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息贫困理论的青少年信息行为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青少年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在社会交往、娱乐休闲和学习需要等方面对互联网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是在信息急速增长的环境中,他们并不能高效的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来解决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容置疑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未成熟的心智和在行动上对成年人的依赖使其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处于劣势,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着信息贫困的现象。结合信息行为的相关理论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分析出青少年信息行为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帮助他们解决在信息查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并给出解决青少年信息贫困的建议,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更好的顺应时代的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关键词:信息贫困  青少年  信息行为
  一、引言
  在对信息贫困和数字鸿沟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残障人士等直接和经济贫困相关的地区和群体,而出生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青少年由于学习能力比较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新技术在青少年群体中有很高的普及率。使得青少年相较于其他群体更能方便的获取信息,这也成为青少年很少被纳入信息贫困的研究范围内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所处在人生阶段的特殊时期,会出现青春期叛逆的自我封閉和情绪波动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些生理上的缺陷会严重影响到信息有效的获取,即便是生活在基础设施完备和信息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还是会将自己陷入信息贫困的状态,青少年的信息贫困问题应当得到重视。从信息贫困视角对青少年信息行为进行解读,不仅是从新的角度看待信息贫困问题,更有助于对青少年信息行为的更全面的理解。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青少年的概念
  青少年时期是介于儿童期之后、成人期之前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年龄阶段。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发育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随着身体的明显变化,青少年的心理变化也十分明显,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他们会出现情绪波动大、注意力难以集中、高度敏感、自控能力差等各种问题。学术界对于青少年年龄段的划分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少年的年龄定义为10~19岁。本文对于青少年年龄的界定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二)信息贫困
  中国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在马蒂亚·森的贫困定义基础之上提出信息贫困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群体,这里包括缺乏相关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进而无法在信息社会中积极参加信息生产、传播与共享等活动,形成一种封闭的、保守的、与外界缺乏沟通的“小世界”群体,在信息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进而脱离整体社会发展轨道。简言之就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外部因素的原因比如经济条件贫困引起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贫乏,另一方面是信息主体的自身因素引起的个人知识水平低、缺乏相应的信息素养造成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的困难,从而形成的恶性循环。
  (三)信息行为
  信息行为是情报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费曼(Feynman)和他的同事将不同种类的信息行为分成个人内在(intrapersonal)、人际之间(interpersonal)以及超个体因素(extrapersonal)三种。泰勒认为信息行为是使信息变得有用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学者胡昌平于认为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系指主体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获取、查寻、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 因此可以将信息行为看作是信息主体主动或是被动的对信息的搜寻和利用,包括人与人之间主动的交流也包括被动的接受行为。
  三、青少年信息贫困的表现
  (一)青少年的信息需求
  青少年具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对信息需求意识敏感度较高。青少年在信息需求的感知与表达环节中对信息需求的感知是青少年信息行为的优势所在,而青少年的信息贫困主要是表现在信息需求的表达上,青少年旺盛的求知欲、敏捷的思维和极强好奇心使其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困惑,便有了大量的信息需求,很多时候,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有信息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无法对自身的信息需求进行有效的表达。除了显性的信息需求无法准确的表达,青少年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很多的信息需求都是隐性的,他们只是模糊的知道自己有问题需要帮助,就是无法表达,不知该如何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知识储备增加,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信息的需求变得更复杂和多样,对信息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更高,增加了青少年信息需求表达的难度。同时,青少年还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作业负担,用来自由支配的时间极为有限,这从客观上限制了青少年的信息行为能力。
  (二)青少年的信息获取
  一方面青少年的信息获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教导,长辈的经验;在学校学习中,老师的授课,同学的交流等这些被动的机械接受他人给予的信息已经是青少年信息获取行为的常态。从外在因素来看,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少年被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从父母长辈老师那里得来的经验、电视节目上的广告、公共场所的商业化屏幕、上网时的各种推送。由于这些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和辨别,总体的可用性并不高,青少年被如此繁多的信息困扰,会分散其注意力,极易混淆青少年最初的信息需求。从内部因素来看,在“青春期”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独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他们渴望实现真正的独立而在有意的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就很容易形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造成自我的封闭,形成与外界相对封闭的小世界,就造成对从父母老师那里被动信息接收的抗拒行为,从而容易导致信息的贫困。
  另一方面青少年具有开放式的心理状态,兴趣广泛时常会有主动信息获取的行为,从外部因素来看,青少年主动获取信息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由于学业压力造成的时间不足,学校家长刻意对青少年上网的管束使得他们缺少与网络接触的机会,无法主动的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检索工具存在缺陷和对青少年群体的不友好,使得青少年获取的信息质量不高,效率低下。从内部原因来看,青少年对主动获取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加之在信息获取时常常缺乏耐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所以在种类繁多、杂乱无章的信息里倾向选择最少努力所得到的最容易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广度较大,但深度不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效率难以满足青少年的信息需求。   (三)青少年的信息使用
  信息的使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信息的判断,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最终用户会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进行使用。二是信息的吸收和使用,对筛选过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解决问题,增加知识储备,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
