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知识经济视角的组织发展战略问题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玉宇

  一、知识经济及其特点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有人将之称为以电脑、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主要特点有:
  1.全球化
  生产要素的组合在全球范围内变化很大,知识流(知识生产、知识分配、知识变换、知识传播、知识消费)、信息流和技术流(无形贸易)的规律和发展速度都大大超过以往的商品流和物流(有形贸易)。由于知识经济的共享性,世界各国都可以同时享有和使用人类共有的智力资源,信息的网络化使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
  2.网络化
  科技进步导致通讯数字网络技术不断更新,促使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者之间的网络,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网络,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网络,诸如此类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效益增大。
  3.集成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的融合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促使各国不同行业间的高度集成。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三分天下的格局,且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在其发展战略上,中央对普通高校的布局应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进行改革与完善,同时根据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实际和教育日益国际化的现实,可适当增设部分新校,以实现全国的合理布局。
  第二,为了应对国际教育竞争的需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抢占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的制高点,应倾注全力,在广泛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创办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对民办高校应采取积极推进、大力扶持的政策,让其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三,要继续推进和完善教育体制的改革,真正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变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直接管理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宏观管理。
  第四,为了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应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教育规划、战略的研究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制定,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宏观调控和监管机制以及教育评估体系、评估机构、评估专家队伍的建立,从而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发展战略研究
  
  1.要把握好高校发展的关键要素
  (1)发展的方向性
  发展战略规划是高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目标,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是关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一个大学的问题。所以高校的大政方针、各项改革等都要按照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来确定,是学校 发展建设的定向器。
  (2)发展的长远性
  发展战略规划是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主要目的,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责 任感,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发展的稳定的关系及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用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指导管理者,能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功利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办学的特色性
  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自身的优势,进行合理有效地资源配置,找准突破口,强化特色意识,突出特色作用,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4)发展的稳定性
  发展战略规划规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学校每一项具体计划都是为了实现发展战略规划,任何偏离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行为都将失去意 义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一经制定,就成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上下都必须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而共同努力。
  2.要科学构筑高校发展的要件
  (1)确定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依据,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要坚持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育工作方针。在具体制定过程中主要突出学校本身的特色和发展水平。在这个基础上首先要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这是我们制定高校发展战略 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2)学校的现状及发展要素
  需要通过战略管理工具分析学校的总体概况,有哪些优势、特色,有哪些需要今后继续发展和加强的地方,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3)高校发展的战略目标
  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体现办学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历史渊源的沿袭,又是对时代价值的反映,既指导办学实践,更指向未来发展。
  (4)高校的战略规划
  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培养规划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服务方向定位。定位问题至关重要,它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大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重点考虑: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与特色,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需要。
  (5)高校的战略任务
  这是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与主要内容所在。要根据国家的形势、大学的主要任务、学校的实际和特色来确定。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建设规划。学科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和产业开发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就要明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发展建设整体上台阶的发展思路;在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时主要考虑学科布局,如何形成基本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新型交叉学科。同时要注重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地、学科目标的建设。
  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因为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是学科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在制定师资队伍发展战略规划时,要重点考虑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和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此外,还要加强师德教育,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建设等。
  ③科研建设规划。就是要充分依靠教育科研进行科学决策,依靠教育科研引进先进理念,依靠教育科研提高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依靠科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3.要综合考虑高校资源,确保发展战略的实施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在战略实施中,要十分重视战略实施,并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分解战略目标和任务,明确各级职责
  在战略实施中,首先要分解目标、任务,将中长期规划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将学校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院系,年初部署,年终检查考核,明确各自责任,推进落实。可以考虑实行院、系目标责任制。年初由各院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几个小组,分别到各院系共同讨论,报学校批准后,校长和院长(系主任)签订责任书。年终,学校领导带队到各院系检查目标责任落实的情况,并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对优良的单位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单位给予处罚,而且院系领导考核与院系目标责任考核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

  (2)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保证战略重点
  战略实施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保战略重点。经济学家赛耶特 (Cyert)提出,在战略领导中要用力推动两个原则:“我们必须发现我们有优势的地方,(推动所有单位)发现他们的比较优势并且集中于这些目标。”优势的发展需要优质的资源来保证。只有资源的相互配合才会产生战略优势。任何一所学校的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战略重点要增加资源配置,对需要限制发展的学科,则减少资源配置。校长最大的权力就是资源配置权,很多权力可以下放到院系,惟独资源配置权是不能下放的。校长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保证学校战略重点。
  (3)必要时调整高校组织结构,推动战略实施
  学校的组织结构必须适应战略实施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首先,建立精简、高效的高校决策机构,既集体领导又分工负责,及时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推进战略实施。其次,要调整职能部门,加强教学、科研、人事及为学校获取资源部门的力量。在关键点上要恰当地增设机构,保证战略重点。再次,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实施的需要,调整院系设置。要围绕突出发展的新兴学科,设置机构。此外,高校还要对现有院系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
  (4)完善配套的制度、机制,加强组织执行力
  在实际工作中,忙于紧急的事情而忽视重要的事情,这是战略管理中的大忌。现在学校和院系领导,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各种突发的事情、上级布置的事情、群众因切身利益而找上门来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接待等等,往往因此忽视了学校发展的大事。一年下来,十分忙碌,但有关学校发展的大事却没有抓住。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高领导艺术和战略领导能力,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思想转变为行为的中介,没有相应的制度,再好的思想、规划都是空的。
  同时,高校需要建立的制度很多,如决策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事和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但以往比较忽视的是评估制度。评估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了这一环节,战略实施就得不到保证。因此,这里着重强调建立评估制度,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建立战略评估制度,主要包括:①检查战略基础。通过检查,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势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何种变化,因何而发生变化。②衡量战略绩效。对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在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取得的结果。③战略的修正与调整。在战略检查与绩效衡量的 基础上,做出是否持续战略、调整战略、重组战略或终止战略的决定。其次,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考察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通过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各级领导集中精力思考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大事,增强执行力,促进学校发展。
  除此之外,在高校战略实现中,战略领导还需在确立战略方向、建设学术和管理队伍、培育学校文化等方面下工夫,以确保战略的执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2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