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博物馆“走出去”模式的研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博物馆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对外交流不断增加,“走出去”成为博物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突破了空间的局限,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民营博物馆在管理方式与社会关系上具有相对灵活的优势,文章以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为考察样本,分析民营博物馆“走出去”模式的必要性、实践情况及其效应。
关键词:民营博物馆;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走出去”模式
1 博物馆“走出去”模式的必要性
博物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发展方向逐渐从“物的关怀”向着“人的关怀”转变。为了发挥教育职能,除了吸引观众到博物馆外,最重要的是与公众产生联系,依托特展搞活宣教内容,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大众。“走出去”就是博物馆主动将展览送到社区、学校、工矿企业等,这是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博物馆所呈现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展品,还有展品背后的丰厚文化。作为民营博物馆,广州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也秉承了相似的理念,“让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华夏民族的文化,感受先人极力寻求发展而留下砥砺奋进的汗珠与背影”。
“走出去”模式不同于传统模式,其注重将博物馆的藏品和文化向公众传播。传统模式下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往往是通过观众前来参观博物馆的陈列而实现的,这种模式存在许多限制,那些没有来参观博物馆的群众无法接受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参观博物馆的群众单凭展品陈列也不一定能完全体验到博物馆所要传递的文化。这种单纯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文化的需求,博物馆需要“走出去”,故其文化传播需要进行创新,打破空间束缚,运用“走出去”的模式,让博物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高科技手段,走进社会的各个角落,进行教育和文化传播。“走出去”可以成为博物馆良好运营的一部分。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虽交通方便,但展厅空间较小,展品陈列间距较少,且参观群众多为附近社区的居民和附近学校的学生。这种情况也是许多民营博物馆运营中经常会面临的问题,因此“走出去”办展也成为了众多民营博物馆的必经之路。
2 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走出去”情况
2.1 走进博物馆
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走出去”的具体情况,首先是走进其他博物馆进行展览。2015年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帮扶关系后,两馆的关系日渐密切。2016年12月1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鼎力支持下,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举办了“美在成久——中国原始青瓷展”,将129件中国原始青瓷藏品展示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成功走进国有博物馆并将自己的文物展示出去,让更多观众通过了解展品来认识普公古陶瓷博物馆。除此之外,2018年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14件珍贵文物参与了东莞市博物馆的“匠心瓷韵——东莞市博物馆藏各地窑口陶瓷展”,两次展览普公古陶瓷博物馆都通过走入其他博物馆的方式设立临时展览,将其藏品和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向公众传播,是“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2.2 走进社区
博物馆与社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博物馆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品位,也因社区的优质服务而拓展了自身的功能,尤其不可否定的是,博物馆在当地领域的影响与其在该领域的活动密切相关。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位于越秀区珠光街上,与珠光街道社区联系密切。在2017年3月30日上午,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参加了珠光街仰忠社区微改造活动,并借此机会通过展板介绍用图片展的形式宣传了自己。但出于安全考虑,走进社区时极少直接展示藏品,多通过举办活动、图片展的形式宣传博物馆的藏品和文化,此种方式方便社区居民了解身边的普公古陶瓷博物馆。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作为文化单位,在走进社区办展宣传时,加强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沟通和交流,使身处街道区域的它与社区群众联系深厚,吸引了稳定的游客群众,大大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做出了贡献。
2.3 走进学校
博物馆与学校都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二者相结合能够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博物館作为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是传播知识、促进科学研究、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博物馆与学校相结合,开展文物知识流动课堂,在学校设立临时展览,把博物馆的知识带到学校,也进一步传播了博物馆的文化。普公古陶瓷博物馆意识到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教育形成资源互补,遂与其周边的学校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在学校设置图片展,让学生不用走进博物馆,就能了解到博物馆的文物知识。除此之外,还与比较近的八旗小学举办起了“历史小课堂”,准备在珠光路小学、八旗小学开展小小讲解员的培训。博物馆主动走进校园,将馆内的教育资源带进学校,而学校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提升馆内人员的专业教育能力,也能够间接地解决民营博物馆知名度不足、参观人数少等问题。最终,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建立起长期的良性互动,真正地达成馆校共建的目的。
2.4 走进信息化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可忽视,新媒体交互、数字化的传播正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开辟新方向。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用快捷的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对于博物馆公共服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就认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致力于探讨博物馆与公众连接的新方法。在博物馆日当天,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参与广州会场活动,带去了e场景互动屏,让观众通过扫码就可以实景参观博物馆,与博物馆进行互动。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博物馆还与其他的技术公司合作,建立起自己的智慧文博系统。在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公众号上新开发智慧文博栏目,当中包含了VR漫游、自助导览,让观众不用到博物馆也能自由地参观,充分了解该博物馆的收藏。
