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单位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的会计制度已经全面施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准确地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困难不少。以下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实施新会计准则制度的难点和困境,提出解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新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准则;困境;解决对策
  一、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新旧会计制度切换不够紧密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新旧会计制度在2019年的第一天交接更替。比较而言,之前的会计制度以财政预算管理为侧重点,核算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和收入、支出,侧重于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核算方法主要是与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主要报表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报告重点在于年末的决算报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核算采用双轨制,使用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模式,分别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体系和预算会计科目体系,按不同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平行记账,分别生成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核算的准则主要吸收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目的是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新旧制度的过渡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强的工作,如前期准备不足,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造成断层: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库存物品、各种应收账项、对外投资等资产实际盘点、核查走过场,有关的资产价值和数量无法做到真实、精确。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等大类原核算基础属于粗放型,以往是否提取折旧或摊销并没有强制要求,视单位自主选择;选择提取的折旧、摊销的年限等也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过渡到新账时,资产的价值无法真实反映。3.旧制度对于在建工程没有并入单位大账核算,核算标准也不统一,不少应该资产化的前期支出和期间相关开支往往直接费用化,没有归集到在建工程对应项目。4.不少在建工程项目往往在竣工验收、甚至投入使用多年也没有及时结转至固定资产。以上方面新旧账转换时如果衔接不紧密,将无法确保国有资产信息全面完整,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新旧会计制度虽已完成过渡,但财务管理思维未过渡
  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转化工作业已完成。但是,基层单位离财政部提出的“业财融合”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老旧固化,领导及管理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专业人员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少基层单位领导持有“会计就是旧时的账房先生,会计工作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含量”观点,认为只要尽快付款,完成当年的预算执行率,付出款项没有大漏洞就算是圆满完成财务会计工作。单位中有这种自上而下的财务管理理念,基层的财务人员具体业务素养也就难以达到新制度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的要求。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财会人员难以承担政府会计改革的重任。将新旧会计制度比作轨道切换,财务管理理念比作列车操作系统,列车运行效果就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即使列车已经切换到新轨道上,但还依旧使用不合时宜的旧版操作系统,列车的运行效果也就不容乐观。
  (三)单位会计核算、绩效考核、预算执行、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环节脱节,财务会计效能低
  由于上文提到的单位财务管理理念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基层财会人员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上述几个环节形成各管一片,各自为政,工作缺乏联动,财务会计工作重叠,工作效能造成极大的浪费。实践中,尤其是担负全面综合职能的基层单位,业务繁杂,上级领导单位又多。工作中往往片面为完成某项工作而工作,如为求加速完成预算进度支付率,不按内控制度的审核流程执行,出现先付款后审批的情况;同样一笔业务,会计人员往往需要重复审核多次;不按内控流程执行又因此而触及财务风险点,出现错误支付或重复支付等问题。而且同样的问题周而复始,形成不良循环。同时,由于上述各环节脱钩,为应付上级相关部门的各项审计,耗费时间重复干同样的事情。基层财务人员疲于应付,工作时间长但效能低,难以再抽身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
  二、新制度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应对之策
  (一)对新旧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梳理,做到无缝对接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清理核实和归类统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品、对外投资等资产数据,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确定权益等提供基础信息;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全面开展往来款项专项清理和账龄分析,做好坏账准备计提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清理基本建设会计账务,及时将已交付使用的建设项目转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按规定及时办理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手续,为将基本建设投资业务纳入单位会计“大账”做好准备;进一步明晰资产占有、使用和维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按规定将单位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资产以及单位受托管理的资产登记入账,确保国有资产信息全面完整;进一步梳理和分析各项结转结余资金的构成和性质,按规定确定新账中各项预算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的金额,为政府财务报告打好基础[1][2]。对于暂时无法及时理清的资产等事项,如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无法核实等情况,可按规定暂估价入账,同时做好备查账登记,并将其作为日后重点处理事项列上议程。
  (二)更新管理观念,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把它作为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组织相关人员学懂弄通新的政府會计准则制度,做到工作开展起来心中有数。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时刻加以指导督促。
  2.基层单位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关键是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此,必须对财会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从事财会工作人员不仅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业务技能[3],还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面,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将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常态化,把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组织会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与交流活动,丰富会计人员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3.植入“业财融合”的理念,推动经济业务与会计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具体综合职能的基层单位,涉及经济业务繁杂,更要重视加强财会人员与各业务职能部门的沟通了解。财务会计人员要更多接触各业务层面,深入了解,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前,须做好充分的沟通调研,使所制定的制度办法既要坚持财务会计法规原则,又要支持业务过程和决策运作,为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实现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
  (三)加强会计改革的平台建设,畅通上下级财务业务的沟通渠道
  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建议在全国范围建立一个纵向管理和横向协调的管理平台,对各单位在执行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方面进行业务指引,及时收集整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贯彻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快发布各项会计细则,对出现的疑难问题统一发布解释文件。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
  1.对会计核算、绩效考核、预算执行、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环节做到联动与平衡。建立以上各环节平衡考核的内部管理系统,单位的主要职能业务全流程全方位全盘综合平衡考量。每项经济业务的事前预算测算、事中执行支付及核算以及事后的考核与内部稽核都能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呈现。设计逻辑是:每各环节流转的前置条件不满足,就不能再流转下一环节,环环相扣。如遇到特殊情况,可启动线下应急程序,通过集体决策或授权先执行,但系统中必有记录,事后限期内必须补充规定程序。否则,系统回路会出现预警,预警期满仍未处理的,冻结其他事项流程运转(如图1所示)。
  2.运用大数据分析并筛选高风险点(如工程支付、大额采购、扶贫项目等),并对高风险经济业务进行重点监控,设计特别的审批流程并在流程处理过程中自动采撷数据自动汇入内部审计资料数据库。
  (五)建设审计结果共享平台,切实为基层单位节能减负
  由市级审计部门牵头,联合各级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建立一个互联互通平台,除特殊情况,所有部门的审计结果都纳入平台共享、互认。各项审计检查结果按密级授权使用。对于常规的审计事项,各个部门须在平台上提出当年的审计计划,当不同部门的审计检查项目出现交叉重合,可以联合审计。一方面可减少审计、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重叠审计,提高工作效能,节约国家资源;另一方面,可减轻基层单位的工作负担,使之能切实履行其本身职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三、结语
  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這是中央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每一位基层单位财会工作者,都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过硬的业务本领,立足新时代,克服新困难,严格以新会计制度为准则,为国为民管好每一分钱,做好每一笔账,为基层单位财务工作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财会[2018]21号).
  [2]《<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3号).
  [3]《会计人员管理办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1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