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欢欢
[摘 要] 2018年4月,金融峰会的召开各行业领导人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新形势,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进行了战略性判断。在全球金融创新的推动下,商业银行增加了获取资金渠道,开发了丰富的金融产品,使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日益艰难。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中的中小银行,受自身发展条件限制,流动性风险管控压力更大,如何在新常态下保证银行流动性安全,对维护金融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在完善专业化管理水平、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加强不良贷款管理后才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货币政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1. 059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21- 0151- 02
1 商业银行一般流动性风险形成原因
1.1 期限错配的资产与负债
在日常经营中,商业银行利用吸收存款、同业拆借等业务,从市场得到资金形成负债,利用发放贷款等形式进行投资,获得收益,这也造成银行借贷在负债和资产端期限的不匹配。通常存款和同业拆解获取资金期限较短,尤其活期存款,对流动性要求高;在资产端,银行发放贷款期限较长。两者性质差异造成银行在负债、资产的期限不匹配,可能由于资产无法及时变现,进而导致产生流动性风险。
1.2 其他内部风险转化
银行经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非独立存在,内部其他的风险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转化为流动性风险。如信用风险,银行发放的部分贷款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这类信用贷款存在敞口。债务人违约时,商业银行将面临信用风险。此类坏账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时,银行将引发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方面,利率水平将明显地印象银行资产价格和负债成本。对利率风险管控失误将吞噬银行的利差空间,预期外的利率上升将使银行资产缩水,融资成本上升,引发流动性风险。
1.3 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会根据经济运行形势决定对应货币政策,进而干预经济运行情况,使其更加合理运转。扩张、收缩周期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有迥异影响。扩张周期,宽松货币政策使银行流动性充裕,银行更加关注对资产的合理配置,获取更加可观的盈利能力,此时银行遭遇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较小;收缩周期,紧缩货币政策抽走了市场流动性,银行获取资金难度和成本加大,如不能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取资金,银行偿付能力将出现问题,引发流动性风险。
1.4 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
除从储户处揽储获得资金,银行资金获取渠道有出售金融资产、银行间拆借,金融市场成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后者融资能力。金融市场成熟时,参与买家和卖家更加广泛和理性,出售金融产品时面临的冲击成本更小,即资产变现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同时,拆借资金来源更广,成本更合理。反之,面对不成熟金融市场,出售资产面临着缺乏对手盘、对手盘不理性风险,变现难度大,成本较高,拆借资金方面也面临着类似问题。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时,银行获取资金难度和成本比较高,在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2 农商行流动性存在的问题
2.1 农商行难以适应金融环境
在金融脱媒化、互联网融资、“大资管”格局背景下,截至2018年末,农商行活期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依然大,说明农商行存款被多渠道分流,活期化趋势明显。从外部时长环境看:货币政策已释放“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注重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信号;受财政税收改革及地方债密集发行等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似乎在逐渐趋紧,利率波动有所加大,且逐步呈现攀升态势。以上变化必将影响农商行融入资金难度和成本,对其流动性管理构成负面干扰。
2.2 流动性管理的方法不完善
日常监管发现,农商行现行的流动性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农商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普遍通过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进行,没有建立多层次权责分工,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无法迎合金融环境日趋复杂、经营业务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同时,受制于农商行当前行业管理体制以及自身规模限制,单个农商行在流动性管理上缺乏先进的科技和信息系统支撑,仅依靠当前的日常资金头寸测算和人工分析,难以满足当前形势。
2.3 资产结构变化
农商行非信贷资产主要来自同业拆借、自营投资等业务。农村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依然过半。其所投资的标的资产主要是债券、资管计划等非标产品。众所周知,非标投资业务的复杂性较大,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叠加放大。特别是部分农商行为获得更大息差,将短期资金投资于中长期、流动性差的非标资产,无疑加大了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
2.4 信貸资产质量下滑
在未来长时间内,资产质量劣变、信贷空间瘦小将是所有银行面临共同问题。农商行受地缘、股权、发展阶段等影响,在信贷资产配置结构面临的资产质量管控问题也各不相同,如部分支行信贷资产涉及比较多的是产能过剩行业,初步显现出来供过于求的状况,加之行业内部的相互竞争,将导致产品价格降低,利润缩水,情况严重的很有可能会丧失竞争优势。银行放出贷款就无法如期收回,形成流动性风险。房地产行业贷款将会面临房地产价格大幅调整、市场预期变化或是抵押物变现等诸多风险,稍不慎会形成系统性风险。 2.5 收入结构调整滞后
