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瞬息变化,企业竞争日益加剧。加强并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企业持续稳健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加以实施,但因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成效并不理想。分析并解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显然非常重要。文章从基础环境、编制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对企业目前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期望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实施问题   解决对策
  一、绪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瞬息变化,企业竞争日益加剧。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企业持续稳健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怎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科学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期望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有效实施预算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整个公司预算目标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控制、分析、调整、考评等全程的管理活动,是统筹配置资源、管理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益、体现内在价值,实现战略目标、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加以实施。但因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成效并不理想。笔者总结了几点企业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缺乏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流程控制。但有些企业没有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物,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实施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约束力。或者部分企业虽已实施了预算管理,但因为管理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层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不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管理,仅需财务人员参与的工作,造成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预算执行得不到保证,预算目标无法实现,无法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使实施流于形式。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
  有些企业没有一个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或没有配套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准则,或没有完善健全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或组织机构内部分工不明确等,这些问题都将导致企业管控力度薄弱,无法收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比如:没有健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无法编制出科学可行的战略目标。没有与企业自身发展配套的制度支持,再科学的战略目标亦无法得以实现。没有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机构分工不明确,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得以有效执行及发挥其管理的重要作用。
  (三)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健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面预算管理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传统的电子表格管理模式和一般的办公应用软件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企业需求。预算管理实施对企业各项数据的信息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表格无法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无法提供多人同时使用、数据集成共享的协同平台,一般应用软件无法实现 ERP 業务数据集成管理,从而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四)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目标不够长远
  企业应当紧密围绕市场化原则,运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科学方法,通过划分岗位职责,认真编制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并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但有些企业预算目标形成过于简单,预算编制依据不够充分,仅仅根据以往的经验或公司的历史情况为基础,缺乏全员全过程参与,甚至有些企业是领导根据经验拍板决定。国有企业不像一般企业纯粹地追求经济利益,它的产生和发展依靠的是政府的指引和政策的推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为肩负着这些社会责任,就会使得国有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的时候,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更注重的是完成国家要求的社会责任和经营目标,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跟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悖[1]。这种企业全面预算目标过于短期化,忽视长期战略目标的现象将很难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很难使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五)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对预算管理执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真实地监控、考核、评价,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每一个执行环节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分析并调整执行偏差,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或者虽有但未严格执行,致使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成效,更难以实现预算目标。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相应改进措施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企业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内在价值、抵御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企业完善管理机制和协调各责任主体工作,有助于企业明确各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和考评各责任主体业绩,有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企业应该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性作为公司全体员工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增强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引导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在经营各环节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度,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岗位设定,明确职责分工,明晰专项预算、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类预算对象,把控预算编制、控制分析、预算调整、考核评价四类管理环节,加强制度保障。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责任落实到人,预算目标明确,真正实现业财协同,全员、全过程参与,并且使预算管理活动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有法可依,灵活有度。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保障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部建设需要。针对企业的业务类型与特点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 ERP 系统或预算管理软件,能够帮助企业高效精准地收集和处理各项数据,并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使预算管理分析得到有力的数据支撑,有利于企业实现多维度精益预算管控,大大提高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科学编制和执行预算,预算目标应紧密联系长期发展战略
  企业编制年度预算,应当坚持价值最大化与持续发展的目标,统筹平衡当前与长远,投入与产出、生存与发展、创新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实现年度预算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应当遵循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要求。各个企业可根据本单位专业部门设置情况和职能划分,确定本单位预算管理职责分工。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外部经营形势,结合内部经营特点,科学合理地编制与执行预算,真正实现业财协同,形成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衔接,全程闭环。比如:营销部门应当通过市场预测和营销规划,确定新签合同、销售费用等总控目标以及新签合同总额在区域、产品及部门等不同维度之间的分布;同时应当负责销售回款额预算的编制及管理。生产部门应当根据营销预算与库存情况,运用标准成本编制生产经营预算。物资部门应当根据生产经营预算、其他业务预算等提出的物资、服务需求,结合材料库存、采购周期等信息编制采购预算;并负责采购及付款、存货预算管理。科技部门应当根据项目储备和实际需要,确定研究开发支出总控目标,并开展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控制和监督检查。发展、基建、后勤、人资、综合等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划分,分别合理编制投资计划、职能管理等业务预算。财务部门作为是全面预算归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部门编制的业务预算编制公司的财务预算、专项预算,并对预算的财务合规性进行审核。
  企业通过各部门客观分析、科学预测,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的总体把关,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预算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为原则,均衡调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与发展战略目标,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预算目标。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控制分析、预算调整、考核评价环节,企业预算目标方可得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作用方可得以最大发挥。
  (五)完善考核机制,考评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预算考核与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予以严格执行,才能保证预算管理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考核机制不仅应该包含盈利能力等综合指标的定量考核,还应包括预算管理机构及实施的定性评价。比如:定量考核不仅体现在对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同时应该将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预算管理每个环节的各个责任主体和关键岗位,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都能通过尽职工作参与到考核管理中。定性评价不仅体现在预算编制质量评价,如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是否有效衔接,预算编制的假设条件是否合理,预算执行的管控措施是否有效等;同时定性评价还应体现在预算执行过程评价,如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偏差;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及其偏差;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及时性和报告质量等。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预算偏差考核制度,合理分析偏差原因,使预算执行偏差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企业在完善考核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只有将考评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与员工的薪酬、岗位的晋升等自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结论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實施预算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重视并积极创造有力的内外部环境,科学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与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雪珠.国有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会计》,2017(14).
  [2]黄必建.浅述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8).
  (作者单位: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4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