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针对以往医学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自身教学改革实践,按照会议精神进行初步探索性改革。本研究从问题导向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教学、学生参与预实验、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课外学术实践五个方面,改革医学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核心目标,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关键词:教学改革;医学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回归初心,以本为本,各高校着力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迎接本科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属于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必修课程。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医学生巩固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探索意识、分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素养。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将实践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一种技能训练,忽视其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往的实验内容、考核评价、教育途径与实际应用需求相脱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最高要求。因此,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核心目标,深入改革医学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1立足实践,推进问题导向性实验
  高等教育现行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单纯传授基础知识及实验技术,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它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
  问题导向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把学习过程置于实际案例情境之中,质疑问难、有意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和课后自学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生命现象的奥秘和生物化学过程中的机制等都可以深入质疑,引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在生物化学和临床疾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疾病发生、診断及治疗的分子机制。问题导向性实验素材完全取自于临床实际,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创设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或许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和挑战度,然而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进而积极查阅资料,自我设计实验方案,不断优化实验条件,最终完成实验任务,有效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创新创造能力。
  2突破界限,开设综合应用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自行选择与临床实践关系紧密的、有代表性的课题,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院校可以删减部分陈旧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内容,将部分具有关联性、连贯性的独立实验整合为综合性实验,以及增加一系列科研探索性的深度综合性实验内容,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分层次、选择性增设。
  这些综合应用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医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全面掌握,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分层次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验项目,能够使各医学专业学生都可以体验到学有所成,明确了专业方向,树立了专业信心,也更有利于满足当今医学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
  3精益求精,鼓励学生参与预实验
  预实验是指在实验课前,为检验材料准备、试剂配制等而提前进行的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论证正式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保障正式实验顺利完成。预实验通常由高校实验教师负责。医学生参与预实验,能够对实验整体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知。教学单位应该愿意接收、鼓励、支持学生参与预实验。参加预实验的学生需提前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观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实验微视频做好预习,并在指导教师辅助下完成实验任务,包括实验材料预处理、实验试剂配制和分装摆放等。在预实验中,相比于课堂教学,学生动手实操内容更全面、更丰富,还能够引发更多思考,现场质疑、沟通分析、全面解决,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此外,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可以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突破实验条件、时间、空间的限制,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现实不具备或者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方便学生自学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预实验内容,之后在虚拟环境中开展预实验,达到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效果,也成为线下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
  4科学评估,实施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主体、多标准、多形式进行评价,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反馈信息,有助于加强教学活动与评价内容之间的一致性,但很难反映课程的最终学习情况。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测试形式来评定学生学习水平,易于量化,但评估的是学习结果,缺乏对全过程的教学反思。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建立多元结合考核评价体系,将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更加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但要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形成性评价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础验证实验课程的学生考核标准由三个环节组成:课前预习、实验过程(课堂出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实验总结(数据结果分析、讨论);二是综合应用型实验课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两方面。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查阅文献,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终结性评价即期末实验考评,通过闭卷测验、汇报答辩及实操实训考查三种形式相结合对学生实验技能进行全口径考核。
  5搭建平台,助推全方位课外学术实践
  积极鼓励并指导医学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组队、实施项目、分析统计数据和撰写总结报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结合医学专业实际,注重实践过程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医学院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复核,评选出校级课题,从中择优拟推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
  积极举办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大赛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两个竞赛单元,通过形式多样的竞技比赛,实战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水平,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细高效、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参赛选手择优选拔和强化培训之后,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竞赛。通过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对实验课程和实验技能的重视,巩固教学目标和成果,有效培养实践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积极举办学生课外学术创新论坛。论坛分为专家学术报告、学生科研成果集中展示和会后座谈交流三个部分。专家学术报告邀请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领域国外知名专家教授讲学,通过讲科学、讲人生引导医学生要坚定救死扶伤信念,脚踏实地,努力提升岗位胜任力;学生科研项目采用学术墙报、汇报演讲、座谈交流等形式从项目研究背景、整体设计思路及实施情况、项目创新点、阶段性成果等几个方面与参会观摩人员分享;会后,围绕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锻炼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举办学生论坛,可以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搭建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平台,培养具有前沿意识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6结束语
  综上,未来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应继续以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医学生物化学实践教学深入改革,打造“金课”课堂,追求卓越教学,全面提升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