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书进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河南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水平提升问题研究,SKL-2006-2134)
  [摘要] 企业文化的现代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诚信至上、奉献社会、共生双赢、开放融合等;根据上述特征,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应从家族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人合走向资合、失信走向诚信、专制走向人本、利润第一走向追求社会利益、你死我活走向共生、封闭走向开放几个方面着手;建构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应首先做好全员参与、健全传播体系、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提高员工素质等基础工作。
  [关键词] 企民营业 企业文化 文化现代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象上来看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进一步分析产品与服务竞争的背后,却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再进一步深层研究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背后,是由企业文化作支撑的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以优秀企业文化作支撑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提升,传统企业文化不断地向现代企业文化“进化”,为了避免“进化”偏差,有必要对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笔者在多年的对民营企业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就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构建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理清民营企业文化的现代化特征
  1.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的管理思想。传统的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认为人不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大多数企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阶段,这种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应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民主管理,提高员工素质,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2.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诚信至上”的意识形态。诚就是真实、真切、诚实、真挚,尊重事实、体现规律、实事求是等;信就是求真、守诚,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诚信资源流入企业,失信资源流失,因此,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诚信至上的管理思想。
  3.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奉献社会”的思维模式。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从社会获得给养得到发展,那么无私奉献社会就应是企业的责任。企业为社会着想,无私奉献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环保,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企业可以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了企业诚信的形象,资源就会流向企业,社会才真诚回报企业,企业就会兴旺发达。
  4.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共生”的行为模式。在生命体之间,共生是指二种以上的生物体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的共存。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权益主张,摩擦、纠纷、冲突、对抗甚至战争在所难免。但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互补性,给合作、双赢和共生提供了空间。排斥引发斗争,依赖导致妥协。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及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斗争与妥协互动,达到共生。企业也是如此。资源是企业共生的纽带,共生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资源的分享形成的。企业之间的共生有二种情况: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和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并不受害)。
  5.现代化的企业文化要体现“开放”的思想理念。开放型的思想理念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的相通,文化观念不断交换,对外来文化不断地融合;二是企业文化具有宽容精神,允许亚文化的存在,允许个性化的发展;三是企业文化具有强大包容性,可以海纳百川,不断同化亚文化与个性文化。
  二、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的对策
  1.民营企业要把家族企业文化融合在现代企业文化之中。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是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的竞争,是开放文化与保守文化的竞争。积极、开放的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拼搏、奋进、灵敏、宽容、理性、民主精神,无论环境怎样变化都可以赢得主动;消极、保守的家族企业文化具有排外、唯亲、集权、专断的特征。家族企业文化融合在现代企业文化之中,要求民营企业必须痛下决心,把血缘、情缘文化理念转化为业缘、事缘文化,但并非把家族文化全盘否定,是扬弃和融合。大部分家族企业都是由家簇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核心领导层无不由家族成员和家族姻亲组成和控制。世界500强企业中,沃尔玛等这样的家族企业就占了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就是企业有一个融合家族文化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企业文化。
  2.民营企业要从“人合”走向“资合”。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亲情关系为基础实行人员结合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人合”企业,阻碍了资本最大限度的组合,从而在规模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股份制”企业是以资本组合为基础的“资合”企业,出资人之间并非有血缘关系,它是一种“资合”关系,以“资合”的比例确定“资合”关系的地位和权利。以资本为纽带组成的“资合”企业,超越了“人合”的资本上的限制,彻底打破了“家企不分”、“族企不分”天然封闭的行为模式,解脱了企业融资的障碍,企业规模有突破性的发展。民营企业从“人合”走向“资合”,即使主要出资人仍有血缘、亲缘关系,但是彻底改变了“人合”企业的行为模式,从血缘、亲缘权利行为模式转向资本、股份权利行为模式。
