应对风险问题的能力。
  预算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是提升风险防控意识的主要方式,并且,该项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加大对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力度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在现有的预算编制期间,需要对各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划分,预算编制不但是财会岗位应当承担的事项,同时,还必须结合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判断出下一期经济业务和费用开支情况。再者,在具体的预算期间,遵循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对于每一笔开销而言,都必须根据规章制度和基本的报销依据进行严格审核。最后,大力监督预算执行过程,根据预算指标来分析超出预算的开支情况,了解到具体的原因。
  (三)提升会计队伍的素质,加强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是否能够稳定开展,其实和会计人员的素質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对于单位的领导人员而言,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理念,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效果,并且在工作期间,落实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从而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最高。再者,采取宣传或者是集中培训的方式,让事业单位的员工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含义,自主将内部控制理念落实于日常工作中,以此实现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期间占据重要的作用。在资金收付和项目管理期间,会计人员能够直接接触到相关的资料,然后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现状下,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增强自身的内控意识之外,还必须提升业务素养,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促使单位良好开展。
  四、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对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权利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加大内部控制力度不但是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所以,事业单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心如.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9(01): 116+127.
  [2]王心如.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的因素[J].中国农业会计,2018(07): 14-15.
  [3]郝海燕.浅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与改进对策[J].财会学习,2016 (12): 208-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4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