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背景下国学培训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启北 徐晓杰

  [摘    要] 文章以两家国学培训机构为例,分析目前我国多数国学培训机构所用的常见的运营模式,进一步指出信息化背景下国学培训机构所处的困境,评估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此为前提,重点说明如何在信息时代中推动国学培训机构向着更远方向发展,力求通过本次研究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依据。
  [关键词] 国学培训;信息化时代;国学教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5. 090
  [中图分类号] G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5- 0213- 02
  0      前    言
  国学机构层出不穷,公众对此观点不一,或反對,或赞成,部分机构创设的出发点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更多的是由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看到了国学教育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通过调查可明晰目前国学教育市场的弊端所在,便于针对性加以解决。
  1      国学培训机构常见运营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弘扬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学教育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国学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后,多数国学培训机构均陷入了发展困境,陆续产生了资金不足、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这也其自身所用的经营模式息息相关[1]。以某几家国学培训机构、书院为例,分析目前国学培训机构常见的运营模式,大致如下:
  (1)厦门市内某书院是市内第一座现代书院,属于非营利文化组织,历经两年建设后正式投入使用。书院办学理念强调下将传统文化氛围中的国学书院与现代书院建立有效联系,坚决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重中之重,力求创建一座精神文明家园。主要运行机制为国家政策支持,引入政府相应制度,拓宽融资渠道促使企业投资力量介入,最终实现公益性经营。书院周边建筑物以出租方式回收资金,据此为国学培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在师资力量上,该书院师资队伍力量强大,专业教师队伍由9名高素质人才组成,除了定期招聘外,还面向整个社会进行志愿者招募,以期共同发挥出教育作用,尽可能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书院与周围其他相关组织机构积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行业内资源共享,邀请学者前往机构内举办讲座,大力宣传国学文化,鼓励与之合作的高校学生参与,多方力量介入。
  (2)某国学培训机构属于营利性私营机构,主张开展综合教育,坚持以传统圣贤教育理念为基本依据,综合现代教育观点。经费来源具有单一化特点,多集中在学费上,通过创设全日制私塾、托管班、学生个人兴趣班等方式,设置不同等级的学费制度。在师资力量上,除了必要的国学教育教师资源配备外,机构还引入了心理学、礼仪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近距离深入感受国学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体会其中魅力所在[2]。机构创办人认为,教师个人素养与国学教育的质量高低存在直接关系,因而格外看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机构与周边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增设了一定的国学教育亲子项目,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与学生共同进步,拉近彼此距离,为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提供必要指导与帮助,促进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2      国学机构发展困境
  2.1   学生因素
  (1)重理轻文。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公众理性思维不断强化,而人文精神日渐衰落,多数家长考虑到未来就业形势后,均倾向于引导学生接受理科教育。正式进入校园后,根植于学生脑海中的传统教育理念便体现出来,即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均在于提升学生分数,一切都是为了应试教育。受此影响,学生难以基于个人浓厚的兴趣展开学习,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学培训同样如此,最终与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办学本意背道而驰。
  (2)根基较浅。总的来看,大部分学生国学根基薄弱,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课下时间阅读量不够,物质生活有所提高,公众开始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即使各大城市均有读书月、读书日一类活动,但普遍存在着“读书可有可无”的认知误区,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国民平均阅读量(纸质版)不到5本。学生自步入校园后便逐渐开始接触文言文,经过长时间学习后还是无法做到融会贯通,这就是由于学生起初并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功底,对于国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多,反过来,此种情况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对新学国学知识的理解。
  2.2   教师因素
  (1)认知不够。想要保证国学培训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真实状况,例如兴趣擅长、学习能力,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求甚解,而有的学生浅尝辄止,有的学生停滞不前,由此产生种种过失,不利于国学教育的推进与国学机构持续发展,可见,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较大原因在于其心理状态。
  (2)方式落后。曾有教师表示,在面向培训班内学生展开国学教育显得十分吃力,甚至会事倍功半,一直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在整场课堂中表现得也不尽人意,课堂氛围沉闷无趣[3]。综合来看,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下述几点:①教师进行国学教育时过分强调字眼含义,虽是能够充分反映出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但严重忽视了文章美感,显得生硬刻板;②多数国学机构内设置的教育课程多是与高考相契合的,紧紧跟随各年高考考点,有教师引入合作机制,预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现存问题,但效果大打折扣,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当,观念陈旧落后,据此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过于机械。   (3)其他限制。学生国学水平低,难以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更有甚者对最基本的字词理解都会出现困难,更不用说对整篇文章的解析了。这无疑是国学教育活动推进的一大阻碍。这一阻碍无法突破,则后续相关工作也得不到有效开展。