  3.民营企业要从“失信”走向“诚信”。产品质量差,假冒伪劣,消费需求降低,市场萎缩;合同违约,债务拖欠,三角债普遍,现金交易增加,资金周转不灵;污染环境,侵害社会利益,缺乏社会责任,社会信誉差,资源流失。从长远来看,企业失信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企业要树立诚信文化。诚信文化要求企业的行为模式必须做到:(1)真实。尊重规律、树立求真、求实、实事求是的处世精神。(2)公正。具有公正、无私、不偏、公平的处事态度。(3)守法。树立遵守法律和各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态势。(4)道德。民营企业往往忽视企业道德,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业务”作为评价标准。企业要树立遵守社会公德行为模式。
  4.民营企业要从“专制”走向“人本”。民营企业主由于善于捕捉市场机会、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能力、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使他们养成了战无不胜、盲目自信、狂妄自大等心态,这种心理态势从而导致企业主权力集中、独断专行、随意性大,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人本文化实质上就是从人的本性如需求、平衡等出发,以关心和满足人性需求为基础,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企业文化。(1)创建一个开放、平等、宽松、积极向上的软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凝聚人、造就人、培养人为宗旨,以此来引导、约束、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意识、心理及行为取向。(2)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个方面的积极性。重要的是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多维化发展。
  5.民营企业要从“利润第一”走向“追求社会利益”。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民营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不能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如果损害了社会利益即使取得了利润最大化,从长远来看企业就会失去社会的信任,最终会使企业长期利益不能达到最大化。因此,民营企业都要构建一个具有社会型责任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下责任:(1)经济责任。企业应该生产或提供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并以公平的价格进行销售。(2)法律责任。希望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3)伦理责任。伦理责任包括那些为社会成员所期望或禁止的、尚未形成法律条文的那些活动和做法。(4)慈善责任。企业自愿的慈善活动或行为被视为责任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公众对企业的新期望。包括企业捐款、赠送产品和服务、义务工作、与当地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合作,以及企业及其员工自愿参与社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活动。

  6.民营企业要从“你死我活”走向“共生”。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并非你死我活,而是存在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一个行业有成千上万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熬头,必须放弃相互诋毁、相互攻击、相互欺骗,一心想打垮同行的观念,树立一荣共荣、一损共损,实现双赢的超越。企业建构共生型的企业文化要做到:(1)合作中竞争。企业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鼓励相互竞争,竞争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2)双赢。竞争对手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双赢。
  7.民营企业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现代企业文化是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既有西方文明的底蕴,也有东方文明的内核。民营企业文化创新要做到:(1)吸收借鉴,坚持自我。企业的文化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说开放就意味着要改变自己的文化。但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不断吸收与借鉴优秀的文化内核;(2)不断同化与吸收企业亚文化。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文化,要树于企业文化宽容、包容精神,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的对自己的文化加以提升。
  三、建构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要做好的基础工作
  1.全员参与。企业文化的构建不只是企业领导层的事,更不能说是核心领导层的工作,企业的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厉行者。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来源于基层,又不完全是基层的原始理念,而是经过升华提炼后形成的价值观。(1)企业在文化创新的初期,要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充分挖掘实践出真知、理论源于实践的精髓,一定要发扬民主作风,让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让他们提出朦胧的员工认同的原始理念。这样员工深感主人翁地位,也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及以后的厉行打下良好的基础;(2)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认真做好宣传,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他们才能身体力行,才会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在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和行为规范导入的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领导不要采用强制推行的方式,更不能惩罚,否则在推行之初,就造成员工的抵触心理。对于部分员工不接受、不理解也是正常的,要细心的做好工作,认同要有一个过程,让员工都清楚认识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2.健全传播体系。健全的传播体系会让员工感觉到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企业要借助宣传、研讨、与交流以及内外媒体等手段广泛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不断强化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共识,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使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1)加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培训。企业可以通过中层及骨干员工的培训,使广大员工尽可能准确地整体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对核心价值观有更为深入的理解;(2)举办活动。企业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容耳熟能详。(3)加强宣传,积极倡导。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必须让广大员工理解、牢记以便自觉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惯。