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科目计提和转回规定存在一定模糊性。许多企业利用这一点对资产减值科目的会计处理进行调节以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經济市场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同时,企业的类似行为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决策水平,从而增加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为此,了解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调节企业利润的机制、分析企业此类行为产生的影响,对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企业;利润;影响
   企业通过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达到对企业利润的操控,这种行为会对我国经济市场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规定具有模糊性和灵活性,致使有关部门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想要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分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会对企业利润造成什么影响,以此作为依据才能不断完善和调整对企业会计处理工作的管理准则。
   一、资产减值概念及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一项损益类会计科目,当企业某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时候,企业会计工作应该对这样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工作,突出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在新会计准则中,为了避免企业对资产价值的虚假评估,规定当一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将差额作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数额。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涉及到资产减值这项会计科目的资产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商誉等。
   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1.达到规避亏损的目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企业目前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于无法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和商誉,应该每年进行减值准备测试,并确定资产减值损失。企业如果按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那么企业的利润指标很有可能不达标甚至小于零。这种现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当企业投资者看到企业利润降低或者为负数时,可能会选择撤资或者终止股票交易,此时企业的处境就会极为被动,且企业会面临巨大的损失。为此,企业在对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中会通过少计提、虚假计提、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甚至违反规定地转回数额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以此来虚假提高企业的利润指标,从而掩饰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发展成果,达到规避亏损的目的。
   2.为利润操纵提供了空间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虽然对于各项资产的资产减值科目的计提和转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没有对资产减值的概念作出具体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提到了当某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应该计提减值准备,那么如何界定“可回收价值”呢?如何判断某项资产是否发生资产减值呢?这些都是较为模糊的概念,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只是提到了“资产价值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等描述性语言,但对于如何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并没有明确地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人员在进行资产减值科目的会计处理时受主观因素较多,会计人员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去考虑和判断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这种情况下就给了许多企业暗中操作的空间,对某项资产进行虚假的评估和报价,掩饰这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在会计处理中对该项资产不计提减值损失或者少计提减值损失,达到提升企业利润指标的目的。
   3.资产减值测试困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企业资产减值测试方面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提出了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内部有些资产的可回收价值是根据市场公允价值进行计算的,比如企业内部有一台生产设备,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每年都要对其进行资产减值的计提工作,金额就是这台机器设备的市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但是我国积极市场的信息并不完善,价格市场也不透明,所以对这台机器的市场公允价值难以判定。此时企业对这项固定资产少计提甚至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我国相关部门是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企业内部还有一些资产的可回收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有关,比如企业的各项金融工具或者长期股权投资,这些资产的核算涉及到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这其中涉及折旧率的问题,折旧率又是一个需要主观评估的概念,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折旧率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又给了企业暗中操作的空间,使得企业的违法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4.部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
   我国企业会计新准则中明令禁止了对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看似阻断了企业利用转回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来虚增利润的道路,从而降低了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操控作用,但在实际会计处理工作中却并不是这样。首先,企业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是永久性的损失,不能转回长期资产减值的规定对企业的利润调节行为并没有影响。其次,企业为了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转回资产减值损失,可以增加对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科目的资产减值准备,因为这些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可以流动性的,企业可以以此达到利润反弹的目的。另外,由于这项规定,企业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无法转回,那么企业资产中的隐藏利益就不会被披露,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前期大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后在后期减少计提折旧和资产摊销的金额,达到利润反弹的目的。
   三、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影响的对策
  1.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企业之所以能够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中入手,操纵企业的利润指标,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不够明确和完善。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时具有许多主观性、模糊性和灵活性。而且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本身就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变动、税收政策、经济体制等,所以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中无法明确界定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概念,使得我国企业有了在这方面操纵利润的空间。    我国财政部门想要完善此类会计准则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比如通过计算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占企业资产净值的比例来限制企业的行为。但是这样做如何能体现企业资产真实价值的反应呢?我国财务会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至今依然与国际会计工作有明显的差距。为此,我国财务会计研究者和工作者应该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向这方面有所建树的国家学习并借鉴经验,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限制企业对资产减值的操纵,且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真实资产价值的情况。
  2.提高资产评估技术
   在计提资产准备的工作中,对资产可回收价值的判定是最重要的内容。我国监管部门一旦能够实现对企业各项资产可收回价值的准确判断,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虚假计提、少计提甚至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目前企业对自身资产可回收价值的判断主要根据两个标准,其一是市场公允价值,其二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能够对资产减值的金额进行操纵是因为我国市场信息建设不完善、价格不够公开透明导致的。所以想要解决这类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就要着手健全我国市场信息建设、改善市场价格环境,实现市场价格公开、透明,同时还要提高对于企业资产的评估技术,通过不断完善对经济市场的数据信息库,健全我国监管部门对企业各项资产的评估机制,从而准确判断企业各项资产的可回收价值,逐步压缩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操作空间。
  3.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披露
   首先,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的资产在发生重大减值的时候要在报表中明确披露相关资产减值信息。但是在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重大减值损失”的判断标准,所以许多企业利用这一点,在企业资产发生重大资产减值损失时,并没有将真实的资产减值情况披露在企业财务报表中,而是利用一些模糊的财务数据混淆视听,从而达到规避损失、粉饰利润的目的。为此,我国会计准则可以明确界定一下“重大减值损失”的标准,比如某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达到了该资产原值的一个百分比,就确定为该项资产发生了重大减值损失,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利用虚假数据模糊概念。其次,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粉饰利润指标的做法无法蒙蔽和欺骗专业人士,具有一定会计知识的人员会自动屏蔽企业财务报表中混淆视听的数据,但是在普通公众眼中却并非如此,普通公众很有可能被虚假的利润数据欺骗,从而购买该企业的股票或债券,形成对该企业的投资。为此,我国财政部门可以考虑以简单直接的形式披露企业实际的净利润,从而降低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规范我国市场的经济秩序。
  4.健全相关证券监管法规
   企业出现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操控利润指标的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监管机制去控制和监督企业的行为。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虚假提高利润数据是一种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违法行为。由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没有严厉打击这类行为,致使许多企业心存侥幸,即便被罚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为此,我国监管部门一定要完善和健全相关证券监管法规,加大对企业此类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检查强度。比如,我国监管部門可以将对企业的评判标准从是否为连续亏损转变为累计亏损。因为企业通过此类行为只能粉饰企业的利润数据,但企业实际的净利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之所以企业的利润数据会上升,是因为企业通过这种违法行为将净利润分摊在了不同的会计期间。我国监管部门可以制定有关法律,只要判断企业的累计亏损达到一定数额,就要对企业的股票进行处理,由此增强对于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和监管强度。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科目的相关规定存在一定模糊性,致使企业会利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影响企业利润数据,达到规避亏损、利润反弹等目的。这种做法严重危害了我国经济市场秩序,增加了债权人的投资风险,十分不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为此,我国财政部门应该深入了解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操纵企业利润指标的依据和机制,分析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漏洞,包括对“可回收价值”的判定标准,对长期资产减值不可转回的规定以及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是否合理等,并根据企业的操纵机制和准则漏洞,从完善相关会计准则、提高资产评估技术、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披露、健全相关证券监管法规等方面约束和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参考文献:
   [1]袁海.基于利润调节视角的制造企业减值行为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徐敏慧.资产减值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29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