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初步政策。本文从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就业各个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如何减少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 年龄政策 就业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老年收入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众多人口老龄化社会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原有的养老制度已不再适用现阶段养老现状,虽然延迟退休年龄在缓解社会劳动力不足和减轻养老金空账压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容易加剧社会就业问题,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决定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因此产生的就业结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一)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得以延长,老年工作者的身体素质也有显著提高,而且老年工作者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水平高,延迟退休年龄能够让老年工作者充分发挥“余热”,将原本因为年龄限制而浪费的人力资源扩容到劳动力市场中,充分利用其知识、能力和经验,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延迟退休年龄能够弥补我国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5.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0.1%。而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体制,造成了我国现阶段少子化问题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供需失衡。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有效的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缓解我国劳动力缺乏的情况,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老年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增加了老年劳动者就业机会,减轻了社会劳动力不足的压力,避免了劳动力成本的浪费。
(三)延迟退休年龄会造成社会就业紧张
延迟退休年龄会造成社会就业紧张,减少待业者的工作机会,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延迟退休年龄使得原本满足退休条件的老年工作者继续工作,但是工作岗位是有限的,而且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近年来中小企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频频倒闭也令工作岗位随之减少,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年劳动者必然会挤占待业者的工作机会,形成挤出效应,造成社会就业困难。
(四)延迟退休年龄会造成就业结构改变
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扩大劳动人口年龄跨度,这不仅仅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同时还改变了就业结构,使劳动人口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等要素比重产生了变化,打破了现有就业结构发挥其功能的要素传递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素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日益突出。较年轻劳动者而言,老年劳动者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及身体素质方面处于劣势,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势必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要求,结构性失业在所难免。
二、减少延遲退休年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的建议
(一)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需循序渐进
综合分析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我国决定制定和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延迟退休年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给政府、企业和民众充分的准备时间,渐进式退休政策的重点是延迟退休年龄推行要慢,实施时间要长,对就业的影响要小。从国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经验来看,政策推行时间越长,对就业的影响就越小。
(二)采取弹性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推行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实行弹性化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国家需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差异性诉求,根据群体本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的确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同时国家还需以此调整养老金发放数量。弹性退休政策需要与延迟退休年龄相互协调,通过弹性退休政策来减少延迟退休年龄对社会就业的负面影响。
(三)根据工作性质区别,实行差异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要充分考虑到工作特点和劳动类型的差异化,不同行业、地区也需要视情况而制定不同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根据就业形势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减少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如:对于传统行业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岗位,根据产业发`展规划,部分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或鼓励提前退休,革故鼎新,提升活力;对于新兴行业或侧重经验的工作岗位延迟退休,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5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