企业要积极倡导新的价值观,把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概括成简捷、明确、独特的价值符号。企业可以在局域网上开辟互动式企业文化论坛,可以在企业内刊和宣传栏刊登企业文化内容,也可以通过有奖征文来组织大家畅谈感想,交流思想。(4)抓住亮光点,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善要于抓住亮光点,大力宣传和推广,使之形成一种风气。良好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企业优化的心理环境,形成强大的集体心理定势,引导和优化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使与企业文化不一致的行为逐步消失。把那些最能代表企业价值观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这些典型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全能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历史的,企业树立的榜样、典型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形象和缩影,是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和代表人物,是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导师,是广大员工仰慕的偶像和精神支柱。因此,企业要树立榜样和典型人物,并且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并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进行激励,对其他个人和集体起着引导、效仿的作用。(5)适时激励,强化认同感。对于认同企业文化的行为要予以肯定,对于推动企业文化成绩显著的要及时表彰,把劳动绩效与员工的劳动报酬挂钩,对于同企业文化背道而弛的行为要进行负激励。(6)建立畅通的上下沟通机制,增加员工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减少他们的对抗心理。如参与机制、对话机制、监督机制、评议机制等。
  3.发挥企业家的作用。(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每个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地理位置、产品属性、企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具特色。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他们了解最透彻,他们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设计师,实现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或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精神,把文化融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最佳提炼者。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家在挖掘深藏在员工心灵深处的观念体系,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提炼出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特色、风格,确定出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从而形成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这一过程是一项从无到有,变杂乱模糊为明确清晰,需要企业家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萌发构思、提炼升华、形成方案、明确企业价值的过程中起着提炼者的作用。(3)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企业文化在员工认同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员工利益不同、价值观不同,要他们认同企业文化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工作作风、崭新的精神面貌对员工产生的凝聚力、促动力和感召力,员工才会对企业家产生亲切感、依赖感、钦佩感和追随感。(4)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强有力的鼓动者。由于企业家拥有企业的管理资源、有超凡的工作能力、具备优秀的品质、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有较高的威望,是民营企业的核心人物,扮演着企业文化强有力的鼓动者的角色。在企业文化确定之后,民营企业家还必须让广大员工理解、认可、进而牢记其价值观,使广大职工养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习惯。
  4.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在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又不断的推陈出新、发展企业的文化,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优势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必须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能打硬仗、敢打苦仗、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下处理各种应急问题的员工队伍。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全员培训,广大员工素质的提高、认知水平的增强,会推动价值理念的大众化、企业化。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大部分员工的素质都不高,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认识不清楚,只是以完成工作为标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动力,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危机,因此,在企业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育人体系。(1)领导层定期培训。通过参加高校、培训机构、协会与研究机构组织的学习班、交流会、考察团,扩大视野,更新观念,增加知识。(2)员工的骨干培训。从员工中选拔出不同岗位的骨干,送到高校系统学习,或者到优秀的企业去实践和培训,或者由企业自行组织。到企业外部学习可专心学习,水平比较高,但是要离开工作岗位,而企业自行组织,可以不脱离岗位业余或半业余学习,批量大,成本低,但一般水平低。(3)鼓励自学。自学要有一定的机制,首先制定鼓励自学的制度作保证;其次要有压力,引入竞争机制,考核机制,使职工不学习就可能落伍,甚至被淘汰。(4)成立各种公关小组。针对企业存在的管理、技术、工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成立各种攻关小组,通过攻关提高员工素质、技能,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问题,管理水平、劳动效率都会提高。(5)组织各种比武。定期不定期组织各种比武、比赛,可以是知识型的,也可以是技能型的。通过各种比武促使企业员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成荣:企业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郭纪金:企业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4]王弛:当代企业文化导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5]程国定: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6]路英民:企业文化探索[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7]吴士英:企业文化建设顾问[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