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舞弊三角论对于上市公司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国内上市公司层出不穷,致使会计人员财务的舞弊问题日趋显露。财务舞弊行为不仅败坏道德风气降低职业素养,还会影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进而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损害了企业投资者的利益。舞弊者对利益诱惑的把控承认低,不注重对职业道德的提升是造成财务舞弊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以上市K公司为例,着重从三个角度分析舞弊因素产生的原因,并为治理防范会计舞弊现象提出合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三因素;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一、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三角论”经由美国著名会计学会会长史帝文·阿波雷奇特提出。他认为,造成企业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机会、压力和自我合理化,三者成三足鼎立的关系缺一不可,缺少任意条件企业舞弊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财务舞弊的影响恶劣,不仅损害公司资源配置优化的功能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对投资者造成严重利益损失。若想彻底解决企业中存在的舞弊问题应从该三项因素出发,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上市K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上市K公司的背景及案例概述
   (1)企业背景及裁决
   K公司是我国大型精密型生产的重点企业,企业于2007年1月正式上市交易。但由于财务造假以及信息披露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于2018予以退市处理,并予以60万元罚款,且采用对董事长终身关闭证券市场大门,总经理及财务总监5年内不允许进入证券市场的处罚。
   (2)财务舞弊的手段
   ①跨期确认收入
   2013年到2015年,K公司和合作方客户或经销商签署了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在付款方付给部分款项后、货物还未发出的情况下提前确认收讫,并将下一年度的实际收入确认为当年。运用此种手段,K公司于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跨期确认笔数分别为56笔,59笔,107笔共计141,460,512.63元。2013年-2015年度营业收入水平分别为本期公布披露营业收入的7.41%、4.75%和5.31%。
   ②擅自修改合同价格
   K公司在2013年、2014年两年间利用与客户签订合同之后自行单方面虚假增加合同价格的不合法手段使收入虚涨2,105,786.33元。2013年、2014年年度K公司虚增收入分别占当期公开营业额的0.14%和0.07%。
   ③存货虚构
   2013年至2015年期间,K公司采用创设账户外产成品仓库、虚构加工生产业务、虚增实际制造成本等违法手段,虚假增加了各阶段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年度期末存货的库存数量。并于三年内增加虚假成本235,272,252.56元。三年存货累计少计505,985,325.86元,2013年-2015年三年内虚减存货分别为120,871,685.64元,184,926,310.72元和200,187,329.50元。K公司2013年-2015年度披露的报告中存货的库存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K公司财务舞弊形成的原因——基于舞弊三因素理论
   (1)源动力:压力
   ①退市压力。作为老牌生产厂家,发展不景气受新型产业及各国家政策、发展趋势的影响,订单数日趋减少致使净利润降低。根据K公司2014年-2015年财务报表可得净利润为负(-20409.13万元和-1.96亿元)面临退市压力。我国《证券法》对退市有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予退市,即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将会退市。该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为避免该风险采取虚增利润粉饰业绩达继续上市目的。
   ②融资压力。融资压力是指公司发展面临融资需求但是净资产收益率(ROE)达不到一定指标。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具有相关规定,近三年连续盈利的上市公司才可拥有配股资格。图为K公司2016年度主要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连续三年为负值说明在实行市场扩张战略此时需要较强融资能力,而根据主要图表中连续三年ROE值均为负值说明融资能力较差并不足以支撑起这一战略的持续进行。融资能力差的压力促使其进行财务舞弊。
   (2)助推器:机会
   ①内部因素。首先股权的结构分布不合理,股权分配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该公司的决策管理透明程度和民主公正程度,股权集中程度越高说明被企业被内部控制机会越高越容易发生舞弊现象,而对于K公司而言,除开已上市H股,A股市场中该公司具有的股权持有比例为25.08%,其余3-10位持股比例加起来为8.48%,其他股东无法制衡,使得财务舞弊现象滋生。其次,高层职位结构不合理,存在一人胜任多职的现象,股东大会形同虚设。K公司董事长同时身兼财务总监或总裁等重要职位,由此可见K公司内部控制力度较小,董事会与财务高管人员重合,二者之间起不到监督作用,促使财务舞弊现象的滋生。
   ②外部因素。一方面是第三方企业为谋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合谋手段。2013年-2016年K公司连续三年虚构利润数额巨大,但是负责该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事务所非但没有提出异议反而继续将这一非真实报表呈现给各个投资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为投资者提供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保证的第三方机构,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与被审计上市公司合谋欺骗投资者。继揭露K公司财务舞弊后,对于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受相关责任的追究。另外法律系统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舞弊者趁虚而入,尽管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套有关证券市场交易的法律,但是仍然有相关领域为灰色地带,舞弊者正是利用这片灰色地带进行操作,令财务舞弊问题屡屡发生。
