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金融创新现实需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晓晖

  摘 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融资困境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是针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供给层面入手,加强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创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有着吸收大量劳动力的客观优势,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受到自身人才匮乏、技术更新难、经营规模小等多重因素制约,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申请难、成本高、审批慢等,制约了中小企业产业升级与技术更新。更有甚者,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现金流断裂,将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关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也关乎着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普惠金融、融资方式等层面多措并举,相继出台商事制度改革、减税降负、改善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以期全方位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了登记注册效率
  近五年来,国务院各部门共消减44%的行政审批事项,并彻底取消非行政审批事项。同时,积极推动工商登记与注册资本等制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开办效率。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市场环境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561.6万,日均新设5.72万户;新设企业501.2万户,日设1.84万户。快速攀升的市场主体增量反映出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激发了中小企业极大的活力。
  2.减税降负效果明显
  2018年5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财税[2018]33号),为中小企业减税降负提供了法律与政策依据。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2019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168亿元。新一轮减税降费措施,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新动能。同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标准的提高,间接降低了初创企业门槛,激发了创业热情。
  3.政府融资服务平台逐步建立
  2017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工商、财税、金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咨询和公共信息服务。”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融资平台的建立,为中小企业项目对接、投融资服务、信用评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靠改善注册登记制度、加大财政扶持、建立政务平台等政策措施是难以实现的。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分析
  在宏观政策的积极扶持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融资过程中,仍然存在金融资源占有低、融资供求不均衡、间接融资渠道受限、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小企业融资的质量与效率。
  1.经济地位与金融资源占有不匹配
  截至2018年5月,我国约有43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7.3%,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6.5万家,产值占GDP的65%,上缴利税占总税收额的50%,吸收了近75%的劳动力就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研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中小企业良好、可持续、平稳发展不仅关乎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深入实践与供给侧改革的有序推进,更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中小企业在GDP贡献、利税缴纳、吸收就业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然而,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发展前景不明朗,经营风险大,致使中小企业在金融资源的获取时,受限于信用等级低、抵押物缺乏等多个因素,难以获取优质高效的金融资源。
  2.供求不均衡问题凸显
  2018年第三季度,反映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融资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指数从48.9上升为49.2,说明中小微企业刚性的、持续上升的融资需求依然强烈。同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据渣打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10月,中小企業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信用环境指数处于历史次低水平。中小企业信用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从供给角度来看,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工具极为有限,并带有一定的政策色彩。同时,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原则决定了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难以获取更多的机会,由此引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与工具较少。从需求来看,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占比较高,直接融资极低,并以民间借贷或高利贷为补充,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这一矛盾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间接融资渠道受限
  目前,中小企业主要的外源融资依赖于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并且可获得性低。虽然中小企业登记注册数量增长极为迅速,但存续期较短,经营风险大。据中小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持续正常经营的占三分之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直接影响了其还款能力,从而致使其信用等级低,贷款金额少,从而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满足其经营需求。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通过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以及合伙人经营等,来弥补经营中现金流不足。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其性质与经营管理的原则决定了中小企业在抵押贷款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对抵押物质量与数量的要求,对贷款人信用评级标准,以及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中小企业通过抵押贷款取得资金难度大,金额非常有限。
  4.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特别是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过程中,其外源资金主要依靠数量有限的商业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比例低下。据国家经贸委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其中,东部占60%;中部約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14.59%,而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市场主要是新三板和科创板。新三板交易机制不完善,致使其长期处于瘫痪状态,难以发挥投融资功能。科创板的成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一线生机,但其严苛的上市条件和投资者入市限制,仍然把绝大数中小企业拒于市场之外。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并非有效的融资渠道。
  5.融资成本高于平均水平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财经头条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社会融资环境报告》显示,当期中国企业平均融资直接成本为7.6%,若将各种手续费、评估费、招待费等费用计算在内,平均融资成本已超过8%。而在现实的融资结构下,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而商业银行由于实行利率管制,致使平均融资成本更多地被较低的银行融资成本所拉低。同时,从融资主体结构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大于大型企业,大部分高于10%,而这,并未考虑中小企业特殊情况下高利贷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企,客观上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受困的现状。在有限的融资渠道面前,中小企业只能或宁愿付出更高的利息,以获取资金渡过难关,避免引发财务危机,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
  从政府层面来看,针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难以“治本”。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产品少,难度大,成本高,致使中小企业金融资源的占用量和利用率与其经济地位极不匹配,资金供求极不均衡。从需求层面来看,随着产业升级与技术更替速度加快,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将更为强烈。但受自身发展状况的制约,中小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改善自身现状,符合金融市场的融资标准。同时,针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与服务非常有限,更多地集中在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和财政扶持资金上。由此可见,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在于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不足。只有从供给层面入手,加强金融创新,增加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才能打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之门。
  1.加强中小企业动态征信产品与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政府融资信用平台,打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交换;建立三方信用评级调整与监控体系,动态掌握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与融资需求,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协同与合作,对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实施担保制度,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同时,提高中小企业贷款额度。
  3.加强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指引下,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出有特色的、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在对中小企业日常经营的动态监控中,实时调整中小企业信贷额度,并适当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4.建立中小企业风险评估与补偿机制。获取贷款的中小企业,定期向商业银行提供合法合规的经营状况报告,提交至中小企业动态征信产品与服务平台。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征信平台,并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的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共同开发适合于商业银行分散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贷款补偿损失的保险产品。
  5.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在对中小企业资产评估时,应公正、合理,避免出现歧视性或不公平待遇。同时,在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债权债务关系加以确认后,可将应收账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品。
  五、结论
  改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要立足于完善和落实现有融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融资服务平台的积极作用,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打破现有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方能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找到长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申腾飞,王萌伊.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9(09).
  [2]谢志华,邵建涛.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辨析[J].财会月刊,2019(08).
  [3]赵全厚,黄蓉.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国际经验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19(06).
  作者简介:于晓晖(1980- ),男,甘肃平凉人,广东白云学院应用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2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