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人员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2006年2月17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从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震动都是巨大的。本文从会计准则的制定思想分析入手,探讨新会计准则颁布和实施对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提出我国会计从业者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来适应会计行业所面临的变革。
  [关键词] 会计准则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我国会计准则是否应该国际化?我国会计准则应该如何和国际接轨?在与国际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的情形下,既保持我国会计的特点又融入国际会计界?当这些争论还在讨论中时,我国会计准则的又一次更新已经开始了。
  
  一、新准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标准
  
  2006年2月17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包括了一项基本准则,还包括了38项具体准则。这次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不但引进了众多的新兴准则,也保留了我国原有会计准则的特色,在新增加了大量的新准则(38项)的同时,也保持了基本原则(1项)。从新准则可以看出此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思想是:提出了会计工作的总体原则,最终应达到的要求规范和目标,同时也给出了具体业务,要素的确认,操作方法。在总体方面给出了规范标准,也在具体事项上给出了处置方法。这样对具体的一些会计业务确认有了清晰的规定,实物操作时也有了标准化的条文,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有了明确的范围。新准则的制定既区别了美国以具体规则为导向的制定原则,又保留了我国会计准则在总体上把握的特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传达了我国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走向信息。
  
  二、新准则颁布对我国会计人员的影响
  
  1.会计人员的角色定位应面向为整个社会
  在我国会计,财务人员在公众眼中, 是和企业核心信息相关的,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正是由于会计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财务信息。所以财务人员被管理层重视,企业的管理层和会计人员有着紧密联系。企业财务人员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扮演着企业管理人员“贴心人”的角色。再加之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企业经营发展需要服务,以及自己的职业岗位受制与人,这种种因素都导致会计人员不得不屈从、迎合企业管理者的需要。财务人员在这些要求下,主动或被动的运用自己娴熟的财务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漏洞,美化甚至扭曲企业财务信息, 向外界用数字传达企业的虚假的经营状况,发布不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迷惑广大投资者和信息的相关使用者,最终达到为公司圈钱的目的。这些造成了资本市场的混乱,搅乱了资本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整个资本市场萎靡不振,使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资本市场的反映形成相差巨大的畸形结果。这些导致了社会整体要求会计人员角色的重新定位。会计人员要由企业内部逐渐的走向企业外部,真正站在公信力的角度,为整个现行投资者和未来潜在投资者服务,阳光化作业。
  新准则强化了会计人员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这一点在基本准则开宗明义地指出,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必须为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并为此对确认计量原则作了系统严格的规定。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相应的,从信息披露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对原有财务报告披露要求作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创建了比较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例如,单独设置了报告准则,专门设立了财务报告的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这些准则要求企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要求企业必须在附注中提供充分、及时的补充信息,要求企业必须将所控制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与年报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定期编制中期财务报告,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业务分部信息和地区分部信息。新准则对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的全面系统规定,必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政策导向和基本原则。
  从这些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可以明确看出,国家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该更加注重社会需求,满足社会公众求真务实,了解企业真正的经营状况的需要。会计人员应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尽力去达到诚信的要求,从自己行业微观能量去影响和推动宏观经济活动的健康良性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经济运行环境的目的。会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定位中,应在投资人和管理层,公司个体和社会整体之间更好的平衡定位,逐步的走向社会,更加准确的,清晰,公信的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达到广大投资者对企业信息真实性的期望。促进经济运行的良性发展。
  2.会计人员的经济着眼点应立足于国内放眼于世界
  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越来越多,合作的层次越来越广泛,企业之间的联系程度越来越紧密。近期国家对企业的经营方针,由过去的‘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要求我国企业加大对外国的投资力度,积极加入世界经济的竞争中。这些都表明我国企业和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渗透,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了。其次,我国企业在外国资本是市场上,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从原来香港上市的蓝筹股,到美国上市的科技IT股搜狐,新浪,百度,一直到近期过国有金融企业的上市,交行,人寿保险,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司的种类越来越多,融资规模越来越大,在世界上各主要融资市场上引起的外国投资者注意力也越来越瞩目,涉及外国投资者利益的人数更加广泛,这些公司在证券市场的稍许变动,都会对广大投资者带来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规则,惯例和世界接轨,融入其中。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和会计行业技术层面标准的统一化要求下,我国会计准则由过去的17项修订增加为当前的39项,不仅仅在数量上有巨大的飞跃,特别是在准则的相关内容上也是借鉴,贴近当前世界上主流的会计准则标准的,更符合国际财务界现行的规范。
  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趋同的体现,是确认计量政策的选择。在新准则中,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既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以往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我国以前的会计准则中,则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依据。在此次制定准则的过程中,财政部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都采用了公允价值。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签署的“联合声明”,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事实予以了确认和肯定。
  从中不难看出,这些都要求我们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仅在把眼光局限于国内,满足于国内投资者的需求,还要加大与国际会计行业的交流合作,从而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理念,会计思想,会计意识,会计教育上与国际通行的接轨,真正切实的加入国际会计业的行列,积极地投身于会计国际化的潮流中,主动发出中国财务会计界的声音,影响国际会计行业的规则制定和发展趋向,由被动的接受国外的会计观点,转变为主动提出我国特色的会计理念,在会计发展中占有更加有利的位置。

  3.会计人员必须熟悉不同的行业准则
  不同行业会计工作的特点不同,不同行业之间的会计工作界限区别更大。我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行业的细化明显,必须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准则。此次新准则的制订就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上,规范完善了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保险合同等准则。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证券行业的新准则。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改革和外汇改革的渐次展开,金融全球化、融资证券化和金融业务创新的迅速发展,为适应应对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挑战、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共计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外币折算、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企业年金基金、金融工具列报8个准则做出了高质量的快速反应,几乎占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近五分之一。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其中,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这些准则不仅对传统的金融企业出现的创新金融业务,也对一般企业原来意义上的短期投资业务、使用的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上予以了完善和突破。
  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之间的具体会计准则逐渐清晰,之间的差距也逐步拉大。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特点,各行业会计的特点更加明确,会计的行业化更加明晰,这些需要会计人员更加注重本行业的会计特点,本行业会计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能说,今后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将会像美国那样繁复,(美国至今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准则已有上百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的运用,新行业,新标准将会出现,与之配合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就需要更多能够专注于本行业,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经济运转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和执行本行业新会计准则,更进一步去发现和提出本行业会计操作和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和方案。而且在运用新会计准则时,发现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解决这种差异所造成的混乱,以及在日常具体的会计技术操作时,如何在发挥,运用新会计准则,既遵循标准的情况下,又尽可能的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这都需要会计人员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解决这些问题。
  4.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越来越快
  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越高,越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从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到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发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周期越来越短,所耗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会计人员所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需要学习掌握的新知识越来越多。而且当今国际会计准则不停的进步,目前已经比较完备,现已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100多项,相比之下我国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将不断的补充,增加,最终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大体同步的结果。
  会计人员除了圆满的完成日常的工作外,还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会计知识,熟练掌握新会计技巧。会计人员要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去理解不断推出的会计准则的总体观念,精神实质,分析个体情况,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并要求会计人员拥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来满足会计发展的趋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1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