  在进行信息判断时,用户需要具备通过自身固有的知识体系和各种经验进行对信息挑选的能力,但我国青少年的信息能力普遍低下,缺乏信息能力的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只是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积累或偶然经过他人指点得到的,信息素养不成完整的体系。在面对巨大的信息量时,他们获取到的信息也同样巨大和繁琐,这样的信息质量,必须通过精准的信息筛选才能够被有效利用和吸收,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和困难。由于注意力有限,青少年在进行信息检索时并不能够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认真阅读,常常是将网上查询到的信息进行全部的利用。因为不能在信息检索之前对自己的信息需求准确表达,并且缺乏依据自身信息需求辨别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常常迷失自我,无从选择。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拥有较少的可支配时间,没有用足够的精力进行信息的甄别。
  信息的吸收过程是一个将从信息中甄别出来的显性知识通过逻辑性的思考和结构性的整合转化为能和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相匹配的隐性知识。是用户与信息双向建构的认识活动过程。自身因素在于用户的知识结构,外部因素在于信息的质量。从自身因素来看,信息吸收的效率取决于信息与用户原有知識结构的匹配程度,用户对于自身所熟悉领域内的信息吸收效率很高,对完全陌生的领域内的信息的吸收效率就很低。同时也与用户自身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的高低相关。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缺少对知识构建的能力,对于检索到的信息不能很好的整合,新信息的吸收效率就很低。从外部因素来看,获取到的信息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青少年信息吸收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有序的、真实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用户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良莠不齐的形式复杂的信息。青少年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由于缺乏对自身信息需求的精确描述,再加之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辨别能力有限,所以最后可利用的信息质量不高。
  四、消除青少年信息贫困的建议
  (一)重视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对电子产品正确的使用、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对信息的表达、理解和吸收。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的教育,即加强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对信息需求的正确表达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判断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信息能力的教育,主要是技术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有关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传播、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的基本科学常识,能够熟练的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有效利用。三是信息道德的教育,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一个形成的时期,内心敏感行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在缺乏教育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在青少年的教育阶段就应该加强对信息道德素质的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学会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和有序整合
  大量无序的信息存在使网络信息环境十分复杂,青少年对信息的获取和辨别十分困难。各种搜索引擎的数据库中的信息量只是一小部分信息,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大量信息是无法查询到的,在加之不同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不同,更是加大了青少年信息查询的难度。所以要加大对网络信息有序性的整合,改善复杂的信息环境秩序,使更多的网络信息能够被青少年有效的利用。由于网络信息监管法律的缺失,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上有大量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联手,共同维护青少年网络环境的健康。家长应及时监督青少年在上网时浏览行为,及时制止青少年因为一时好奇心访问不良信息网站。学校应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教导青少年应如何避免接触到不良信息。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营造青少年良好的上网环境提供应有的制度保障,社会应做到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使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毒害。
  (三)重视对青少年的信息服务
  这里就要充分的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熟悉青少年的信息行为,开发适用于青少年群体的特色数据库和相应的具有便捷操作性的搜索引擎。并在对青少年进行信息服务时给与充分的引导和帮助,要考虑到青少年用户的特殊性,设立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板块和区域。另一方面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作业任务重,很少有多余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图书馆难以向青少年提供信息服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学校与图书馆的合作,图书馆的各种服务走进校园,比如在学校定期开设有关信息素养的讲座,培养青少年的信息能力。积极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青少年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也可以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
  由此可见,青少年生活在信息资源丰富和信息设备完善的环境中,并不能认为他们在信息的使用上就占有足够的优势。青少年群体的个性特征、信息环境的复杂、信息服务的缺乏都是导致青少年信息贫困的主要因素。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对青少年信息贫困的问题重视起来,携手帮助青少年摆脱信息贫困,帮助他们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提高自身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敏,鲍红琼.认知情感视角下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研究进展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142-148.
  [2]牛丽慧. 信息贫困形成的经济学机理及其援助制度的设计[D].山西大学,2016.
  [3]王洁瑾. 基于信息贫困视野的青少年信息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牛婧.基于小世界行为理论的青少年数字化贫困成因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04):132-135.
  [5]刘亚.将青少年纳入信息贫困研究视野:来自青少年信息行为研究的证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4):12-20.
  [6]吕艳飞.我国城乡青少年网民网络信息行为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11):79-81.
  [7]郑文晖.青少年信息需求与利用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广东省茂名地区7所中学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68-74+99.
  [8]吴丹,蔡卫萍.青少年网络信息查询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61-67.
  [9]兰亚春,刘航.网络时代青少年信息素质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情报科学,2013,31(09):67-72.
  [10]陈成鑫.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01):32-35.
  [11]张彤.中外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对比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4):103-105.
  [12]王艳,邢心菊,李欣.基于信息行为理论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37(11):94-97.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2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