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时雨

  [摘 要]世界数字文化环境的兴起和深入发展,给图书馆数字文化建设创造了创新契机、提供了技术支持。科学掌握时代趋势及发展机遇,理性分析挑战及希望,重组体系内涵及思路,创新方法是新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的科学应对策略,核心是立足本土,依靠数字文化力量,开始自主创新道路。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数字文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8.085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8-0-02
  0     引 言
  在新时期,随着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及关联信息不断增多,数字系统开始应用于人文学科方面,出现了新的概念,即“数字人文”。相关学者表明,数字人文主要依靠计算机系统处理与分析以往的人文研究信息,把人文学科探究方式和数字技术相统一开展人文探究。数字文化理念的产生,表明文化学科附属计算学科交叉探究已迈向高速发展时期,人文学科探究和数字技术已得到良好结合。
  1     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基本特点
  1.1   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
  一方面,本土化定位。设置图书馆本土化建设目标是20世纪末出现的核心命题。实践检验,只有遵循这个目标定位,才可以保证图书馆经营的科学方向。现今,国外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逐渐完善,借鉴国外尤其是欧美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可以推动国内图书馆更好地建设数字人文。同时,还要坚持自己的道路,建设充满中国特色的数字人文图书馆。另一方面,同国际化接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和国际化接轨属于大势所趋,核心是提高国际参与和互动水平,“走出去”与“引进来”良好互动,依靠数字人文业务和图书馆资源系统,广泛组织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国际协作及交流,这也是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重要特点。
  1.2   交叉性和包容性统一
  ①交叉性。学科交叉属于数字人文的最大特点,将之嵌入图书馆必定引起空间模式创新和重组。在学理方面打破静态闭合的理论界限,重组双向交流、协作共建的新观念及新体系;在操作中提高系统要素重构和结构再造,创建异质化、同构交流的新共同体,给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带来理论及实践支持。②包容性。图书馆数字人文平台是在要素和结构交融阶段,形成的一种集合生态平台。其中,交叉性属于结合点,包容性属于增长点。因此,在推动包容发展阶段,不仅要聚合交叉性,还要提高包容性,主要是在纵向方面维持发展目标的统一性,在横向方面提高要素和结构的结合性,这是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形式特点。
  2     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基本现状
  2.1   受传统束缚,思想落后
  第一,思想落后。图书馆数字人文结合发展面临着新挑战,理论基础弱化、发展思想落后,对数字人文的了解以及图书馆参加职能判定还没有达成共识,对怎样促进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缺少战略性思索、实践计划和个案探究,导致合作单位在参与方面处在被动重组状态,积极性与主动性较低。第二,受传统束缚。在提供传统服务的过程中,盲目强调数字化工作,不利于图书馆行业的稳定发展,其中,理论脱贫和思想更新是当下急需处理的重要问题。
  2.2   体系开放和边界迷茫
  开放、容纳、革新、发展属于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体系的关键内容。随着学科交叉、体系融合、模式再创、新共同体方面边界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体系开放性。体系开放性是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学科“二元化”交融新体系的基本特点。转变原生态学科目标,重构新生态供体属于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实际要求,对原本学科体系带来了挑战。第二,边界迷茫性。体现为数字人文探究范围不够明确,数字系统人员和学科探究者“双盲”,单一探究很多,缺乏双向系统总体性探究,突破局限和完善边界是目前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理论及实践探究遇到的深层挑战。
  2.3   方法革新和技术支撑不足
  数字人文属于一种比数字量化和数字系统化更充满本体色彩及哲学思想的关键词,能够推广电子图书、促进新媒体传递技术出现,改变碎片化读书模式,图书馆必须有与之相符合的特殊技术方式同系统支撑新共同体建设。当前存在的顯著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①方式革新不够,习惯性采取常态思维模式,不利于从图书馆建设数字文化的独特性着手,将常规方法论和新共同体独特性相统一,组织跨界结合、协调创新探究;②技术支撑不够,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对科技支撑有独特需求,包含信息化、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可视化、VR、AR和机器学习等科技应用。目前,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科技条件不够,基础设施创建不健全,整体发展不平衡,要通过政策支持、体制变革、技术革新和人才培训等方式补偿技术短板,这是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方面需要处理的基本问题。
  3     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整体构思
  3.1   基于现代化
