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一直是个重要风险和主要难题。如何改善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结合信贷风险的实例与基础理论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前景和现状展开详细的讨论,并剖析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和遇到的难关以及克服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 风险分析
一、绪论
在目前繁荣的经济市场中,商业银行拥有一席之地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控制信贷风险一直是一大难题,风险的管理是否得当关联到商业银行的利益。就目前的经济发展而言,当务之急的是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商业银行收益正向发展,使得经济和金融达到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由此可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状况是极具研究价值和实际作用的。
(1)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正在严厉打击不良资产,这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状态随之产生了波动。现如今,商业银行的希望做到高效的风险管理,以实现合理的信贷评估手段,能够把风险尽可能的明确化,使信贷用户的多方面信息得到了解,从而准确猜测其未来的信贷风险,并做出风险出现后的最佳应对措施,使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小。
(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全新的业务,然而信贷业务从未失去关注,它一直拥有这重要的地位。因此,信贷风险也还是需要加强关注的领域。这不单影响着银行的资金运转,还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在业务受到了不可控或者预期之外的干扰后,银行出现了和原先设定相违背或不甚符合的收益及损失的情况就是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和信贷主体目标看作是两个集合,其相交的地方甚少,而大部分都是相分离或者说难以重叠的。信贷主体和信贷主体目标难以统一和协调,使其只见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信贷道德风险从中孕育而生。
两方获得的信息不对等是产生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信贷业主的主体也可称为“经济人”。他们对自己的经济业务有所要求,然而现实中会有重重的道德枷锁等因素影响着他们要求的完成,如果不能达到“经济人”预想的要求或目的,很大程度上会使“经纪人”想要打破道德的枷锁,从而增加了道德风险。世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即使是法律也是有漏洞的,更何况信贷管理机制。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或满足私人的利益,“经纪人”会想法设法的从商业银行指定的规定中找出破绽或可乘之机。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信贷业务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信贷业主的信贷情况展开追寻和剖析,在出现可能会导致损失的情况时,及时止损,做出应对方法的流程就是贷后管理机制。这是很好的抑制风险的手段。然而它现在还面临着一些缺陷:
1.信贷文化不足
信贷文化和商业银行的收益息息相关,它是贷款业务的衍生产物。现如今,我国的信贷文化不足,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贷后管理进行的不到位。贷后管理是信贷业务的重要环节,它与商业银行的收益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大多数银行都缺乏正确而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还有一点,对于信贷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不够明确合理,员工对此没有足够的积极性。
其次,信贷业务出现了严重的形式化。虽然有严格的制度,然而在制度和流程的履行时,丧失了其本意,只是简单的照常办事。此外,当不良贷款出现时没有相应的有效处理机制。对于信贷人员的管理不足,留与形式而忘了其本质目的。
最后,商业银行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风险评估往往只出现于放贷之前,放贷后就好似万事大吉一般不管不问,导致风险可能在后期出现,增加了商业银行损失的可能。
2.贷后管理不够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缺乏足够的贷后管理意识,往往是在出现风险的时候才意识到贷后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工作人員过分注重贷前的审核工作,在贷款之前进行了详细且认真的评估,而在贷款发放之后就置之不理,忽略了贷后管理的存在。从业人员的水平也决定了贷后管理的执行情况,现今大多数银行内的从业者水平有高有低,并不稳定,从而增大了风险出现的可能。
3贷后缺乏有效监管
大部分银行其实有制定贷后的管理规定,然而工作人员却认为这是耗时耗力有没有什么效果的工作,因此往往只做个表面功夫而不认真地将其实施起来。除此之外,当借贷人员的情况发生变化,出现风险的时候没有能及时检查不来,或者难以应对,不够了解接待人员的资金状况也是增加信贷风险的一大原因。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有效且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达到稳定资金、方便管理、促进发展的作用。为了确保信贷业务的正常顺利的运行,其内控建设需要从信贷资产保值、信息准确、业务效率三个角度考虑。其中遇到的问题有:
第一,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目前,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采取垂直管理的方法对信贷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约束管理。垂直结构固然不错,但是却忘了和横向结构相互协调,共同管理。
第二,专业素养不足。信贷业务的审计工作是交给银行内部的审计部门统一完成的。其管理的业务除了信贷业务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业务,并非专门专项的针对信贷业务进行审计的。信贷业务有别于其他业务,它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环境内,难以进行准确的审计和评估,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政策调控和国家制度等等,需要足够专业的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然而一般的审计部门却难以担任如此重任,常常只会检查一些普遍发生的问题,对于真正的隐患往往忽视掉了,难以发现类似于不良贷款的诱因等等棘手的问题。