诚然,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必须考虑观众。在“走出去”模式下,无论是与其他博物馆联系,还是与社区联系、与学校联系,又或者是依托新媒体宣传手段,其目的都是增加博物馆的观众量、做好文化传播、落实教育职能。 3 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走出去”的效应分析
广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能将“走出去”模式落实到实处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与其拥有实行“走出去”的条件密切相关。博物馆本质是一个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而民营博物馆作为民间资本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对于提升城市品牌、构建公民美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普公古陶瓷博物馆成功走出去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帮助首先与地理位置有关,其位于珠光街街道上,与社区和附近学校联系密切,在此区域知名度较高,与社区互相帮助。街道办给予其办馆场地的支持,免费提供10年的场地,为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对于民营博物馆来说,给予场地的支持节省了经费,且因位置特殊吸引了一定的游客量。而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也经常帮助社区,协助举办社区活动,以此为机会落实“走出去”的实践。
其次,附近学校较多,博物馆教育功能较容易施行。博物馆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叙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现着人类整体文明与智慧,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为学校教育活动提供了便利,带着服务走进学校开展讲解、展览等活动,使学校分享其教育资源,学生对博物馆的了解逐渐加深、兴趣渐浓。而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加了博物馆教育的相关内容,这些活动使得博物馆和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普公古陶瓷博物馆在广州市民营博物馆的发展中起到了独特的示范作用,自2013年成立以来,重视“走出去”让公众认识该馆,参与众多国际性会议和博物馆日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学生调研,其也采取积極合作的态度,最大程度地向群众展示该馆的特色和文化。策划“走出去”展览民营博物馆具有独到优势,其流程较简便、组织行动快、比较灵活、容易调整,平均每月都能“走出去”办展,宣传博物馆的文化。在“走出去”办展过程中,公众因为看到图片、看到展品而对该馆感兴趣,进而真正走进博物馆。这就使民营博物馆逐渐走进公众,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普公古陶瓷博物馆作为“走出去”的典范,其经营模式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些许需要改进的地方。
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目前的影响力仍然有待上升,其辐射范围可能局限于广州市一带。要提升其影响力就必须继续坚持“走出去”,进一步深入发展“走出去”模式。在活动方面,第一,将活动系列化。打造出各种不同系列的活动,以适应和吸引各类型的公众。同时,活动系列化还能巩固原有的观众群体,从而保证观众量能逐步稳定增加。第二,举办特色品牌活动。发掘博物馆自身的优势以及独特性,举办出属于博物馆自己的特色活动,让公众记住普公古陶瓷博物馆。第三,活动内容年鉴化。将举办过的活动以年鉴的方式整理,有助于博物馆回顾活动的优缺点,总结博物馆该阶段的发展过程,并为下一步计划建设提供参考。
在资金上,保持资金的良性循环。民营博物馆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的运转问题,合理利用社会资金实现盈亏平衡是民营博物馆追求的理想。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参与博物馆交流活动,学习其他博物馆优秀的发展经验。博物馆的许多工作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完成,建设一支自己的专业团队从博物馆长远的发展来看十分重要。民营博物馆需要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培养,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同时减少人才的流失,提高人才的利用率,确保职员能够完成博物馆的所有工作。最后,博物馆还要将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到一起,制订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策略,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博物馆文化传递到公众身边,多利用新媒体与新技术营销、宣传自己,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公众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
4 结语
通过对广州普公古陶瓷博物馆运营的考察,可以说民营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博物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等一系列“走出去”活动,不仅解决了博物馆发展模式僵化的问题,还提升了博物馆文化服务的能力。如何使民营博物馆可持续地发展“走出去”模式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浅谈中小博物馆如何提升社会影响力[C]//.湖南省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文集8.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2]江枫.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引进来与走出去[C]//.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3]随杰,常素霞.走出庭院服务社会不断加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文物春秋,2008(4).
[4]杜玉波.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N].光明日报,2012-06-04(016).
[5]陈仕桦.论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传播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7).
[6]古珍晶.昆明私人博物馆与社区互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7]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48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