  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属于一种基于现代化吸取、改造、革新、重组、长久发展的过程。第一,在宏观战略需求方面,2018年1月1号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强调,公共图书馆属于社会主义社会文化体制的关键构成部分,总体决定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全局。落实至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方面,即妥善处置局部和总体之间的关联,通过现代化推动本土化建设。第二,在自身发展需求方面,图书馆开展数字文化十分火热,学科方向本土化与现代化阶段。从辩证方面来说,这是两种不同范围却有一定联系的战略决策,交叉结合,相辅相成,融洽统一,具备总体性作用。因此,基于本土以及现代化,坚持不同于传统但又有别于别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是全面促进国家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要求。由此,在新时期,只有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得到更好发展,才会成为谱写中国社会主义新章程的重要力量。   3.2   突出特色化
  中国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应充分表现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关键是体现主体思想和本色标准。第一,明确主体思想。遵循导向、服务全局属于“十三五”阶段图书馆行业建设的导向思想及原则。遵循导向即以人民为核心,服务全局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只依靠本身学科创建及行业发展特点,不断提升全民科学文化涵养及社会文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这是国家图书馆创建数字人文主体观念的立足点及落脚点,还是不同于国外数字文化创建的关键特点,为特色化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第二,体现本色标准。本色标准主要指体系与本土特征的约定性,主要是扎根本土观念,指主动的国家观念、民族信念以及图书馆传统因素。例如,经实践检验,国外数字人文创建都基于本土社会条件及文化背景下。体现本色标准核心要求体现本土性,提高原创性。在战略方面,妥善处置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联,考虑共性,体现不可取代性;在方法方面,以我为核心,兼收并蓄,学习欧美数字人文科学经验及成果,将其进行适应性改变与创造性改造,以避免盲目生搬硬套和闭门造车。
  4     图书馆建设数字文化的途径
  4.1   基于本土,制订新计划
  数字人文在西方已近成熟累积和推广传播阶段,但将之引进我国图书馆领域,要经历重要的适应和改造环节。第一,基于本土。国内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是对国外数字人文建设经验及成果转移,但主要目的在于推进本土化建设,创建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数字人文机制。引入国外科学经验能免走和少走弯路,提高赶超速度,但无法彻底照搬外域观念及方法,需要扎根本土,理论结合实际,促进本土化迅速发展。第二,制订新计划。新时期,我国图书馆在历史新角度上,需要针对中国特色及图书馆建设实际与数字人文特征,体现民族性、社会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坚持内涵发展与主动创新道路,令民族性植根在本土中,时代性凸显在进程中,科学性体现在发展中,系统性贯穿在系统中,变接受对象为创新者和供应人员,为全球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中国计划。
  4.2   以人为本打牢基础
  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思想的重点,还是数字人文建设的根基。人属于生产力方面最活跃以及最充满创造水平的决定要素,是推进新时期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核心动力。整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各项研究成果发现,我国图书馆对人文整體关注不足,不利于将人本放在体系战略核心位置。因此,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观念,将人本思想及价值取向放在第一位,摆正技术和人本之间的联系,将扩展读者、学者、客户以及组建专业团队有机融合起来,令服务变成新时期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的信息关键、变革热点以及发展核心,全面突出国内图书馆的公益属性、人民性以及服务性等本质特点。第二,打牢基础。在起步过程中,基础建设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因此,我国图书馆建设数字人文时应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创建数字人文的探究经验,打牢以下几种基础建设:①提高信息基础,推动数据信息共建共享;②改进关键技术,推动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以及自动化发展;③扩展发展和服务空间,加强协同创新和结合发展。
  5     结 语
  数字人文的出现为图书馆服务革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图书馆要密切关注数字人文创建的基本情况,确定本身定位,优化机构职能,建立针对性高的服务方法,掌握客户数据需求,采用多种方法及手段,积极参加数字人文创建,不断扩大图书馆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蒋萌.新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4).
  [2]石志松.荷兰高校及图书馆数字人文发展的合作模式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6).
  [3]苏敏,许春漫.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建设及启
  示[J].图书馆建设,2018(11).
  [4]郭晶,王晓阳.国外数字人文研究演进及发展动向——基于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相关专著的梳理[J].图书与情报,2018(3).
  [5]周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19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