   (3)润滑剂:借口
   舞弊者常常用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即使得自己的违法行为道德化。管理者的诚信意识决定了企业财务舞弊现象的存在与否。K公司以粉飾业绩、避免退市为借口虚增利润,进行财务舞弊行为,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公众利益,是一种失真行为。    三、针对案例企业提出防范措施
   1.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层结构及产品优化
   (1)合理分配股权。我国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不合理现象,正如K公司与本企业持股比例相比其余股东持股占比不超过10%,导致其他股东利益受损,公司更容易产生舞弊行为,合理分配股权可改善优化公司内部结构,避免大股东刻意控股,防范舞弊现象发生。
   (2)内部高管层职位的分配。一人身兼多职是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现状,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现象滋生的一项巨大因素。即一人一职不得存在兼任行为的方案是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合理有效限制各高管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
   (3)健全内部董事会的职能。加强监事会的监管作用。董事会是一个公司治理的核心,它不仅管理公司经营活动还负责监督公司内部高管人员的行为规范,监管制衡董事会和经管层是监事会的主要职能,只有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才能降低董事会和经管层之间的舞弊几率。
   (4)优化产业结构。K公司的退市压力主要受国家政策及发展趋势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顺应国家政策的发展,将重工业逐步环保化、绿色化,实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转型或将产业链更改为节约环保型。
   2.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监管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公司财务报表重要的第三方工作室,审计K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在本次案件中并没有受到责任连带,仅是接受这次审计委托的个人受到处罚,这就助长了财务舞弊的滋生,只有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监管制度,增强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才能避免舞弊现象发生。
   3.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及法律法规
   (1)健全监管处罚机制。K公司的被迫退市一部分原因审计人员的舞弊,目前法律法规中对于审计人员的舞弊处罚相对较轻,应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健全处罚机制,让审计人员充分意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可起到减轻财务舞弊现象发生的作用。
   (2)完善退市准则。K公司形成财务舞弊的主要动机是退市压力。而上市公司是否退市的评判标准并不应该是“连续三年盈利为负”而应当为“资不抵债”。当上市公司资不抵债时证明该公司已无盈利能力,会面临破产清算的结果,发行的股票也会失去保值增值性,丧失价值,最终顺理成章退出证券市场。
   (3)扩宽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通过虚增利润方式以满足本企业对股权融资强烈的偏好。K公司三年来主要采取股权融资的手段进行市场扩张战略,但是股权融资能力弱导致该企业面临融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机制和融资政策不够健全使得股权融资成为经营者心中的唯一融资方式。针对该项问题,企业应当扩宽融资渠道,例如可开展可转化债券融资、发行债券及信用担保等融资方式,改变上市企业的股东对融资方式根深蒂固的旧式思想,更新融资理念。让上市公司最终意识到股权融资并非唯一的融资方式,减少企业财务舞弊的冲动。
   四、结论
   随着上市公司的层见迭出,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也层出叠现,而究其根本形成财务舞弊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三——压力、机会、借口。三者互相依存,缺少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整整意义上的舞弊。透过K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中仍存在灰色地带致使舞弊者乘虚而入,其他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力引以为鉴自省自身企业才能避免其余上市公司重蹈覆辙,经历退市危机,减少舞弊行为才能给予有健康的投資环境。作为企业相关高管,内部会计人员及负责审计的审计人员应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坚守职业道德不徇私舞弊;法律和政府也应当加大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和法律保障避免舞弊者有利可图,建立更完善的证券市场。
  参考文献:
   [1]吴若唯,廖国威.基于舞弊三角论的金亚科技财务舞弊成因分析.会计师,2019.2.
   [2]高博宇.基于舞弊三因素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
   [3]张艳.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治理研究——以*ST博元为例. 经济研究导刊,2018.
   [4]邹秀红.浅谈财务造假手段及防范措施.中国集体经济,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5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