随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净息差缩窄在不断挤压银行业盈利空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农商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但为获取利润,农商行牺牲流动性为代价来配置收益较高资产,近三年农商行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但中长期贷款增多,将导致银行内部流动资产空虚,期间一旦发生大批储户挤兑情况,银行将无足够准备金用于支付,市场资金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有可能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大幅度降低其信用度。
3 针对农商行流动性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提升流动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是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必要手段。要合理科学地配置银行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加强从业人员对流动性风险意识。同时需要采取特殊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具体是需要业务部门、尤其是一线业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时刻关注市场敏感度和强化对流动性风险预测。深入研究市场、行业、科技、政策等宏观因素趋势走向,统筹考量产品和服务创新对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消耗性影响,建立迅速判断流动性需求的科学预测方法。建议农商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使用实时的流动性参数、经济状态、经济政策和国内外形势进行量化管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超级计算集群计算和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完善当前农商行风险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实现能够实时对流动性进行预测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对流动性进行管理,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3.2 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应强化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监测,调整管理框架,制定合理管理方案和限制金额,将同业、理财等业务加入监测范围,确保负债总量适度、来源稳定、结构多元、期限匹配。认真落实流动性监测点制度和“压力测试”制度,按月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资产负债、金融市场业务、流动性指标、获取流动性支持五大方面的分析、报告、研判,按季度开展压力测试,审慎评估债市、汇市、股市波动的影响,合理计量和评估未来特殊时点的现金流需求,并以此为指导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使之与本机构流动性状况相匹配。
3.3 增强非标投资的风险管控能力
尽管债券、信托等领域出现一些违约风险,配置非标资产仍是中小银行重要选择。对农商行而言,由于信贷规模限制的原因,要快速发展,非标投资所带来的利润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如何防范非标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成为中小型农商行应考虑重要问题。只有尽快弥补制度空白,缩短交易链条,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才能有效改变在跨市场、跨行业产品的开发设计、投资运作、风险评估及控制等方面的被动状态。
3.4 加强存款和同业拆借管理,增加其他资金来源
农商行应加强现有资金来源风险管理。存款作为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须加强存款管理,监督日常存量,针对短期存款、长期存款要做好相应统计、分析,为应对突发性存款支付,银行做好相应资金准备,可通过客户提前预约方式做好相应风险管理。同业拆借也是资金来源重要组成,农商行要严格控制拆入、拆出资金,做好相关风险准备,对拆入及拆出对象做好调查,不可贸然向同业拆入、拆出资金;做好风险防范,不可过度依赖同业拆借,对拆借资金量设上限,防止过度拆借。同时寻找其他资金来源渠道,防止陷入存款供应不足、其他资金来源渠道较少造成的困境,可通过资产证券化获得一定资金,也可通过产品创新增加主动负债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3.5 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拓宽资产配置
为保证银行安全,须把不良贷款控制在一定范围。对地方政府贷款、融资,农商行要据经济形势严格科学审核,避免为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而进行大规模投资和进入产能过剩行业。农商行应丰富授信业务,有计划扩展票据贴现、票据融资、短期质押贷款,及开出信用证、保函等表内外业务,扩大优质流动性资产配置比重;更多开展创新性、综合性中间业务,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和结算业务、承销国债、信息咨询等,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扎实推进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型。
4 结 论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固有的、根本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生存基础,追逐利润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对自身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目标。本文通过介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形成原因,重点分析了我国农商行流动性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流动性管理体系;增强非标投资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存款和同业拆借管理,增加其他资金来源;加强不良贷款管理等對策,对农商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有一定实际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驭晨.浅析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科技经济市场,2016(1).
[2]徐李梅.新监管要求下对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6(11).
[3]邱磊敏.现阶段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5(9).
[4]赵倩.期限错配下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66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