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对经济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金融科技在便利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上,满足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融资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提高了资源配置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入手,得出目前金融科技对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对应的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经济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汇集九个珠三角地区城市组成,集合了经济、金融和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是国家目前的重大发展机遇。自2016年以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随后,粤港澳大湾区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不管是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协作等角度来,都有着其自身的优势。金融科技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战略,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对于金融产品需求量大,金融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较多。截止至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人口达约7000万人,其中,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地区人口比重较大。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广东省企业约有200余家,占比较大。同时,对于资产管理的需求也较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湾区内约有12.8亿港元的资产管理业务,在岸和离岸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当中,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科技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涵盖了各种金融类型的服务,如保险、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等。从产业结构的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占10亿元人民币,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以金融业为主,其产值主要占GDP比重约达90%,深圳地区拥有华为、腾讯和大疆等一大批新型科技企业,还拥有中国平安、广州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类型的金融企業,这些类型的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融合发展,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有力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法规依托下,金融科技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等多个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活力较强。自2016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多个法律法规和文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同年4月,召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促进总会,旨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为湾区内经济注入活力。
二、金融科技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对珠三角、香港和澳门的区域性联动,加强区域内的金融、科技和企业间的合作与往来,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链和生态链,有利于提高区域内的金融科技对经济的能动性。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较强的力量,同时,对湾区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影响,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落后和产品直销等现象经常可以见到,因此,发展金融科技,可以促进区域内产业整合能力,通过金融科技的有机整合,金融企业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利用,为企业推测出贷款资金和技术援助,为企业带来资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企业带来资金的同时,也为企业引进所需要的生产技术,调整企业的生产规模,将更多产品推向市场,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运用金融科技的技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信用、贷款和技术援助等问题,都会出现在金融和经济领域,运用金融科技的技术,时刻都在改变着金融生态网络。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间的借贷关系已经演变成信用借贷,而融资难、融资贵等现象也会体现在实体经济当中,因此,金融科技的出现,使得实体经济融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快速、精准和便捷的计算出风险等问题,及时为企业送去所需资金,银行房贷不再拘束于人手操作。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科技的出现,提高了金融行业和企业间的运作效率,截止至2019年,区域内中小企业贷款效率增长超过10%,表明区域内的贷款效率正在不断提高。金融行业和科技领域相结合,除了提高资金的运转速度,更多的是提高了区域内的资源使用效率,满足了区域内的正常融资需求,也在不断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使得金融科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科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的融合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平衡好金融科技中的风险与创新,更好地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会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区域内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林立,技术不断进步,自2016年以来,经济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从以往的P2P网贷等平台的更新换代,金融科技,依托互联网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不断出现,在支付、借贷等传统金融业务中提供更高效、更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不断推动居民消费,拉动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降低我国宏观经济中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上,运用这些技术在金融原生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在金融科技的使用上,通过规模化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降低风险成本,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间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提供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科技的发展,影响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的创新增加了货币金融统计的复杂程度,特别是对于一些金融产品和业务中,具有期限关系的业务,从而影响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性。另一封面,缺乏监管的网络借贷将资金引入产能落后的领域,使得信贷政策发挥着较弱的作用。对于借贷平台而言,金融科技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明确,导致企业支付清算影响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
四、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路径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不断成熟与发展,对于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金融科技为经济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区域内的资源配置。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运用,不斷缩小企业间的障碍,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限制性障碍,助力金融机构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金融科技,既可以缓解区域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可以解决产业间的技术合作问题,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金融科技的未来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监管层面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需要处理好金融科技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保证。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运作效率,还可以以安全可靠的印象为客户提供服务。政府应该加强统筹规划、部门协作和制度建设,结合现有金融监管报备制度,明确准入门槛、实施程序、试验时间、合格标准、退出条件等,建立技术创新应用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要引导合法经营、敢于创新、符合试验条件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扶持真正具有技术创新含量的金融科技应用;还要对金融消费者做好权益保障工作,从试验范围、产品合同、信息披露、隐私保护、损失赔偿、技术标准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消费者保护计划,确保技术创新风险不会从申请测试的金融机构转移给金融消费者。对于金融企业而言,需要保护好客户的相关数据,保护客户的数据信息,不得泄漏。
对金融科技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目前,金融科技的技术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领域,要求具备金融行业的知识,同时也要求拥有计算机技术,因此在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时需要特别注重知识全面性的问题。其次是在金融科技人才素养上,需要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对风险的防控能力和预测能力。
金融科技的发展应当需要注重风险防控的现象。金融科技的发展核心就在于风险控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都是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实际上,金融科技就是在技术领域上的运用,监管机构需要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四个体系一个机制”联动的数字化监管系统: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披露体系、大数据征信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加上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改变目前“人工报数”的被动监管、事后监管格局,实现实时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由于数据实时更新,造假成本增加,将极大地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构建数字化监管系统之后,实行行业自律管理为主的监管体系,才能既做到了监管到位,又为金融科技的创新提供了空间。
从金融科技的规模来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对于金融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金融科技应该着眼于发挥着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自身的规模经济。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而言,应当优化自身的产业战略布局,将金融与科技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进而可以在金融领域发挥着独特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运作效率,有效地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运用监管、识别和处置等手段,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同时,结合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经济发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除信息障碍,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内金融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彦达,王玉凤,张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挑战及应对[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01期.
[2]揭红兰.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与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0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6995.htm