  2.3   制度因素
  2016年,教育部下达相关通知,提出在现代教育中,应适当增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与考核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动员一切力量,号召各方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出高考的导向作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短时间内高考制度难以与国学教育有机融合,甚至呈现出水火不容的态势。学校与国学培训机构只能按部就班地贯彻落实国家国学教育精神,而部分家长无法正确认知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要求学校回归到应试教育的“正轨”之上。受此影响国学教育效果可见一斑。
  3      国学机构发展策略
  国学机构创办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教育学会副会长曾指出,只有教育才能实现传统与现实的紧密衔接,通过观察青少年一言一行,便可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程度。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具有劝人向善的现实意义。换句话说,学生如若无法及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习惯,在后期步入社会后将难以承担社会责任,只能演变成为应试教育的粘贴复制品。国学培训机构配置各方面资源,旨在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潜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大量可用人才,但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学培训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此环境下降低成本支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经过系统化分析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据此有效提升国学培训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3.1   国学教育层面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整理后可知,其中涉及的国学篇幅相当大,高中语文教材共为5本必修,包括了十余篇文言文、二十余篇古诗词,从先秦至明清,历经各朝代,无一不体现着经史子集,充分反映了国学教育理念。国学教育机构除了选用上述必修教材外,还可放眼于实际,深度挖掘一切可用资源,为学生提供选修教学,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同时支持学生在家长协助下,借助网络技术观看相关国学讲座视频,如易中天教授讲座视频。近年来央视出品的一档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欢迎,这就说明在多种信息元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公众仍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而不同于外国诗歌、现代诗歌的古诗词,更是以自身独特魅力、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感染着观众[4]。国学培训机构内教师有必要适当选择教育内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2   融资渠道层面
  根据国学培训机构类型的不同,所采用的融资渠道也应存在差异,例如某国学培训机构本质上属于家庭联盟教育机构,各地区分别建立了相似机构,围绕治学理念、方式、运作等要素进行必要的交流,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实现国学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但由于并非连锁机构,不具备经济关联,因而各机构之间经济彼此独立。初期建设时机构拥有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一般为创办人个人投资与学费,故而初始阶段内面临的最大运营问题就是资金周转不开,无论是学生伙食费,还是教师薪酬,解决起来均相对困难。机构与周边区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逐渐拓宽了融资渠道与宣传渠道,扩充招生,生源日益增加,上述不良情况有所好转。成立几年后,机构创建了独立专门的网络沟通平台,整个网站负责提供各年龄段的学生用国学教育教材,还丰富为动漫、音乐光盘、汉服、学习机销售等,多种收入途径为国学机构的有序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3.3   市场运营层面
  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优势,与当地知名高校、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互相协助,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机构创办人连同其他机构创办人,组成少儿国学培训班高层管理队伍,在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全面推进国学教育的顺利进行。引入互访机制,与其他书院密切交流,分享办学经验。创设独立部门负责国学机构市场运营与管理,最为首要的就是强化运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能够瞬时捕捉到市场变化动向信息,精准收集相关数据,继而为高层管理者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可信依据。创设一系列活动,加深公众对本机构及国学教育的认知,加大宣传力度。
  4      结    论
  综上所述,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变迁仍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是沉淀下来的瑰宝。近年来国学教育兴起,大量的国学机构开始出现,看似一派繁荣景象,但其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必须给予重视,加以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
  [1]熊丙奇.有關部门应加强对“国学”培训市场的监管[J].中小学德育,2019(5):78.
  [2]杨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范式建构——学术专访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院长黄明超老师[J].重庆与世界,2018(24):41-45.
  [3]赵雄伟,侯云飞.石家庄公交将西柏坡精神和国学经典融入公交培训[J].城市公共交通,2018(9):72.
  [4]永祥.非遗传承人郭小平打造江西省万载国学文化培训学校[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7):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36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