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财务内控管理,以确保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常见财务风险问题,基于此,必须要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为企业财务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在对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分析时,主要探讨了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国有经济,而国有经济的重要载体则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重视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在对财务进行内控管理时,应将管理重点放在财务内控问题的管理上,并积极构建更加健全的财务内控体系,确保财务安全,并实现资产增值。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预算管控不全面
  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内控管理时,常出现对预算管控不全面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若对全面预算管理不到位,则会影响预算管理效益的发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预算管控不全面体现在没有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预算导向、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等。且在预算管控过程中,还会出现不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不能对预算管理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等现象,导致预算从编制到执行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最终导致预算与执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二)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相关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自身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导致其缺乏合理的资金结构和科学的产业链构成,最终会导致企业经营模式落后。国有企业的经营对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在投资时过于关注大规模投资,导致企业出现较大的资产负债杠杆率,形成财务风险隐患。而国有企业在市场产业链中,一般处于中低端位置,其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因而市场份额较小,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极为不利。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于内部控制缺乏集中管制,导致内部管控层级设置不合理,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资金内部控制标准,导致内部监控不到位。
  我国国有企业本身的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背负着较重的地方债务,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自身的负债杠杆率过大,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以财政部门在2017年发表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数据为参考对国有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可知,在2017年,我国地方国有企业的负债金额为28.25万亿元,与去年同時期相比,负债增长率为19.7%,而财务费用增长率则为 15.2%。在近几年,地方国有企业的利润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导致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企业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较差,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隐患。此外,国有企业自身的资产流动性较差,出现了较高的债务比例。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成因在于企业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导致投资回报率较低,从而使得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无法及时的对资金进行变现,导致企业无法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常常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增加了难度。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缺乏先进的经营体制也是导致其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经济目标不明确和战略规划缺乏会导致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从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引发财务风险。
  (三)内部审计工作不深入
  在国有企业进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督,而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结束之后,则需要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可以看作是对财务内控管理的事后监督。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都不健全,导致在执行审计时无法全面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核查,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无法及时的纠正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财务出现危机。
  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1.产权体制特殊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不同于民营企业,其所有权的归属为全国人民。但是全国人民在执行产权权能时会遇到较大的阻碍,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自身身份为法人还是自然人无法进行明确,因而政府部门需要扮演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者的角色,人民将权利授予相关政府部门,并由此形成了全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赋予了国有企业产权的行政化特征,在对企业执行内部控制时,也会偏于行政化,缺乏市场导向,不利于企业内控成效的提升。
  2.目标的多样性
  国有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并不以效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其会将国家政策和相关措施作为发展的导向标,会将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发展的重点。而再加上国有企业产权的行政化特征,在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也会重视发挥自身的行政智能,追求政治利益。但同时其也需要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待遇等,使得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加多元化,在执行内部控制时,就容易出现控制混乱的现象。
  (二)外部原因
  和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于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其面对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若对于授权经营者提供较大的财权,可能对于提高决策效率具有一定帮助,但也会引发相应的财务风险,出现投资决策失误,从而使国有资产出现风险等。而若对授权经营者提供的财权过小,虽然能够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但却会影响企业决策效率的提升,此时就彰显出了国有企业投资和决策之间的管控矛盾。
  三、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成效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在进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将其和预算管理目标结合在一起,并且要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在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一是要强化预算编制工作管理,在编制预算时,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对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二要提高和预算编制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各个单位要对本单位负责的预算项目进行认真和详细的编制,确保遵循预算编制流程与要求,为企业整体预算编制提供支持;三要对预算支出进行绩效考评,并在后续的年度预算中纳入前期考核结果,对于预算绩效较好的项目要增加资金配置,对于预算绩效考核较差的项目则要削减资金配置数额,以便于科学的对后期的年度预算支出方向进行调整;最后要严格的监督资金流向,确保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并追求支出和收入最大程度的平衡。
  (二)加强财务风险处理
  财务风险问题是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最关键的财务问题,加强财务风险管控,要求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人员重视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要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言,企业应加强对资金成本的监督,并定期考核企业资产管理比率,为企业流动资金的合理投放提供参考,使企业资产周转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其次,要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要重视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评估项目财务风险等级,制定风险预控方案,实现对财务信息、投资信息等环节风险的全面把控。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国有企业财务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可以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要做好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包括账簿核对、预结算审核等,还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在内部审计制度中,要强调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审计,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与此同时,在进行审计时,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相关软件等实现全面审计和精确审计。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工作将更加深入的融入到内部控制中去,以确保财务管理效益的充分发挥。
  四、结语
  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因而,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并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在进行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时,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和风险管控工作,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实现国有企业的财务安全与资金的高效配置。
  参考文献:
  [1]李元翔.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 (32).
  [2]侯筱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及内控体系构建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 (29).
  [3]李娟.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8 (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9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