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上市公司成本管理及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上市公司要想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前提即是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及控制。但单纯对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压缩并不是成本控制的全部所在,而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及分析体系,使公司能够对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进而确立正确的决策方向。因此,有效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是上市公司内部决策的关键,并能促进上市公司更为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科学的成本管理及控制能够体现企业在资金运转上的艺术,恰当好处的成本管理能够确保公司的资源落到实处。上市公司应当以成本控制为切入点,从公司的整体性着手进行分析,强化公司成本管理,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为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上市公司成本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管理理论过于滞后。我国当前成本管理理论与改革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缺点也较为明显,即缺乏系统全面的成本理论研究。就传统成本管理方法而言,其主要采用单个成本管理方式,缺乏方法与方法之间的有效联系,导致其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方法体系。成本管理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缺乏联系性,同时新进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往往也受原有方法的干扰,进而使上市公司在成本管理及控制中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使其管理成本逐年递增。
  缺乏成本管理及控制意识,观念过于落后。上市公司成本管理意识缺乏、观念落后的现象较为普遍,成本管理的有效范围、目的及手段等认知方面的偏差是其主要表现。多数上市公司仍将生产过程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容易忽略其它相关领域的成本管理及控制。当前成本管理仅局限于降低成本,极少有公司能从经济效益角度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使成本效益原则无法确切落实在公司日常管理中,使得更大的收益成为奢望。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用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传统公司管理中主要以规模效益及加大与供货商之间的谈判能力来降低产品成本,进而实现成本转移的目的,但需求大小制约了规模大小,并且,当前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差异不断加大,也对产品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增加产品的成本。
  成本管理及控制方法过于传统。我国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就整体而言,其成本管理及控制方法仍比较传统,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1]。就全球生产经营趋势而言,多种类小批量已成为当前最为普遍的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在于消费者的喜好并不相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的要求向厂家索取设计生产方案,进而获得自己满意的产品,而厂家也能够在保证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使消费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自己喜欢的商品。当前成本管理及控制中较为普遍的方式是现代成本管理方式,即通过标准成本、计划成本及目标成本的有效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但现今的成本管理及控制方法还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上市公司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成本管理及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是保障生产经营效益的必然途径,其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摆脱当前困境,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受公司成本水平强弱的直接控制。对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损耗,对公司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性意义。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对成本进行控制,保证利润最大化;对现行产品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避免出现浪费情况后再对其进行控制;紧抓产品的每一环节,改变只控制生产过程成本的行为,将生产经营成本、公司经济效益及先进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浪费的“源头”消灭在产品设计之前,使得成本管理及控制工作在事前得以落实,实现超前控制。上市公司成本管理及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对产品采购成本、销售成本及后续管理费用的支出进行把控。其中,降低采购成本即是对原材料价格、渠道、质量及库存进行了解与分析,通过对市场中原材料及采购方式的深入对比分析,择优采购;降低销售成本即是对库存进行盘点与库存结构优化,而销售费用是其重点,对公司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进行清理,降低流转资金的占用,减少利息支出;而管理费用的控制核心即是差旅费、招待费等,需要明确费用预算,提高审批要求,落实管理费用的去向。
  (二)加强财会工作建设,促进公司发展
  会计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也是成本管理及控制的前提,只有提高上市公司財会质量,才能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2]。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以会计基础为基本要求,通过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通过找问题、找差别、重考核、严纪律的方式优化公司财会工作。健全财务制度,将公司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与管理要求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公司内部成本管理及控制的办法,使公司成本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进而实现高质量的成本管理及控制。同时上市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应当积极更新观念,通过成本管理核心观念的树立,增强内部员工的财务成本管理及控制意识,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实现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上市公司长远发展。
  (三)重视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财务管理有效性的基础是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上市公司在成本管理及控制的过程中,应重视财务预算,通过单项预算指标构建财务全面预算体系,以预期利润作为目标,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为财务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对市场及公司生产经营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全面概括上市公司的重要发展目标。财务预测及决策的具体化即是财务预算管理,其能够直接反映公司资金运转的情况,是实现财务控制的重要依据[3]。财务预算目标一旦确定,上市公司各个部门在经营活动的开展中,就要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来确保各项财务政策的严格执行,并使其能够对实际情况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在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贯彻财务管理体制,保证财务预算的严谨性、有效性、全面性、真实性,促使上市公司以财务预算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自身财务预算执行的效率。
  (四)突出资金管理,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
  上市公司必须在内部建立科学且有序的资金流转体制,并通过对资金统一管理的强化,对资金进行集中调度,模拟银行结算的方式使用内部资金,使筹资结构一直保持在合理稳定的状态。公司财务部门应改善“重信用,轻资金”的现象,使公司融资信誉得到保证,形成较为良性的态势。只有资金管理的强化,才能保证资金构成的合理化。资金的合理使用作为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科学的测算方法才能确定现有资金结构,促使公司扭转自身在资金分配中的畸形现状。上市公司突出资金管理,改变盲目投资导致的资源、资金浪费,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搜集与市场调研,对长期投资可行性进行深度研究,建立“投资必汇报”的观念。通过对货币风险及时间价值的考虑,对其成本回报率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上市公司投资回报效益最大化。同时上市公司要加大资金补偿积累的力度,通过对公司资金的分流控制,防止非生产性投资的流出,通过管理体制的完善,合理分配税后利润,推动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为上市公司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三、总结
  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完善,上市公司以此为背景想要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应当加强成本管理及控制意识,根据自身实际的生产经营特点,加大成本管理力度,显现公司在生产成本中存在的优势,并通过分析成本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推动上市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玉.上市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22):154+158.
  [2]申卫东.上市公司成本管理策略分析与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05):114-115.
  [3]崔乃国.上市公司成本管理策略分析与探讨[J].财会学习,2018 (27):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8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