四、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1)形成全新的信贷文化。
文化看似不重要,实则对企业有着极其关键的引导作用。商业银行的本质也是企业,因此需要有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帮助工作人员找到文化认同,工作价值观,也可以一定程度的约束工作者的行为想法,使其更加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之中,还能降低风险。还可以从企业文化入手,将风险意识投放于企业文化之中,再灌输到工作人员的思想中,使其更加关注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的避免风险的产生。 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业务的顺利以及公司的发展情况。因此,培养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增强贷后管理的实施效率,打造高素质的贷后管理从业人员,将风险评估当做必要工作完成,仔细检查风险的存在情况及出现的可能。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明确责任的归属方,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完善贷款的评估制度
在放贷之前的审核工作中,要做好预期贷款损失和贷款定价的评估。当损失的额度没有超过语气的时候,依照相应的制度,针对风险的代销制定相应的风险调解率,然后将事先准备的风险费用填补产生的损失。然而当发生超额损失时,就需要银行自己支付相应的损失费用。预期外的损失难以评估,其数额也不得而知,风险高的评估对象很可能造成相对高额的预期外损失。可以通过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国外已经有许多具有参考意义的例子。为了减小损失,担保抵押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当出现预期外的损失时,将担保抵押的款项填补损失,如果还是未能填补上,则需改变贷款定价。
(3)增强信贷风险的后期检查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拥有完善且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应该尽可能的做到贷前评估的准确性,要用富有前瞻性的目光审视风险,在风险出现之前遏制这种可能。
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期限。在充分了解贷款者的资金能力情况下,估算其还款能力,然后制定相应的期限。为了减小挪用资金填补还款的风险,应该严格监督贷款者的还款情况。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兼顾现场和非现场的双重监督机制。做好相关的电子监督设备,在现场进行调研的时候应该最大程度的做到谨慎仔细。在非现场的时候,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检查,不要遗漏任何信息,发现可疑点时等到现场检查时重点关注。将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查相互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检查的效率还能节省成本。
(4)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第一,完善内控结构,使各组织各部门可疑相互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学习国外银行的矩阵式管理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能力,使各部门相互制约,从而达到更好地风险规避以及资源管理效果。
第二,加强贷款审批的管理。贷款审批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贷款审批的流程可以参考横向审批制度,同时有多人进行统一审批,避免了审批的错误率。与此同时,提高审批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的承担方,规避损失。
第三,建设相应的风险审计部门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风险监测应该贯穿于信贷业务的始终,进行实施监督,及时检测,不论是放贷之前的评估还是出现风险的责任归属都需要明确仔细。
第四,增强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由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将任务统一到同一部门避免了冲突,可以有效地进行管理以及审计监察工作,对出现的风险的责任归属也应该做到尽善尽美。
第五,建立专业的管理层。管理层是银行的支柱,他们决定了银行的发展方向,业务走向以及收益情况,对银行有著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大投入到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上,使其具备专业的管理素养,更好地进行业务管理。还需注意的是,应该尽可能地保持管理层的稳定,这有助于公司内部的稳定发展。
五、结论
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在参考大量的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后,结合现有情况和实际案例对可能帮助商业银行促进风险管理机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然而笔者的水平有限,很难全面而透彻的分析,因此还多有不足,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6):39-42:40-63
[2]宋荣威,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02): 40-75
[3]赵开元,内部控制评价全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04):43-60
[4]刘丽丽,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法律控制[J],法制 博览(中旬刊),2012(01):20-35
[5]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5(04)33-43
[6]皇甫秀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研究[D],厦 门大学,2006(05):15-26
[7]骆玉鼎,信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04):33-49
[8]刘戈,新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D],云南 财经大学,2011(08):30-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